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幻即真之理,未佛皆魔之道(央视版《西游记》杂谈·误入小雷音) - wutong92120/KFQ-POST GitHub Wiki

作者:DionGlover

时间:2013-11-04 15:53:37

注:原帖的图片视频由于虎扑原因,没有爬下来,如果想看的话可以通过标题百度,可找到贴吧对应的转贴,这里只保留文字

杂谈一:http://bbs.hupu.com/5745582.html
杂谈二上部:http://bbs.hupu.com/5798659.html
杂谈二下部:http://bbs.hupu.com/5981306.html
坎途逢三难:http://bbs.hupu.com/6064542.html
智激美猴王:http://bbs.hupu.com/6135570.html
夺宝莲花洞:http://my.hupu.com/4813516/blog/6361412.html
大战红孩儿:http://bbs.hupu.com/6234113.html
渡脊关:http://bbs.hupu.com/6288148.html
道魔劫:http://bbs.hupu.com/6391554.html
阴阳论上:http://bbs.hupu.com/6462515.html
阴阳论下:http://bbs.hupu.com/6516729.html
扫塔辨奇冤:http://bbs.hupu.com/6670499.html
 
贞观二十年,大唐风平浪静,河晏海清,玄奘法师已自天竺归还,正在长安弘福寺翻译经文…
 
同是贞观二十年,四众依旧走在西行的漫漫长路上,这已经是老和尚西去的第八个年头了,不知此时他是否还记得当初那句“只在三年,径回上国”的承诺;但这一年对四众来说亦属平静,而且八戒还干了件功德无量的事,他修了条路…
 
平日里,老和尚见人总是说:“贫僧这三个徒弟,擅能逢山开路,遇水迭桥。”实际上四众之中,能逢山开路的却只有老呆…
 
纵览整部小说,悟能共开了两条通途,一条是本次杂谈将要提到的荆棘岭快速路,另一条乃是驼罗庄旁边的七绝山高速…
 
由此看来,天下万物,无不是一饮一啄,自有前定,当初老君自那八卦炉中炼制上宝沁金耙时,可曾想到有此一出???
 
荆棘岭一回,虽篇幅不长,但别有意境,一边是风餐露宿,少见短识的老和尚;一边是坐井观天,却空活千年的老树皮,遇到一起竟然还开起了狗屁不通的连诗会,真是奇哉怪也…
 
有好事者言道:“四操文采却是稀烂,但诚心可嘉,又能为圣僧搭桥引线,促成姻缘,不仅无罪,而且有功,却为何遭受除根之极刑??”澹漪子解曰:“今人做歪诗时,若遣词造句不遂心愿,常曰‘该死,该死’况荆棘岭之四老乎???”
 
还有那株老杏,庸脂俗粉一枚;有心者应该可以回想起第二十七回中,圣僧路遇村姑的表现:那一次老和尚见佳人美艳绝伦,竟然要跳起身来问寒问暖,而这一次杏仙以身相许;长老同样跳了起来,却是为了拒绝美事,两相对比,孰高孰低,孰美孰丑,便有定论了…
 
过了岭,又经一年光景,唐御弟才走到了接天蔽日的小雷音;喜欢央视版《西游记》的看官们可能会有这种错觉:荆棘岭下坡处便是小雷音,两处相隔不远;其实不然,唐僧师徒月行千里,一年便是万里左右的行程,因此两难并无直接联系…杨导跟戴英禄将其合成一集,纯粹是出于节约预算,精编剧情的考虑…
 
黄眉妖王是个有点喜感的角色,他抓老和尚其实根本不是为了吃,而是想代替他去取那劳什子经…可叹这厮智商不高,有这么好的荒山寺院,手底下四五千小妖伺候着,还不强似那沿街乞讨,衣衫褴褛的行脚游僧???依笔者看,为了一个不明觉厉的正果,受无上之苦,实在不值…
 
更有趣的是,小西天的故事将历史上玄奘真正信奉的佛祖与虚幻中的三藏法师第一次的结合了起来…
 
瑜x伽行唯识学派,又叫唯识宗,法相宗;相传其创始人正是来自南印度婆罗门种姓的弥勒,他早年在释迦牟尼膝下学佛,后来创立了与龙树中观派分庭抗礼的法相宗;而在那烂陀寺求学数年的玄奘便是我中华法相宗的奠基人,设若我们把小说中的三藏真经挪到现实社会中,那么这些经典其实就是玄奘法师从那烂陀寺带来的657部唯识派经书…
 
佛家的唯识派讲究万物随识而变,而识有八种,前六种乃是眼耳鼻舌身意,第七种是末那识,又是通往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桥梁…其实法相宗的很多观点与后来诞生的朴素唯心论有一定相似之处…与之相对的中观派则主张万物皆空,一切性空,又是别有一番论道…
 
可惜,我天朝的唯识宗派后世发展的着实不顺,以致曾有学者称,此派自玄奘法师始,四代便亡,因此我们现在所能找到的典籍以及所能理解的佛意也相当有限…
 
倒是中观学派,在中土和藏x地逐渐壮大,如今的天台宗,三论宗,以及西x藏的宁x玛派,格x鲁派皆是讲究性x空…
 
其实,《西游记》小说的作者们于佛法道法的研究也是稀松平常,所以我们既可以从书中看到悟空,万物皆空,粉骷髅等等带有中观派思想的东西,又能找到六识以及悟道等等法相宗的主张,从整部书来说,老和尚就是信佛的,哪个教派也不算…
 
行走八年,终见雷音,不管是大是小,西天终是不远矣…若论今世,似真还假之物甚多,模棱两可之事亦有,真假乃是随心而变,可是老和尚因何路遇的是小雷音而非大雷音??实乃他见识未到,佛心尚浅所致…
 
且看《误入小雷音》

1.  本集压缩了小说内容,将两年的事缩成了61分钟,分别是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以及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2.  这一集拍摄于86年七八月份,选择在夏天拍的原因是杨导认为浙江建德清风洞洞内凉爽,既可以拍戏,又能避暑…而荆棘岭部分则放在了安徽九华山拍摄,同是也加入了一部分内景…当然,小说中,师徒四人此两次遇难皆是在初春,并非盛夏…
 
3.  老呆实际上是个勤快人,而荆棘之难行,稀柿之刺鼻,也只能由皮糙肉厚,耐累耐臭的他来忍受;四圣试禅心时,八戒对自己“家长里短样样行,踢天弄井我皆能”的评价并不虚妄…而西行路上的真正懒惰之人却是老和尚,天天坐在马上,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若不是三个徒弟带挈着,他走一辈子都到不了西天…
 
唐僧叫:“徒弟,这路怎生走得?” 八戒道:“不打紧,等我使出钯柴手来,把钉钯分开荆棘,莫说乘马,就抬轿也包你过去。”
 
4.  可惜后世出现的衍生作品,走的都是丑化八戒美化孙猴子的路数,所以无论是央版还是张版,在前开路的总是悟空,而喊累的活又都交给老呆…所以八戒在荆棘岭算是立不了功了;不过略过剧情的央版还是比胡乱加戏的张版要强很多,张版的编剧看不惯八戒披荆斩棘,还没让人家过几耙瘾就赶紧换大师兄砍柴了…这种设定既不符合常识,也不尊重原著,试问去草除荆,短柄的尖刀会比长柄的钉耙管用???
 
5.  八百里荆棘岭,连开路带步行,一昼夜是走不完的,因此唐长老在被摄到木仙庵之前,其实已经马不停蹄的在岭上走了两日一夜…
 
6.  开路跋涉乃是高强度的力气活,些许鲜果怎能果腹??上一次真土地在火焰山献的是蒸饼和黄梁米饭,而这一次假土地供奉的食品依旧是蒸饼一盘…作者偏爱主食干粮,但是杨导则喜爱水果…
 
7.  本集沙和尚的部分配音工作是北影厂配音导演张华完成的,张老师后来也参与了央视三国演义的配音工作;他配的老沙与闫怀礼老师虽不相似,但别有一番风味…而且本集中两个八戒的配音演员都有献声,王玉立老师依旧配的是老呆,而前八戒里坡老师则在荆棘岭上当起了十八公,看官须洗好耳朵,细细分辨…
 
8.  这荆棘岭又是八百里,这已是西游途中的第五个八百里了,前四处分别是黄风岭,流沙河,通天河以及火焰山…
 
9.  为了凸显行途中的危险以及妖邪的猖狂,每个版本的荆棘岭都喜欢设置一些喜欢缠人的藤精树怪,其实书中这些岭上的草木并不曾伤害四众,只是卷跑了圣僧…
 
10. 即上一次火云洞以水攻火论出现之后,沙僧又在这里卖弄了一把烧荒的小常识,可惜被猪二哥给否了…沙僧笑道:“师父莫愁,我们也学烧荒的,放上一把火,烧绝了荆棘过去。”八戒道:“莫乱谈!烧荒的须在十来月,草衰木枯,方好引火。如今正是蕃盛之时,怎么烧得!”
 
他下一次大篇幅的卖弄知识却要等到朱紫国了…喜欢考究西游世界地理问题的看官可能会好奇,这荆棘岭到底位于哪国之内呢??依笔者看,应在本钵国,因为按照伏龙寺和尚们的说法,祭赛西边便是此国,但是通关文牒上却并没有这个国家,说明其王城并不在四众所要行经的路线之上…
 
11. 看官要着眼了,唐长老在本回书中终于自曝了年庚,此时他已是不惑之年的老处男了,由此,笔者可以推断出小说中他是三十二岁踏上取经之路的;因此江流儿附录中其贞观十三年出生,贞观十三年取经之说法是极其幼稚错误的,根据此附录来臆测唐僧身世的探究也需斟酌…当然,附录的故事跟原著是大体符合的…其实现实世界的玄奘法师是二十七岁偷渡出关开始西去的,那是贞观三年,而并非小说中的贞观十三年…
 
四十年前出母胎,未产之时命已灾。逃生落水随波滚,幸遇金山脱本骸。(不明者还以为说的是许仙跟白素贞之子…金山寺实在是古典小说中用烂了的存在)

 
12. 荆棘岭上十八公乃是由上影厂老演员野冰客串,看官要问了,老松树为何自称十八公呢??乃是拆字而成,“松”字中,木字旁拆开便是十八,加上后面的公便有这个称谓了…于是,在十八公的引荐下,另外三位臭诗篓子也迅速登场了,其中,黄眉妖王曹铎化身为老柏树孤直公,而孤直之所以用来形容柏树,乃是典自李太白的《古风·松柏本孤直》;而拂云叟李铁峰和凌空子叶以萌都是剧组的班底演员;拂云叟的身份我们也可以通过他的自报家门解读出来,“岁寒虚度有千秋”以及“七贤作侣同谈道”两句皆是暗示竹林,最后这位凌空子,何谓之凌空呢,此正是桧树的特征,挺拔高大,盘根错节…
 
13. 小说中,老和尚不光是与四树对诗,还与他们论道;他竟然天真的以为这四位便是汉初有名的商山四皓,滑稽之至…当然,长老与四老的论道,笔者以为不提也罢,因为说来道去其实还是各说各的,鸡同鸭讲,我们先看长老的言论,他说“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也就是说长老以为若学至上的佛家教法,若要顿悟,必须远赴他乡求学才可…而四操之所言又是另外一种情况,“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四操所言之道,乃是他们以为的顿悟之道,长生之道,他们的意思是你那中土就有真智,何须来这西牛贺洲求学??而且他们说自己历经风霜,静中观景,已有千年,因此主张自悟,而不是求悟。
 
14. 几杯香汤下肚,臭诗篓子会正式开始了,长老的起诗便是四平八稳,“禅心似月迥无尘”实乃是自夸的打油,接下来四操的诗句皆是粗鄙之作,粗看上去还算对仗,但仔细想想都是狗屁不通之语,如形容月夜竟用天青,殊不知雨过天青乃是来形容晴日之语,又怎么能拿来装点夜色呢???还有拂云叟那句“图似西山坚节老,清如南国没心夫。”完全是雅中有秽,为韵而韵,乃是臭句一枚…有人认为荆棘岭上的这四棵老树乃是全书中最有文采的妖怪,可见出此评之人也是臭诗篓子,他们与四操实乃臭味相投…当然,本剧连《心经》都没有,就更不会出现四操的大部分对诗了,杨导只截选了他们所对的第一首自夸诗:“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青更新。好句漫裁抟锦绣,佳文不点唾奇珍。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后来出现的张版也因此回诗句过于粗鄙而决定不用,直接换成了老和尚佛法渡人的一番说词,其实也无不可…
 
15. 两首打油诗过后,杏仙登场,她便是旁边的那棵老杏树,这位“妖娆如天台女,俊俏似妲己”的大姐可是早就注目于老和尚了,她的这首自表诗同样描述了不少杏的习性,尤其是最后这句“落处年年伴麦场”;杏树的果实多在秋忙时节成熟,因此“伴麦场”的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值得一提的是,阎肃将这首自表诗改成了歌,其中虽然大部分诗句都已经替换,但是“雨润红姿娇且嫩”一句却得到了升华,直接改成了“雨润红似娇。”《何必西天万里遥》此词既有杏仙的自表,也集成了其小说中劝阻老和尚西去之语,一诗两用,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当属好诗;但是“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头春意闹。芍药艳娜梨花俏,怎比我雨润红姿娇,雨润红姿娇。”一句其实并不符合常识,因为桃树梨树芍药的花都是春季开,联想到原著中初春的设定,是不错的,但是“雨润红姿娇”实乃是形容秋初经过秋雨滋润的杏子,而非开在春天的白杏花;也就是说,当桃花,梨花都开放的时候,果农早就采摘完成熟的红杏,枝头也就只有朴素的白花了,并不会“红姿娇”。
 
《何必西天万里遥》
 

作曲:许镜清
作词:阎肃
演唱:吴静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头春意闹。芍药艳娜梨花俏,怎比我雨润红姿娇。雨润红姿娇。香茶一盏迎君到,星儿摇摇 ,云儿飘飘,何必西天万里遥。欢乐就在今朝,欢乐就在今宵。欢乐就在今朝,欢乐就在今宵。桃李芳菲梨花俏。怎比我枝头春意闹。芍药婀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润红姿娇,雨润红姿娇。香茶一盏迎君到,星儿摇摇, 云儿飘飘。何必西天万里遥,欢乐就在今朝,欢乐就在今宵。欢乐就在今朝,欢乐就在今宵。
小说中杏仙的自表诗:“上盖留名汉武王,周时孔子立坛场。董仙爱我成林积,孙楚曾怜寒食香。雨润红姿娇且嫩,烟蒸翠色显还藏。自知过熟微酸意,落处年年伴麦场。”
 
16. 拍摄杏仙的歌舞,剧组用上了老办法,干冰加滑轮,扮演杏仙的王苓华当时供职于上海歌舞剧院,是单位的台柱级舞蹈演员,值得一提的是,她是本剧中为数不多的为自己配音的女演员,那句“长老,我的茶不香么”听得笔者心魂荡漾;《何必西天万里遥》的舞蹈清丽脱俗,身姿秀美,堪称一绝,她在半年之后的《齐天乐》晚会上第二次表演了这个节目,获得了满堂彩;拍完《西游记》不久,她便移民加拿大,嫁给了一位富商,07年六小龄童去旧金山宣传猴文化时,还再度拜会了杏仙的一家五口,这次再会师傅没赶上,徒弟倒是捷足先登了…王苓华现在依旧在北美从事推广舞蹈艺术的工作…
 
17. 小说中之唐长老,其实是有审美观的,从白虎岭跳起来问寒问暖,到现在跳起来拒亲,虽说也有修为增长的缘故,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老杏仙没有白虎岭的小村姑美…
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三藏听言,遂变了颜色,跳起来高叫道:“汝等皆是一类邪物,这般诱我!

 
18. 枫树多在秋天落叶,其叶呈赤黄色,遂有赤身鬼之名,只是那老杏树也是高年得道,所以鬼使只能称其为姐姐,目前所有的衍生版本中,都将杏仙改为了妹妹,突出其青春诱人,正当妙龄的姿色…
 
19. “师父不可惜他,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若以当日行者之表现,当真是心黑手狠之徒,外加帮凶老呆,一番钉耙都将其断草除根,也是嗜杀凶顽之辈;但是荆棘岭除荆棘本身便是隐喻若求佛法,必要斩断附庸风雅之俗情,因此斩便是有斩的道理…当然,衍生的诸种影视作品对佳人和老人都是怜惜的,央版中的金公,只是通过敲破石桌吓唬了他们一番;张版同理,还加上了老树让路的桥段,于文艺作品来说,这种改编也无可厚非…
 
20. 从贞观二十年初春到贞观二十一年的初春,行经一年,老和尚才走到了小雷音,到此处未读小说的看官须着眼了,小雷音便是黄眉老佛的家,他并不住在阴冷的妖洞里,也并不存在寺院幻化之说,由此可见,其道行比化楼吃人的青牛要高很多…本剧中,小雷音正殿的取景地点是在九华山的肉身殿,乃是安放开元时新罗僧人金地藏肉身的地方…此殿在八十年代已成为安徽的旅游胜地,游客众多,但是为了拍戏,杨导需要景点的负责人清场,结果当地领导竟然敲起了剧组的竹x杠,要他们拿出300块钱来,后来在众人的讨价还价下,终于砍到了200元,剧组主创们至今对此事仍记忆犹新…
 
21. 三藏扬鞭指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少高,可便似接着青天,透冲碧汉。”不知看官们可曾记得乌巢禅师的揭语“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此处霄汉依笔者看正好与前面揭语对应…后一句“放心休恐怖”也是正确预知了四众小雷音遇难之后的情况,心乃是指心猿,便是悟空,师徒四人一马中唯有他逃脱,上窜下跳,来回寻找救兵,长老自可放心…
 
22. 这世间万物,最怕的便是似是而非,第一眼看上去是雷音寺,第二眼便是小雷音寺,至于老和尚这二五眼第三眼能看到什么,笔者是不敢猜了…本集88年初播的时候,本来是有唐长老误读“雷音寺”之桥段的,但后世存在的诸多版本,不知为何,都将其删去,无脑剪辑者们大概是想给御弟爷爷涨涨视力…唐长老面对小雷音之表现,恰如今日我等下片党之苦恼,第一眼看上去是林姐姐,第二眼看上去又是波妹妹,第三眼最终确认,原来是麻小姐…
 
23. 本集中,曹铎先生主演了一个角色,客串了两个角色,不愧是上影厂的劳模;荆棘岭上的孤直公是他,小雷音里殿的黄眉妖王是他,殿外的多闻天王还是他…将四大天王搬进佛家寺院,按原著来说是错误的,作者已经将四大金刚跟四天王分给佛道两家了,其实这也算老先生卖弄学识之举,因为佛家的四金刚与四天王本质上都是形容一个群体,只不过因地域而叫法不同…
 
24. 王崇秋的镜头跟着音乐,将初入小雷音的段落拍摄的异常诡异,可谓成功;可惜小说中所要呈现的小雷音却是祥光瑞霭,三面洞开舍卫光,一看便是高僧修行之地…
 
25. 高传宝端坐莲台,此镜头乃是87年底杨导回京抠像完成的;小说中并未提及黄眉妖王变化之如来的模样,但是悟空在此处并未用上那老病眼,作者只说他认得真假,我等便可推测,他所变之如来其样貌可能根本就不像,照此看来,张版的假如来真群演倒是更贴切…
 
26. 黄眉妖王曹铎终于显出本相了,曹老先生是上影的金牌配角,解x放前就开始从事文艺工作,在《鸡毛信》《五十一号兵站》《喜盈门》《阿Q正传》中都有上佳的表现,进入80年代后,我国电视剧行业逐渐繁盛,老先生也体验了一把,他先在《聊斋·贾奉雉》一回中出演不孝子孙贾祥,又在《婆婆·媳妇·小姑》中客串苏妲己傅艺伟的父亲;老人慈祥幽默,跟上影厂的程之先生是相声搭子,担任捧哏,在《西游齐天乐》的晚会上也有精彩的表演…黄眉妖王最终于05年修得正果,驾鹤西去,享年76岁…其实,杨导为这位妖王采用的乃是老版西游记中罕见的双巨星配置,演员是金牌配角,而配音者如今也炙手可热,张涵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84级表演系,走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北影厂的配音师,其实当时他也因为沙哑的声音而受到剧组的青睐,担任配音组孙悟空的B角演员,最终没有用上;但还是分到了黄眉老佛,黄狮精这两个份量不轻的角色…1994年,央视少儿部开始筹拍大型动画片《西游记》,最初确定的孙悟空配音正是张涵予,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只配完了前七集,但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十一世纪的张版《西游记》进行后期配音工作时,据说也找过他,不过此时老张已是醉心于演员这个本职,而且音色也与年轻时差别很大,所以没有敢接…
 
27. 小雷音这个段落,电视剧对小说进行了两处比较大的改动,外加两次雷同戏份的删节;这第一处大改动便着落在黄眉妖王抓拿四众的原因上,作者在第六十五回曾经替其明言:“这猴儿是也不知我的姓名,故来冒犯仙山。此处唤做小西天,因我修行,得了正果,天赐与我的宝阁珍楼。我名乃是黄眉老佛,这里人不知,但称我为黄眉大王、黄眉爷爷。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象显能,诱你师父进来。”但是电视剧中竟然在我去取经的后面又加上了“我成正果”的说辞,显然,杨导他们认为这样一个似妖似人的怪物,是成不了正果的,所以才要捉拿唐僧,代替他取得正果…但考虑到前面佛光照射的铺垫,我们又不得不相信两个事实,一是此小雷音绝非幻象,而是真正的宝寺仙山,二就是妖王在此修行多年,竟然无人侵扰,又加上天赐宝阁的自述,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他确实是已成正果的…而且正如某些索隐派之推测,他应该是带着任务下来的…若如小说中所言,那么妖王代替唐三藏去取经反而是好心,因为他要果正中华;设若贞观十三年唐王能找到这么有能耐的取经者,又哪能有肉眼凡胎,好吃懒做的老和尚什么事呢???
 
28. 第二处大的改动便是将五方揭谛求救换成了八戒沙僧自救,笔者以为此处改编算是后半部分难得的亮点,因为从小雷音整个段落的故事结构看,与金兜洞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还是走行者搬救兵,三众等被救的路线,那么拍出来的故事就生硬无比,毫无新意;而且这么改并不影响原著的表达,反而更能凸显木母黄婆的成长。
 
29. 写到这里,笔者不得不再次称赞王希钟先生的功力,全是土办法,但是二十八星宿每个人都有模有样,乳胶面具贴合完美,毛发合适,表情生动,这可是纯手工制作的面具,比起如今某些鼓吹好莱坞技术的面瘫版本可要强上百倍…自《西游记》的影视作品诞生以来,这是唯一一版赋予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张脸的电视剧,此处拍摄又能看出剧组之用心以及王老先生的细致,唯一的缺憾在于奎木狼跟昴日星官,这两位都是前面已经出场过的角色,但是王老师还是给他们设计了新的面孔,此处情节细看起来应算穿帮…
 
30. 选取建德清风洞作为拍摄地点时,杨导并未预测到很多困难,反而认为这个洞是最适合在夏天拍摄的;结果她老人家真正到了就后悔了,全摄制组先是要顶着四十度的高温登山扛器材,入洞之后又瞬间感觉到凉意,以致于有人笑称,“此洞乃是穿着背心进去,裹着棉衣出来,”其最深处距离地面数十米,加上洞内常年不经受日晒,据说温度曾经低到零度左右…后来,剧组的人员算是有准备了,都带着厚衣服进去,但是录像机却遇到了水汽问题,而且因为温差大,老机器一关上就开不开,最终,杨导下了决心,在清风洞内进行了中国神话电视剧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不停机拍摄,全组奋战一整天,终于完成了洞内的戏份…
 
31. 剧组制作的金铙共有四个,分三小一大,三个小铙是用木板做成,剧组的成年男子齐心合力可以抬动,而那个镶在地上的大铙则由石膏糊成,相当巨大,无法挪动;因此,只有这个大铙的戏份实在清风洞内拍摄的,三个小铙以及悟空在铙内的部分都是通过后期补拍完成的…
 
32. 杨导对大多数妖怪都采取弱化的表现方式,黄眉妖王在剧中的表现就真的像个孩子一样,手段也是平常,猴子仍能占到上风,原著其实不然,妖王与二十八宿并猴王斗战两回,第一回五十合平手孙大圣,第二回率妖兵掩杀诸位天神,次次群战都不落下风,可见其本领非但不在行者之下,而反有凌驾其上的架势…依笔者看,此妖王之战力尤胜前路之青牛,因为这是小说至六十六回为止行者唯一一次落荒而逃不顾捉妖的经历(后面还有狮驼国),多愁善感的他,又落泪了…
 
孙行者咬牙恨怪物,滴泪想唐僧,仰面朝天望,悲嗟忽失声,叫道:“师父啊!你是那世里造下这迍邅难,今生里步步遇妖精,似这般苦楚难逃,怎生是好!”
 
33. 上文已经说过,本集对原著有两处雷同戏份的删节;此两处戏份在我看来无关紧要,作者依旧沿用的是“搬救兵不顶用”的套路,跟金兜洞斗青牛十分雷同;其中,九天荡魔祖师就是北方真武大帝,是地位极其高尚的道教人物,他跟太乙救苦天尊都有自己的山门,自己的灵官,以及自己的兵将;不过从天尊“恐玉帝见罪”以及“上界无有旨意的”的说辞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其地位类似于天庭派下来镇守仙山的封疆大吏,并不凌驾于玉帝之上…而他此次派出的龟蛇二将正是象征北方玄武,他们是荡魔天尊最得力的属官…其实这位祖师曾经在前面的某一个回目被读者甚为熟悉的一位人物提及“睡着!睡着!莫睬他!我有天罡数的变化,九齿的钉钯,怕甚么法师、和尚、道士?就是你老子有虔心,请下九天荡魔祖师下界,我也曾与他做过相识,他也不敢怎的我。”却说天蓬因何与祖师相识??有可能是因为同僚的关系,还有一种可能,则要追溯到北极紫薇大帝与真武大帝的联系上了,紫薇大帝乃是斗星之主,北极七星的中心,也是天蓬元帅的顶头上司;而真武大帝又统领北方七星,那么真武大帝当然会认识身为下级属官的天蓬…作者在书中设定的天蓬元帅虽未曾提及其到底隶属于何方天河,但是通过此处暗示我们依旧能嗅出点不同寻常的意味来…
 
34. 龟蛇二将被擒,又是只有心猿逃脱,无计可施之际,穷神日值功曹献计,何不去请大圣国师王菩萨???此便是杨导删除的第二大段落,其实本段故事与上一段故事十分雷同,只不过是把施救者换了人名而已;无非是行者求救,山人推脱不掉,最终不肯亲自出马而依旧是派心腹下山相助;那这位国师王菩萨又是何许人也???《南通五山志》中,曾有这样一段故事,说江北有一座狼山,遍地群狼,一天,有一位西域僧人从天而降,他劝狼王给他能放一件衣服的地方,以供打坐之用,王以为一个臭和尚就要这么点地方,其实不难,遂应允下来,未曾想这个和尚拿出袈裟竟然一下子就盖住了整个狼山,于是群狼南渡,遂有北方无狼的传奇故事…他后来被江淮一带百姓称之为大圣菩萨,又因其是西域和国贵胄之后,所以尊称为国师王…而菩萨麾下的小张太子,道教神话中则少有记载,应该是作者的杜撰人物…但是国师王菩萨在解释不能前往的原因时,却引出了另外一位与《西游记》渊源颇深的人物——水猿大圣…
 
“你今日之事,诚我佛教之兴隆,理当亲去,奈时值初夏,正淮水泛涨之时,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今着小徒领四将和你去助力,炼魔收伏罢。”
 
水猿大圣真名无支祁,乃是淮河的水怪,最早见于宋朝的《太平广记》中;其形似猿猴,塌鼻子,金眼白牙,后来被吴昌龄直接运用到了《西游记》杂剧里,充任齐天大圣的姊姊…而《西游记》小说中孙悟空之形象也必然有水猿大圣的影子,无支祁乃是齐天大圣原型的论点在这些年间被西学界反复推敲论证,目前已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笔者在前文曾经提到过,作者很喜欢将人物原型与再创造角色放在一起编故事,比如前面大战红孩儿时露过脸的鬼子母菩萨,又如这一次被国师王菩萨在孙大圣面前提及的水猿大圣…
 
35. 省掉了两处剧情,那么二十八星宿也得到了提前的解脱,要知道小说中这些位大神可都是跟老和尚一处被擒的货,一直到东来佛祖收掉妖王,他们才解脱了厄难…
 
36. 小说中,弥勒佛祖到来时普降甘霖,乃是喻示及时之雨救及时之难,四众终于盼到了主人公;当然,电视剧不会赶在这么巧的时间拍,但是铁牛老师的弥勒佛还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佛祖慈眉善目,眼中透着智慧的光芒,虽是白皮大肚,但并不虚胖,而是一副精干豁达的模样;笔者以为,弥勒佛乃是央视版西游记中塑造最出色的佛祖,其形象与原著以及佛家经典的贴合程度甚至要高于高传宝的如来佛…
 
37. 东来佛祖的化身铁牛原名杨锡业,是山东烟台掖县人,早年是新x四x军的文宣战士,参拍《西游记》时正担任上影厂的副厂长,正是黄眉童儿及金迟长老的顶头上司;演《西游记》之前,他刚从《东游记》的世界中走出来,在上影厂85年制作之《八仙的传说》中,他扮演汉钟离…老人家如今高寿,仍康健的活着,佛光笼罩在徐x汇医院的上空;斗战胜佛取经归来的12年夏天,还刚看望过他…
 
38. 金兜山上,老君用芭蕉扇收得金刚琢;小雷音外,弥勒佛用金公收回了后天袋;西天十万八千里,唯收不破,金刚琢可收万物,却不能收人;而后天袋可取万物,又能装人;袋名后天尚且如此厉害,那么先天袋又能有何等神通呢???一个很有悬念的问题总是在笔者的脑子里徘徊,设若后天袋对上金刚琢,结果又当如何???
 
39. 弥勒道:“一则是我不谨,走失人口,二则是你师徒们魔障未完,故此百灵下界,应该受难。”本集之结尾亦算完满,弥勒原原本本的道出了四众遭难的缘由,并且间接承认了自己的有意放纵…佛祖前面的一番说辞中,有一个细节需要诸位看官注意“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看守,他把我这几件宝贝拐来,假佛成精。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此句中“他把我的宝贝拐来,假佛成精”一句别有深意,故事的结尾的时候,悟空扫荡了五七百小妖,并且一把火烧掉了小雷音,取去伪存真之意,未细读原著者看到这里,会将此小西天视为弥勒佛的仙山,若是那样,猴头的罪过可就大了,如今前面有了“拐来”一词,说明此处寺院与弥勒并无关联,只是妖精的家…
 
40. 佛祖外表宽怀,却是个心思缜密之人,他收了袋子和磬槌,还想着那被打破的金铙…杨导将这个小尾巴删掉,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美化佛家的作用…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书中的诸位仙佛,当真都是夫子教出来的…
 
那怪却只要怜生,在后天袋内哼哼唧唧的道:“金铙是孙悟空打破了。”佛祖道:“铙破,还我金来。”
 
41. 黄眉妖王在西天路上确实是别具一格的妖怪,他用过的锅灶,蒸过的干饭,老和尚四众都可直接受用,说明其本身便是吃素的,并不沾荤腥,有心的看官是否记得上一次唐僧师徒夜宿妖府,吃妖精白食的情形??那是在平顶山莲花洞,金角银角买好了菜蔬,就等着老和尚下锅呢…其实神仙们想的真是很周到,不光不允许下界妖怪吃唐僧,还要求他们给取经团队留下斋饭,真是送和尚送到西的典范…
 
42. 本集总体来说拍摄质量尚佳,编剧组对剧情做出的相关改编也比较合理,在88年首播的后十五集中,已算精品…
 
作于11月1日至11月3日…
下一期笔者将会更新西续“驼罗庄”章节的杂谈,命名为《禅定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