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电磁辐射 - xiaoxin01/Blog GitHub Wiki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 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 紫外光等。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 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 的辐射。有些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电磁辐射类型
电磁辐射根据频率或波长分为不同类型,这些类型包括(按序增加频率):电力,无线电波,微波,太赫兹辐射,红外辐射, 可见光,紫 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其中,无线电波的波长最长而伽马射线的波长最短。
高频率(短波长)电磁波的光子会比低频率(长波长)电磁波的光子携带更多的能量。一些电磁波的每个光子携带的能量可以大到拥有破坏分子间化学键的能力。在电磁波谱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伽马射线,宇宙射线和X光具有这种特性,被称作“电离性辐射”。光子的能量不足以破坏分子化学键的电磁场称作“非电离性辐射”。
对人体伤害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
热效应
人体是一个导体,像所有导体一样,人体受到无线电流和微波辐射后,会产生电流,从而引起人体发热。一般来说,我们所处的空间中的无线电波和微波是比较弱的,引起的发热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 太阳所发出的红外线和可见光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电磁辐射,也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最强的电磁辐射源,红外线和可见光可以在人体的表层引起发热。
非热效应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某些频率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可能遭到破坏,从而对人体的机能产生影响。
累积效应
太阳除了向外辐射红外线和可见光外,还会辐射大量的能量较高的紫外线,这些紫外线对人体也是有益的,但过强的紫外线会灼伤皮肤,还有可能诱发皮肤癌。
X射线、伽马射线属于高能电磁辐射,能够直接破坏人体内分子的分子结构,包括蛋白质、DNA等的结构,从而引起人体发生病变,并且会引起各种癌症。 高能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或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高能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有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期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癌症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妇女易患月经紊乱、流产、畸胎等症。但是暂时未经实验证明,也无大规模的数据统计证实存在必然联系
正确认识危害
在普通环境下电磁波(电磁波能级未超过相应频率的限值)并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危害,但是长期暴露于高能级电磁波(电磁波能级超过相应频率的限值)的环境下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
电磁波防护
电磁波防护的三大原则:
- 距离防护(与电磁波发射设施设备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
- 时间防护(不在电磁波发射设施设备开启时进入安全的距离内)
- 屏蔽防护(依靠屏蔽设施电磁波的影响)
参考:
其他小知识
抗干扰能力与频段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任何频段都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同频或者临频干扰。
低频段电波绕射能力较强,高频段电波穿透能力较强
频率越高,它的信号衰落越大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作用越强。(波粒二象性:波长越短,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
对于电磁波,高频率电波波长短,绕射能力弱,传输距离近。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饶射(衍射效果)能力越弱,但穿透能力(不变方向)越强,信号穿透会损失很大能量,所以传输距离就可能越近,频率越高在传播过程的损耗越大。
但高频信号本身携带的能量很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比如当无线电波频率很高时,他会穿透电离层,不会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