罗素说,人生而无知,但并不愚蠢。那么是什么让人变蠢? - zmike1993/hello-world GitHub Wiki
by斜杠圈儿
人生而无知,但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变的愚蠢,这是伯特兰·罗素说的。罗素认为愚蠢不是原罪,受害人也都不是自愿变蠢的。而是后天的教育把人变蠢的。“教育”本身是一个中性词,每当听到有人说孩子需要教育时,我都有一份警觉,因为教育是有好坏之分的,坏的教育比不教育还坏。新闻里经常说,文明社会,“诚信要从娃娃抓起”,要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殊不知,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孩子才是最诚实的,而经受过所谓“教育”的成人却经常满口谎言。到底谁该受教育?
尤其小孩子是一张白纸,一定不可以先入为主,否则分分钟变傻。如果心里预定了一件事大脑即刻短路。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如盲如塞如惘。这样,愚蠢就产生了,总之,大脑固化了,全部呈现都只有一个指向,一定会使人愚蠢至极。举个例子,你从未出过家门,或者井底之蛙,某天从井里钻出来,看见天空飞过来一只孔雀,惊讶好奇。这时有人告诉你,那是只乌鸦,从此你就以为乌鸦都长得如此美丽,是非黑白观念就此定了性。人为什么越愚蠢越会有失望、争执、恼怒,暴力倾向?因为在面对人和事的时候,自己大脑预设的答案与外界产生偏差,偏差越大,情绪波动越大。有时候改变一个人观念,是非常难的,比杀死他还难受。
所以说,好的教育,让人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变得有思想。坏的教育,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说话,会让人变蠢,失去个性,或者拿愚蠢当思想。人生而无知,但是咱们可以查资料、搜度娘、问靠谱的人。如果错了,可以不断纠错。 而愚昧就不同了。它预设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惰性知识就是精神赘肉,书呆子就是智力上的大胖子。富兰克林曾说过,一个饱读诗书的蠢人往往比一个一无所知的蠢人更蠢。
为什么5000年我们也没有孕育出一个有现代意识的公民思想?直到大清朝鸦片战争打开国门以后,国人才懂得了什么是现代文明。几千年来,在我们这里,只见到官与民,主和仆,夫和妻,父和子,朋和友,就是见不到人,见不到独立思考。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苏格拉底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教育家,从那个时代起,中西方文化就开始分道扬镳了。
苏格拉底:遇人则上前作开放式讨论问题,自己不预设答案,更不以权威答案拥有者自居。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苏格拉底: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苏格拉底说,强有力的反问源于思考,使人折服。最通俗的大智慧,亦是智慧的起源。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苏格拉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苏格拉底《柏拉图选集》。苏格拉底之所以被认为是最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他有知识,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一个自以为智慧的人不会再去追求智慧,而一个自认无知的人才会对智慧忠诚,毕生热爱和追求智慧,从而不断趋近智慧。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苏格拉底提出过一个等式:智慧=美德=幸福。他的意思是,一个人倘若想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做人就一定会做得好,而这也就是幸福。
我们传统, 所谓美德是“三从四德”,顺从才是最好的。
苏格拉底: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苏格拉底思想方法的七个关键:了解你自己,学会正确提问,独立思考,敢于反常规,与朋友切磋,讲真话,提升灵魂。
所以,苏格拉底,他的弟子柏拉图超越了他,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超越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徳的弟子亚历山大超越了亚里士多徳。而孔子成了跨不过去的大山,万亿的子孙弟子匍匐其脚下,成了唯一。有人怪胡适鲁迅,儒家传统挺好的,你他妈,吃饱了撑的,干嘛否定传统教育?我想问问这些人,如果这些东西不能让我们独立思考,造成愚蠢丑陋遍地,你想让它一代代流传下去?鲁迅看清了世间的丑恶,看穿了不断轮回的丑陋,所以他明白,医人先当医心,他试图从文学上对世人予以警示,但如今看来,他明显是失败了的,他所说的事在社会上,还在不断的重复发生着,宛如轮回一般,蠢人死去又出生,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鲁迅先生要是活到现在,会不会写一篇“蠢人日记”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