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yufree/yufree.cn GitHub Wiki

智人

  • 10万年前走出非洲,被尼人打回去了
  • 7万年前走出非洲,横扫全球
  • 两种理论,融合与替代,基因组数据显示都有贡献
  • 用火缩短了肠道长度,增加了脑供氧
  • 语言促进了群落社会性的形成
    • 精确描述理论提供完善环境信息
    • 八卦理论与邓巴数以下的稳定性
    • 虚构能力的出现与想象的现实
  • 认知革命后,历史替代基因叙事

采集狩猎

  • 智人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
  • 演化心理学认为现在大多数人思维都停留在这个阶段
    • 高热量食物依赖的贪吃基因
    • 共同教养 vs 一夫一妻
    • 考古证据有限,现实证据多样性强
  • 更关注周边环境多样性
  • 平均寿命低是因为早夭现象严重,饮食多样性强,存在人口控制
  • 泛神论信仰,人与灵地位相似
  • 新世界巨兽的灭绝
  • 史前人的生活可能并不如现在一样方便,但就其生活的年代而言,其生活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文明也具有很高的适应性。

农耕

  • 1万年前陆续出现农业文明
  • 作物驯化改变了现代人的胃
  • 植物驯化了智人,营养结构单一,困守农田,生活质量下降但人口增加
  • 农业文明的出现可能并非是政治经济,可能是文化因素,但时代越久远,唯物主义就越占上风
  • 物种演化的成功不代表幸福
  • 为未来而存活的农业文明推进了政治经济建设
  • 公平正义原则对应的基础是平等,但演化的基础是差异
  • 相信想象的秩序并在教育上贯彻
    • 认为价值观是由内而外的个人主义或阶级决定的集体主义都根植于生活
    • 用秩序构建个人欲望并用欲望守护秩序,浪漫主义提倡多样化的经验,消费主义提倡快乐源于产品服务
    • 这种秩序连接了人与人的思想
  • 秩序下记忆过载导致抽象思维成为必需品,文字与数字开始流行
  • 家禽家畜的传染病
  • 有神论,神地位更高
  • 农业的出现将我们带入了新石器时代,从结果上看我们似乎更“先进”了。3000年前秘鲁山区的raise field agriculture,其培养出的作物要比我们引以为豪的现代农业生产出的作物要大得多,看到这我们并不能得出古人比我们更强大的结论,但至少提醒了我们:智慧创造可能性,可能性拯救未来。
  • 当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建立了村庄之后,定居也会成为一种孕育美丽文化的新土地。
  • 也许部落生活是清闲快乐的,但国家的组织形式所产生底层农民劳苦工作带来的高生产率淘汰了前者。
  • 欧亚大陆古典文明在初级阶段存在一致性。
  • 出现城市文明后事实上只有三大发明是有重要意义的——铁器、字母、铸币。
  • 俗文化与雅文化,这种在亚欧大陆同时出现的文化现象,而这也是区别于新石器时代的一大特征。
  • 社会不平等是以纳贡关系为基础的,而性别不平等则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 游牧民族的入侵可以看作是所谓野蛮人对所谓文明人的胜利,但是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却出现了反例,这与文明的同化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工业

  • 历史没有规律,也就可以改变
  • 三种全球秩序:货币经济、政治帝国与全球性宗教
  • 虚构出的东西更有力量
  • 经济是互信体系,构建于社会关系之上
  • 政治无争议,帝国体系长存,消除他们,只有我们
  • 宗教脉络从泛神到多神到一神,二元善恶体系,现在的宗教其实是综摄,为了打通世俗与神明,但也有宗教没有神,佛教解决欲望问题,崇拜自然法则,宗教解决个人内在信任问题
  • 现代宗教根植于人文主义,体现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社会主义侧重整体平等,纳粹强调个人演化
  • 文化迷因的传播并不考虑人类利益
  • 人类放弃神给的意义换取科学的力量与进步,不断追求增长解决所有问题,本质是人文主义用人自己取代神,用感受与同理心来讲述意义
  • 知识 = 体验*灵敏度
  • 自由主义崇尚个人自由表达但个体利益不协调,社会主义崇尚整体最大化,进化注意认为弱肉强食,世界大战与冷战后自由主义胜出,原因在于技术进步
  • 生命科学的新信仰,无知的力量,科学依赖宗教与意识形态而传播生存
  • 观察与数学的流行
  • 知识就是新力量,进步是必然的信仰与不再平等的死亡
  • 科学依赖帝国体系提供支撑
  • 资本再生长与无限生产,事业区别于家庭与个人而存在
  • 陌生人之间的冷漠促进交易但酝酿悲剧
  • 消费主义盛行
  • 家庭结构解体
  • 全球化与独立性
  • 作为衡量尺度的幸福感与走向内在的快乐追寻
  • 从进化主导到设计主导,人成为神

《全球通史》

  •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 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长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 只有通过商业交流所带来的认知困惑才可能是推动文化发展,而没事到处游历的人虽然在个案上更重要但发现新知最多说明一个人了不起而传承这种知识则需要更务实的态度。
  • 西方不太关心技术的祖宗而天朝却一直告诉自己的后代说我们的技术是他们技术的祖宗
  • 地理大发现之前非欧亚大陆的历史发展相对比较独立,不同文化间交流相对较少或没有欧亚大陆那么密切。
  • 美洲大陆上的居民却为世界后来的人口爆炸做了贡献,那就是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的传播。
  • 1500年后世界各地与之前的时期联系的密切度不在一个层次而这更密切的关系却由西方人来实现的。但很明显这只是从联系这一个角度,我相信以作者的水平会给出更多更合理又更全面的答案。
  • 十字军在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又攻下了同一宗教信仰的叙利亚及埃及,相信他们的苏丹总会找到进攻理由的,所以一般战争的起因表面都是道德层面的而本质大都是利益集团间利益的再分配。
  • 文艺复兴跟促进科学精神的发展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文艺复兴复兴的是美学与哲学,其实文艺复兴的作用在于人文主义的兴起,而这对于个性的解放意义重大。
  • 16世纪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相继成为这一舞台的主角。
  • 17世纪就是荷兰的天下。由于伊比利亚半岛垄断了美洲与亚洲的贸易,对于欧洲大陆的国家而言,从西北欧开始扩张成了不二之选。相比伊比利亚人的贵族精神,西北欧的领导者更为务实,对经济持更积极的态度。西北欧在1550到1650这一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事实上这一时段后过不了几年,光荣革命就发生了。当然,西北欧国家刚开始是不敢与伊比利亚人为敌的,他们开辟了北美的航线,得到了鳕鱼这一价值不输于金银的资源,为了从北冰洋到达中国,英国人还开辟了俄国的东北航线,建立了莫斯科公司,同时在西北方向发现了哈德逊湾。当然上述的发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改变亚洲航线没开通的事实,因此英国人就想通过商业优势来在美洲殖民地上捞一把,但可惜的是西班牙人警觉地发现了这种趋势并动用了无敌舰队,但历史就是喜欢开玩笑,无敌舰队被英国人团灭了。这样西北欧人发现了伊比利亚人的软弱开始蚕食他们的殖民地,最快下手的就是荷兰。荷兰人的崛起来自于他们对商业的执着,他们制作的船只基本没有防御功能,单一的依赖了较低的成本与较大的容积,同时他们实行了国有制改革,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专门进行贸易活动。前面说过,国营公司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内部成本,效率较高(例如苏联)。咖啡树的引种与港口的开辟也为其商业化道路提供了保障。
  • 英法的崛起就是把握了美洲的同时放弃东印度群岛,专心打理印度市场。
  • 俄国人开始了东部的开发。
  • 南北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的世界经济格局基本成型,细心的话会注意到,亚洲并不是原料产地,事实上欧洲人直到19世纪都没有真正开辟亚洲的消费市场(除了鸦片)。
  • 如果把1500年后的世界史在进行划分,第一刀切在1763上是因为《巴黎和约》确立了英国走上了世界帝国的道路,进而导致了当今世界三分之一的人说英语
  • 第二刀的划分则意义更重要,伴随着1914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的优势则更直白的宣告于天下——世界不过是欧洲人的盘中餐而已。那么反观1763到1914,一个西方优势的总趋势不言而喻。
  • 竞争,也就是经济上的矛盾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就不用解释了,民族主义则是以对民族自决的政治要求体现的,这种要求很容易发展成极端的政治主张。
  • 1929-1939 日本入侵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德国电话接管奥地利……
  • 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核能、取代劳力的机器、航天科学、基因工程、信息革命、绿色革命等,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现代社会苦难的来源,当然这也呼应了这本书开头提到的我们的技术进步要领先于我们明智使用技术的觉悟而造成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