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幻即真之理,未佛皆魔之道(央视版《西游记》杂谈·智激美猴王) - wutong92120/KFQ-POST GitHub Wiki
作者:DionGlover
时间:2013-08-11 09:57:22
注:原帖的图片视频由于虎扑原因,没有爬下来,如果想看的话可以通过标题百度,可找到贴吧对应的转贴,这里只保留文字
杂谈一:http://bbs.hupu.com/5745582.html
杂谈二上部:http://bbs.hupu.com/5798659.html
杂谈二下部:http://bbs.hupu.com/5981306.html
坎途逢三难:http://bbs.hupu.com/6064542.html
《智激美猴王》
澹漪子曰:“道魔不两立,出乎道即入乎魔。”真乃至理…
心猿遭贬,这壁厢长老过黑松林,魔障丛生…那边厢孙行者由僧返魔,重归山林,虐杀猎人…以修身论推之,则是告诫世人,尔放心则心放尔,心放则必遇变数,事则不利;唯收心谨慎,方是万般之对策,极上之真言…
在进入本集正剧杂谈之前,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回顾一下被杨导彻底舍弃的“花果山群妖聚义”之段落…
正如文初所言,出道入魔,悟空虐杀猎人便是明证,诚所谓是当和尚时保师傅,作妖王时护家小,干一行爱一行也…
从大自然的角度来看,人类无限蔓延,贪得无厌,处处侵犯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报应…可以说猎人的下场便是人类最终的下场;所以当我们对地球母亲予取予求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心怀“跌落万丈深渊”的觉悟?
统观《西游记》整部小说,虽然文风并非一成不变,但情感却是始终如一,西行途中,四众吟过诗,流过泪,发了无数的感慨…那猴王自遭贬之后,一个筋斗翻到东洋大海,遂有五百年来不走此路之伤怀。作者的煽情文笔真是无处不在,不过猴王却有些见忘了,两年前的贞观十三年,你不是赌气来找过东海龙王喝酒吗??龙宫与花果山毗邻,何不顺路去探望一下猴子猴孙???
“造化,造化!!作甚么和尚,且家来,带携我们耍子几年吧。”四元帅其实并不赞成悟空扶保唐僧的行为,隐约还有种怨愤之气,毕竟大圣爷爷不在家那么多年,家园被烧,子孙就戮,好好的一幅家当被糟蹋的不成样子…
若问这山是谁烧的,那自然是被悟空亲切称之为“大哥”的显圣二郎真君所为…常在官场走,哪有不湿鞋,若论悟空官河蟹性的形成,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不过这两次行为前后一对应,可以看出大圣对这山家当和猴子猴孙并不看重,领袖气质的缺失也一直是他的性格污点…得此一笔,才会有后来二心乱意,群猴附逆的惨象…
“大风虐杀猎人”这种充满妖性的段落古往今来少有影视作品触及,就连各地方戏曲也把这类剧情舍去,浑不知人皆有善恶两面,何况乎心猿???我们不拍难道就证明书中没有???
更有张胡子版自作聪明,将悟空虐杀猎人改为想起老和尚之教诲放走真凶…岂不知心猿乃是人心,心必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又焉有悔意??“造化!造化!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猎户。”猴王这次心狠手辣的行为颇有种隔空向老和尚示威的感觉,而且作者特意让悟空将心中所想全盘表出,正是意在两相对比,来显示放心之恶果,以及心放之肆无忌惮…
乌巢禅师曾言“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老和尚自贬斥心猿之后,路是越走越黑,大难将至,无心之人,可化万物,那《多心经》又有何用处???
若问老和尚所遇之凶险,及大徒弟回转之契机,且看《智激美猴王》
1. 本集拍摄于1985年春天,取景地点跨越两个省份,黑松林碗子山波月洞以及宝相国外景皆在云南,而花果山水帘洞则为江西庐山风光…
2. 第十一集囊括小说中四回的内容,自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始,至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终,成片长度57分钟…
3. 漫步石林胜景,饥肠辘辘的长老却打起了考学的算盘,据杨导回忆,正在此时,徐少华向剧组遮遮掩掩的汇报了拿文凭的打算,并且保证以拍摄为先,上课做辅,一定不会影响进度;为了方便长老考试,大家不休不眠的在石林奋战了两天,成功完成了本集唐僧所有的外景戏份…但令杨导始料未及的是,这还只是个开端…
4. 在《三打白骨精》的杂谈中,笔者曾经赞赏过剧组对黑狐精这个原创人物的塑造,她横跨两集,83年和85年两个拍摄阶段,将小说中师徒龃龉的深层原因掩盖,把故事的逻辑理顺,为衔接剧情和美化主人公形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 小说明言“过了白虎岭,忽见一片林丘”可见此二处景致是连在一块的,这正是作者刻意为之,长老贬斥心猿时,曾说“这泼猴越发无理,只你是人,悟能悟净就不是人??”果然,黑松林一难便是现世报,事实证明,老二老三还真算不得人…另外,地理位置相近也为白骨夫人的军师转投波月洞制造了契机,从西游描述的世界观来看,妖魔之间的人口流动是十分频繁的,第八十五回里,给隐雾山南山大王献策的妖怪就曾经在狮驼岭听差,由此看来,黑狐精的再就业也暗合小说的设定…
6. 影视剧的制作不是完全的照搬小说,在拍摄的过程中,剧组会抽空心思加入一些夸张的因素,比如说老和尚饿得落了马,而八戒听到化斋的吩咐之后又隔空埋怨了猴子…这些小动作平铺直叙的小说里是不会有的,但正因如此,才制造出了应有的戏剧效果…
7. 黑松林本是林木茂密,野兽横行;但是比起重现原著,杨导更看重阴森气氛的塑造,云南石林的这些恶石正好符合她的要求...作者之所以要把唐僧贬斥心猿之后的落脚地设定为黑松林,正是以此来形容长老无心之迷惑;以及前景之黯淡…
8. 这一集添加的很多细节都极富新意,但节奏略快,比如长老这句“悟空,你在哪里??”既可以表现出唐僧的悔意,也能为后面师徒和好做铺垫,可惜这个镜头只有几秒,观众还没品出味来,画面马上切给了沙僧…
9. 呆子西行十余里,不见一个人家…何不驾云??更可笑的是,后面跟来的沙悟净也是腿着…这些细节都给人一种作者特意安排之感…老和尚眼中的这两个能人当真是不顶用…能飞不走同时也能表现出老二老三失去领路人时的一种迷茫…
10. 黑松林三众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他们饥肠辘辘,走入深渊…而悟空在花果山则是重修洞府,再度开张,群猴快快乐乐的过日子…如果能够将这两个情景对比着拍,一定能够制造出比本剧更强的戏剧效果…可惜杨导放弃了“花果山群妖聚义”的段落…
11. 现实世界中,猪的睡眠习惯不同于人,他们总是趴着睡,而小说中的八戒亦是如此,作者曾多次明言,八戒的睡法是先将鼻子拱到草里,一觉好几个时辰,这就是一只正常野猪的生活习性…但是古往今来的衍生作品中,八戒的人性太足,猪性太少,反而不能更好的反应小说中的客观事实…
12. 行者是本剧的第一主角,所以他的衣服大约有十套左右,而其他三人的服装却都少的可怜,基本都是一身穿到西,连换洗的也没有…小说中,此时正值深秋,长老之毗卢帽也被收到了箱子里,他穿着僧衣,戴着斗笠…
13. 光秃秃的石林,哪里去找宝塔,为了赶进度,杨导也顾不得许多了,干脆把宝塔设定了假象…这个改法倒是歪打正着,刚好可以表现老和尚肉眼凡胎,真假不分的凡人属性,再说,饿昏了看见大饼油条海市蜃楼也是常有的事儿…真塔假庙一通乱拜是老和尚的习惯,皆因他早在法门寺发了宏誓大愿;不过此时是求佛重要,还是口腹为先,请看客思之…
14. “长老一时晦气到了。”离了悟空,西行路上皆是晦气!!此言不虚…
15. 唐僧入瓮这一段音乐,尤其恐怖怪异,儿时一听这段,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钻进了被窝里…
16. 奎星乃是二十八宿西天白虎七位当中的头一位,这也是作者安排其在取经路上设难的原因;他甫一登场,即是本相,“青靛脸,白獠牙,一张大口呀呀。两边乱蓬蓬的鬓毛,却都是些胭脂染色;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鹦嘴般的鼻儿拱拱,曙星样的眼儿巴巴。两个拳头,和尚钵盂模样;一双蓝脚,悬崖榾柮枒槎。斜披着淡黄袍帐,赛过那织锦袈裟。”二十八宿在西天路上一共有四次出场,除了奎星的第一次亮相之外,其他的三次为:昴日星官在毒敌山琵琶洞降伏蝎子精;二十八宿的小雷音救援行动;以及九十二回中四木禽星咬杀犀牛怪的光辉事迹…需要注意的是,昴日星官同为西天白虎中的一位,所以他的出场也是作者特意安排的…另外,奎星的这身装束以及他住在塔里的设定也让笔者浮想联翩,“斜批黄袍,赛过袈裟”为什么他要住在佛塔里,还穿着个类似于袈裟一样的袍子?这难道是天宫的阴谋??
17. 奎星乃是西天路上天庭下界的第一个妖怪,看官着眼…
18. 王希钟给奎木狼设计了两个造型,第十一集中的黄袍郎跟第十九集中的奎星截然不同,如果观众对中华神话体系不甚了解,对《西游记》小说也知之甚少的话,很容易把它当作两个人…
19. 本集中黑狐精本相的扮演者已经不是第十集的邱必昌,而是换成了来自于山东话剧院的李鸿昌,李老师在剧组也担任剧务和副导演,本剧后半部分拍摄所需的300万资金就是他从中铁十一局拉过来的…不过他最出彩的角色还是百眼魔君…
20. 西天路上,每个洞府的妖兵都有自己的制服,本剧的服装其实全是中国京剧院的王蕴琦老师一个人设计的,如此多的衣服,如此大的工作量;这些服装的穿着效果暂且不论,但王老师的敬业精神是值得钦佩的…与此相比,张版的小妖肌肉装就显得过于粗糙了…
21. 女黑狐韩凤侠当时刚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但却阴差阳错的被分配到了央视电视剧部,在本剧中,她除了客串角色外,还负责剧集的制作推广工作;而今,韩女士已成为央视国际电视广播公司的知名经纪人,负责很多大型晚会以及电视剧的策划发行工作…09年闫老病逝的时候,她也参加了追悼会…
22. 为了突出女妖的妩媚,杨导和王希钟大胆创新,把她们的服装设计的都十分暴露,但是80年代社会开放程度不深,为了避免过于刺激的视觉效果,他们又专门设计了一种尼龙棉内衣,给女演员们遮挡露出的部分…所以,这些女妖怪乍一看该露的全露了,其实拉近了看则还是该露的不该露的全没露…
23. 长老这嘴可是十分敞亮,妖怪还没惊吓他,只是拿着刀往那儿一站,他便什么都招认了,张口大王,闭口大王…怯懦若此之人,也只有如来观音才相的中…
24. 妖怪的浑家提前出场了,这也算是杨导为后面圣僧报信设定的铺垫…小说中,单从百花羞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此人妻之样貌没得说,可谓极品;而其品性却也是极品;为人妇,为人子,为人母者,能做到不忠,不孝,不慈的女人着实不简单,当真是个不吃人胜似吃人的女魔头…
25. 杨导对这位宝象国三公主还是十分看重的,极大的美化了她的形象,将其塑造成一个委身事妖头脑灵活的贞洁烈女…电视剧这样拍其实无可厚非,但真相往往比观众想象的残酷百倍…宝象国的这对父女——顾岚,刘冰都来自空政话剧团…
26. 黄袍郎任凤坡先生的一些故事笔者已在第八集杂谈中提到过,他和荀浩拍完正剧《西游记》之后还不过瘾,在90年代初又制作了七集《西游记外传》,借以讽刺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不正之风,这个外传如今被传遍各个视频网站,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这是山寨版,其实不然,除了师徒四人的演员都换了以外,整个班底都还在,故事也依旧幽默风趣,配乐还是沿用正剧的音乐…而且央视电视广播公司还发行了录像带…笔者特意挑选了两集供诸君鉴赏…
27. 给奎星配音的依旧是托塔李天王王玉立,但是女黑狐的配音演员到底是谁呢???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联想到当时已人到中年的吕中老师…她的爱人镇元子吴桂苓在剧中的地位显然更高…
28. 小说中,这个奎星并未直言他是否知道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流言,只说这三个和尚一匹马,足够洞中群妖受用…本剧因为添加了从白虎岭投诚的狐狸军师,所以“唐僧肉金贵”的道理是谁也瞒不住了…
29. 将黑狐精女格化其实也有个坏处,就是不必要的感情戏加了不少:两个女人在妖怪面前争风吃醋,这种加戏让本集瞬间恶俗了不少,正如笔者前面所说,剧组不请顾问,任由杨导独断专行;剧情删改就得不到过滤,也听不到任何反对意见,对剧集本身以及观众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30. 黑狐精求偶不成,遂当着长老的面,将白骨精三番变化骗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这处加戏笔者在第十集时已经提过,堪称神来之笔;这样一来,师徒和好就有了契机,悟空归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31. 拍摄本集时,央视前期投资的三百万资金已将见底,杨导不得已放弃了许多工作人员,以减少伙食和差旅费用,直接造成了大场面无人可用的恶果…这组小妖冲锋的镜头就是除摄像王崇秋之外剧组全部人员带上头套拍摄的,包括杨导本人…
32. 黄袍怪是个喜欢说笑的妖怪,“是,是,是有一个唐僧在我家。我也不曾怠慢他,安排些人肉包儿与他吃哩。你们也进去吃一个儿,何如?”八戒却也够家怀,竟呆呆的就要进去受用…真是妙极…戴英禄将“唐僧吃人肉包子”改成了“将唐僧做成人肉包子”,虽然加强了剧情冲突,但是将人物性格变的单一化了,猪八戒的“呆”和妖怪的“贫”都无从展现…
33. 本剧的拍摄技术贫乏,设备短缺,主创人员的想象力有时候也十分有限,这位黄袍郎的绝招居然依旧是喷黄烟…那同为西方七星的昴日星官可得小心了…而且黄烟里面夹杂硫磺,对演员是有极大伤害的,据说任导在拍摄这个镜头时差点被烧着…
34. 这妇人的嘴脸开始暴露了,十三年间,不管她是受妖胁迫,还是归心似箭,她跟妖怪总是生了两个娃娃,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黄袍郎吃人多少?吃过的人里又有多少和尚道士法师??她虽不吃人,但却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多人被吃,此为不仁,既然从夫,姑且不论,那如今为何又要吃里扒外的叫老和尚送信,让父王遣将捉怪??她对郎君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李卓吾曾言,一个百花羞,便断送了黄袍狼,何须八戒沙僧五方揭谛六丁六甲劳心??然也…
35. 杨导力求把这位三公主塑造成戎马英雄,凡间英物;但是作者并不是这么想的,百花羞的被掳过程十分简单,八月十五赏月,一阵狂风,便成妖怪佳偶…
36. 妖怪是个爱妻之人,老婆一声叫,老公跑断脚…为妇人所制,可见奎星不是真英雄…却是枉风流…
37. 一个天庭下界的神将,若要藏丹,也应是什么九转内丹,七转火金丹…但奎星却偏偏炼的是玲珑子舍利内丹…这个设定恐怕单凭西方第一宿是无法解释的通的…看客可自思之…
38. 宝象国位于云南大理,如今已是旅游胜地…小说中,此处距碗子山有两百九十里路程,本剧则改为百余里…从作者对宝象风物的描写来看,可谓“普天之下,莫若中华”,并非化外景致,由此推测,作者应该没办过护照,没出过国…
“嵂嵂崒崒的远山,大开图画;潺潺湲湲的流水,碎溅琼瑶。可耕的连阡带陌,足食的密蕙新苗。渔钓的几家三涧曲,樵采的一担两峰椒。廓的廓,城的城,金汤巩固;家的家,户的户,只斗逍遥。九重的高阁如殿宇,万丈的层台似锦标。也有那太极殿、华盖殿、烧香殿、观文殿、宣政殿、延英殿,一殿殿的玉陛金阶,摆列着文冠武弁;也有那大明宫、昭阳宫、长乐宫、华清宫、建章宫、未央宫,一宫宫的钟鼓管籥,撒抹了闺怨春愁。也有禁苑的,露花匀嫩脸;也有御沟的,风柳舞纤腰。通衢上,也有个顶冠束带的,盛仪容,乘五马;幽僻中,也有个持弓挟矢的,拨云雾,贯双雕。花柳的巷,管弦的楼,春风不让洛阳桥。”
39. 宝象是长老第一次加盖通关文牒的地方,可惜杨导把这个细节舍去了,在她看来,只有路经女儿国时,文牒才真正用得着…通读小说的朋友,还需注意文牒上的言语:“受泾河龙王所害,为冥君所放,感菩萨所示,定要超脱孤魂,渡幽亡,”这些细节唐王可是写的清清楚楚,以显自己心诚,无所避讳…另外,其实前面唐僧已经路过了两个国家,分别是西番哈蜜国,乌斯藏国,那文牒上为什么没有加盖宝印呢??笔者窃以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唐长老并未经过两国的都城,也就无法盖印…第二种:考虑到乌斯藏卫乃是明朝辖地,而哈蜜国前面的“西番”两字可能有藩属的意思,那么应该可以理解为中土藩属之国不必加盖宝印…
40. 宝象国国王父女团聚之后,又把王佐之才带到了四百年前的许昌…拍完《西游记》后,顾岚在央视三国中出演曹营重要谋士荀令君,老先生已于2005年仙逝,但是他塑造的角色会留在观众的心中…
41. 读完信,文武百官皆垂泪;要兴兵,战战兢兢不作声…作者有句比喻令人捧腹“木雕成的武官,泥塑造的文官。”此话不假…春秋笔法正好影射朝局…
42. 国君惊恐的表情十分到位,但八戒沙僧却不及原著粗鄙丑陋之万一…还是回到笔者在开启整篇杂谈时的论调,剧组越拍越美化造型的方法实际上是不利于表现小说意境的…
43. 沙僧长得脸如蓝靛,牙似排钉,也难怪古往今来的日本《西游记》喜欢把他包装成河童…
44. 八戒沙僧上殿之时,随身都带有兵器,有好事者喜欢探究,这兵器到底放在什么地方呢,小说明言,“系在腰间”,沙僧的短黑面杖还则罢了,那八戒的长柄钉耙又如何处置呢??其实在前面两人描述自己兵器时,作者已然埋下了伏笔:老猪称赞自己的钉耙是“随心变化可心怀,任意翻腾依口诀”;沙僧则说他的降妖杖“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由此看来,如今大多数衍生影视作品中,沙僧拿降妖杖挑行李的设定是不符合小说描述的…
45. 宝象国内景的戏份是在昆明昙华寺拍摄的,此园因有一株300多年的优昙树而得名…
46. 变化还要看风,作者之文笔诙谐至极:“看风。东风犹可,西风也将就;若是南风起,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澹漪子说这是疯话,笔者却认为此乃大实话,旧时华北农村常有传言,不单火势借风,长个儿也得靠风呢…“猪长老,收了神通吧”如今已随着非著名相声演员的一段相声晋升为网络流行语,可惜在《托妻献子》中,演员把猪长老换成了孙长老,这已然是对自己的一种美化…
47. 喝了酒的八戒无有诸神护佑,只在妖怪手下走了八九合;而没喝酒的沙僧则更是白给,一合都没打就被妖精抓回了洞府…大哥与此二人,既存在巨大差距,又有助威效果,试想若悟空在旁观战,他们便不会如此不堪…
48. 沙僧被俘之后,作者给他安排了大量的独白,以应对妖怪的盘问;据笔者粗略估算,碗子山波月洞被俘是全书中老沙心理活动最多的一回“分明是他有书去。——救了我师父。此是莫大之恩。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罢!罢!罢!想老沙跟我师父一场,也没寸功报效;今日已此被缚,就将此性命与师父报了恩罢。”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他虽然平时话少,但却是个知恩图报,心中有小算盘的主儿…及至公主劝奎星为他松绑时,老沙的心中又有一番理会“古人云,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若不方便了他,他怎肯教把我松放松放?”其实这何尝不是一句解嘲,老夫老妻狗也嫌,瞧瞧黄袍郎的动作,一个公主抱就把浑家放在了牙床上,人家两口子要是无视你自求快活,那沙老三也是奈何不得啊…这一段故事杨导拍的比较单纯,黑狐精的插浑打磕明显是在为剧情提速,小说中的公主可真是水一般的性子,与郎君一段温存过后,看到他变得少年英俊潇洒,还忍不住晒笑…“变得好!变得好!你这一进朝啊,我父王是亲不灭,一定着文武多官留你饮宴。倘吃酒中间,千千仔细,万万个小心,却莫要现出原嘴脸来,露出马脚,走了风讯,就不斯文了。”
49. 作者多次提到宝象国的父女是水一般的性子,依笔者看,此处之修辞便是暗喻他们善变,不可轻信…而且在文人心中,君王若不是马上的天子,则必然是耳根软弱之人,可叹那长老所帮非人,遭灭顶大难…
50.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言语多官样,行藏正妙龄。才如子建成诗易,貌似潘安掷果轻。头上戴一顶鹊尾冠,乌云敛伏;身上穿一件玉罗褶,广袖飘迎。足下乌靴花摺,腰间鸾带光明。丰神真是奇男子,耸壑轩昂美俊英。”奎星所变之少年,委实让人难辨忠奸,本剧中的奎星化身,无论是演员相貌,还是穿戴打扮,都和小说之描写十分相近…扮演美少年的杨树彪正值盛年,隶属于云南省京剧院,属于剧组借调的演员…拍完《西游记》不久,便离职下海…03年因诈骗了一笔数额极其巨大的钱财而锒铛入狱…可见“相由心生”这个词作不得数…
51. 黄袍郎之谎话严丝合缝,相当符合逻辑,就连放生老虎之原因也说得明明白白,令人不得不信“却是公主娘娘教且莫杀。其不杀之故,有几句言词,道得甚好,说道托天托地成夫妇,无媒无证配婚姻。前世赤绳曾系足,今将老虎做媒人。”合该圣僧遭难,行者归还…这句“今将老虎做媒人”更是被李卓吾等点校者赞誉有加…
52. 长老化虎的镜头王崇秋拍了好几遍,通过各个角度的画面来重现当时紧张的气氛,黄袍怪如此咄咄逼人的气势,着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小说中之妖魔,大多善于变化,要将凡人和尚变做老虎,焉用得着舍利子玲珑内丹??一碗水足矣…
53. 黄袍郎吃酒这个段落,改编难度略大,因为涉及到吃人的镜头;为了加快节奏,杨导直接让小白龙舞剑,省去了一切细枝末节…新世纪的张版于此处着墨甚多,颇为细致,妖怪吃人和白龙的逼水法都有展现…小说中,那玉龙三太子竟然还笑奎星吃人不长进,年纪不大,忘性不小,想当年在蛇盘山鹰愁涧吃人渡日的又是谁???读到这里笔者才算明白,取经组也是有自豪感的,在菩萨的洗脑下,他们深信自己得到了救赎…
54. 白龙女任文坚是云南省武术队的队员,擅长舞剑和耍枪…她虽然貌似周涛,但是一个动手,一个动嘴,工作性质完全不同…
55. 小白龙与妖怪的武力差距是极为明显的,黄袍郎着实了得,一把八九十斤的满堂红烛台,就能数合击败小龙…三太子这个对战记录虽然回合数与八戒大抵相仿,但与猪老二对战的可是全副武装,手拿兵器的妖怪…只看电视剧的观众,多数认为智激美猴王的主角当然是悟能,其实不然,求大师兄来援的计谋以及动之以情的求救方法都是小白龙给八戒想出来的,也就是说,“智激美猴王”这个故事,表面上是木母激金公,兄弟再连手,内里则是马意心猿,五众返真…
56. 小说中,那八戒拱了个猪浑塘,月明方回;丝毫不关心师傅发生了什么事…本剧中的老猪还算有些人情味,一句“好厉害啊”证明他回转时顺路探望过变成老虎的师傅…“也罢也罢,你倒这等尽心,我若不去,显得我不尽心了。”八戒也知荣辱,也明事态缓急,驮师傅的脚力尚且知恩图报,二徒弟岂能坐视不管,纵然他是心猿遭贬的真凶,可也顾不得许多了…此处妙笔,颇有种紧要关头兄弟协力的意味,读来十分畅快…
57. 而今的很多影视作品,过分强调技术含量,而丧失了踏踏实实的拍摄态度;再高清的摄像机,再高明的搭景抠像,假的终归是假的,不及真景之万一…小溪流水,云海雾茫,王崇秋只用一台老式摄像机便呈现出了如画的景致,到底是景重要?还是科技至上??诸公自思之…
58. “智激美猴王”这段戏,是紧接着“宝象国长老遇难”拍摄的;85年四月到五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杨导带领剧组在庐山植物园赶工完成了所有花果山的外景戏份,其中包括笔者前面提到的太白招安以及小圣降大圣…
59. 那猴王眼观千里,岂能不知八戒前来?呆子混在小猴子里,山呼大王的场景着实令人喷饭,这也算是给大哥赔礼了…
60. 小猴子们多来自九江市少年宫,后面的几只大猴子是剧组的班底成员,其中摘头套的那位正是文殊菩萨叶以萌…
61. 行者乃是书中有名的促狭鬼:“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这话比起“哪里来的奸细”又要高上一筹…想入我花果山有限公司??那必须得报名面试注册登记,一样也不得少!!!
62. 本集中,其实“智激美猴王”的段落只占十分钟左右,但却是剧集成败的关键;一部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并不需要像小说那样面面俱到,相反,影视作品相当依赖重点场景的还原呈现,央视《西游记》,若从细节上挑理,可以出现很多的bug,但是杨导在经典场面的拍摄水平上,强到令人无话可说,六小龄童和马德华在主角戏的演绎上,强到让人无话可说,李扬和里坡的配音也相得益彰,强到让人无话可说;如此精彩的演绎,可谓空前,也敢称绝后…时至今日,笔者依旧能够凭空复述出剧中的台词…相信很多同龄的看客亦可为之…
63. 猴王见呆子吞吞吐吐,便先以游玩试他,后又独身而去…老猪的嘴里瞬间不干不净起来…小说中猪八戒骂骂咧咧是在回去的路上,并非有意让猴子听见;杨导直接将其改为隔空叫骂,戏剧效果瞬间提升了数倍,较之原著更妙…师兄弟哪有隔夜的仇啊,明目张胆的骂方显老猪的威风…
64. 孤拐,一作颧骨,一作脚腕,见面孤拐,多半是要打腿…顾名思义,背花应是打背…小说中,行者动辄威胁要打人孤拐,却实实的不曾打过…这猴王真是个性情男儿,没等老猪合盘托出,他便直抒胸意,“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得此大仁大义之烈徒,实乃老和尚之幸,有这神通广大的师兄,真是八戒沙僧白龙之福…
65. 古有诸葛孔明激孙仲谋,今有猪八戒激孙行者;管他是大智大勇,还是耍小聪明,呆子不呆,遂有千古佳话。正所谓金公木母,互为相克,谈判桌上,姓孙的先生可要小心应对名字里带“zhu”的老爷了…
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
66. 第十集杂谈中笔者曾经提到过,用音乐覆盖悟空嘱咐的恶果最终出现了,未读小说的观众应该会很奇怪:“悟空不是伴着歌声走的吗??哪有什么叮嘱啊?”
67. 悟空受八戒所激,振奋精神,遂带领师弟赶赴宝象国救助师傅…本集在86年的初播版便停止于此,因为行者救圣僧的戏份还没有完成剪辑…86年前十一集播出后,很多观众来信,强烈要求杨导补全这一集,最终《智激美猴王》第二版成片于88年首播,大受欢迎…
68. 王希钟老师将大圣的妖衣理解为黄金锁子甲,这个设定勉强合理,观众可以想象成悟空又找龙王要了身铠甲,毕竟重修花果山之时,猴王曾向四海龙王借雨…
69. 悟空清洗妖气,正显真心思归,元神落位…圣僧出头之日不远矣…
70. 小说中,百花公主与奎星生有两子,但这位女魔头对孩子的态度极其矛盾,在给父王的书信里,她曾说:“是以无奈捱了一十三年,产下两个妖儿,尽是妖魔之种。论此真是败坏人伦”可以看出她已给孩儿定了性;而此处行者擒拿妖儿,她又面露不忍…随后悟空以“孝道”训她,公主竟安然接受了猴子的审判,而对孩子从此不问,小说作者仅以一句“缘分将尽”来遮掩,委实不能令读者释怀,一直到最后父女相见,此妇人就再也没有提起过老公孩子,所以这“抛夫弃子”四个字,她是当得的...
71. 沙僧因为白虎岭装傻充愣的表现,委实让行者羞辱了一番,但是实在人也有实在话:“哥哥,不必说了。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救我救儿罢!”猴子是个顺毛驴,认罪服软说好话,任谁也不会拒绝…
72. 摔孩子这种重口戏杨导是不会拍的,普天下的电视工作者也没人敢拍…索性直接把孩子删掉,既保住了公主的贞洁,又美化了角色…当然,张版里改编的摔假孩子也颇有新意,且较之央版更合原著…
73. 小说中行者的理论基础深厚,通读古今,训斥公主之孝道论精辟之至,石猴虽无父母,但向来敬仰那些赡养老人的孝子,第一回书中所遇的那个樵夫便被悟空称为神仙,而后来二心乱意的根源也是因为行者打死了不孝子小杨…
“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 ,如何?”
74. 行者变化之女子,都兼具猴子爱玩爱闹的个性…骗内丹这一段猴意盎然,妙趣横生…时隔五六百年,奎星看这毛脸夫人也觉面生了…
75. 那怪道:“你不要信他,那个猪八戒,尖着嘴,有些会学老婆舌头,你怎听他?”很明显,妖怪已经开始求饶转移矛盾了…这些打斗中的叫骂杨导是来不及拍了,这个故事的结尾连上唐僧获救也只有三分钟…本剧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行者回来了,问题解决了,仅此而已…
76. 小说中,奎星和百花羞乃是前世有缘,在天庭就已私定终身,但可叹批香殿侍女提前下界,所以不识郎君,才做不得长久夫妻…最终,奎木郎被西方白虎其他六位星宿收回,罚在兜率宫烧火,而公主则父女团聚,不知所终…“烧火”这个细节,看官可要着眼了,为什么奎星会被罚去太上老君处烧火呢??当然是因为他的两个活宝烧火徒弟已被观音借走,于不远处的平顶山设险,等待唐僧…
77. 那奎星不到天上点卯,却到夫人处点卯,当真令人捧腹…而今世人多有怕老婆大于怕领导者,典出于此…诸君归家示爱媳妇,亦可曰,“我俩之情,如奎星与百花羞之和,羡煞众人。”对曰“百花羞又是哪个??跪搓板先!!”
78. 有道是不打不相识,说起来奎木狼跟悟空也算是有过两次照面的熟人了,但是后来无论是在小雷音寺,还是在青龙山,两人都未曾叙过旧,这不得不让读者生疑,按照作者千里伏线的笔法,难道不该让他们寒暄两句吗??“西游非一人所作”的说法越发的令人信服…
79. 小说中,老和尚悟空和好这一段,作者描写的略显生硬,因为从头到尾他也没有把“三打白骨精”的话说透,所以长老的赔礼多是看在大徒弟“神通广大”的份儿上,关键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因此在师徒生二心时才会有“挨一闷棍”的惩罚…与此相比,杨导的呈现方式要符合逻辑的多,因为黑狐精的解疑,老和尚早已明晰真相,龃龉已解,师徒间的情感瞬间迸发,戏剧效果增强,使故事的结尾人情味十足…
下篇开讲《夺宝莲花洞》,笔者已经完成初稿和资料收集,准备周一或者周二首发,敬请关注…
作于8月5日,6日,9日,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