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美援朝的几点辨析 - wutong92120/KFQ-POST GitHub Wiki

作者:乔老爷三代

时间:2014-08-28 01:06:15

近日读了高王凌的一篇关于朝鲜战争的文章,对作者的很多论点包括逻辑思维不敢苟同,所以决定以几个专题对他进行反驳。限于水准有限,以及有现成的,我将大量引用以有的研究成果

 

在专题之前,我想先说几点,

一,     文章的严谨性。高作为学者,却在全文中充满了臆想,以及众多的据说,听说,我记得有一本书。

比如这里 

“其间,许多人、事被斯大林玩弄于股掌之上(包括打台湾),就不说他了。 

我认识一位很聪明的老外,他曾读了有关的所有苏联档案,说:没看出斯大林怎么“怂恿”别人啊?我只好回答,所以说斯大林“高”啊!“

 

我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历史学者说出来的,我相信这种随意的臆想,不给出什么论据的臆想哪怕放在网络上基本也是低端黑所用到的。

再来这里,

“姚监复的文章谈及抗美援朝的人员损失接近百万,对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不会同意。我则在小时候就听说(大概是五十年之前了):光共 产 党员就死了三十万!前两年中国总 理*河蟹*曾赴朝鲜志愿军烈士陵园,电视报道中说到一个很高的数字,各位可去查一查。”

 

这又令人无法理解,我百度了一下姚监复,现任中国管理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我只百度到这个,有错请指出)如果的确是这位,那也就是说他用了一个和研究抗美援朝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物的一个数据,高学者也没任何的论据指出姚数据的正确与否,之后又看到了什么我小时候听说,(我以后在防区是不是也可以用我小时候听楼下二大爷说?)当然我也好奇温 家宝到底说了个什么数字 我只随意百度了一下,似乎只说了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无数的先烈 http://news.cctv.com/china/20091005/102244.shtml

关于牺牲问题 齐德学这样说到  关于志愿军作战减员和非作战减员有如下几个统计:

1.1951815日志愿军作战处关于志愿军作战减员统计:

阵亡115786人,战伤221264人,失踪、被俘29095人,共计366145人。

2.抗美援朝卫生工作统计资料(无统计时间):

阵亡114084人,负伤383218人,失踪及被俘等25621人,共计420247人。(这个统计与1951815日志愿军作战处关于志愿军作战减员统计主要在负伤的数字上相差较大,判断这个统计中的负伤数字计算的是人次)。

3.195398日军委作战部关于志愿军非作战减员统计:

非作战减员共556146人。其中病亡4204人,事故亡10808人,自杀786人,处决64人,逃跑17715人,转业53135人,回乡生产20554人,清洗2473人,解雇450人,犯人3089人,其他228133人,病和非战伤入院214735人。在非作战减员556146人中有173405人归队,实际非作战减员为382741人。

4.1958920日志愿军军务处关于志愿军非作战减员统计:

事故伤25215人,事故亡20929人,病亡4909人,病送177317人,逃亡33640人,掉队40713人,其他4818人,共计307541人(原表统计为307601人,与各分项统计对不上)。

从上述4个统计中可以看出三点,一是不同部门对同一事的统计,其结果是有差异的;二是任何统计都只能接近准确而难以达到十分准确;三是作战减员和非作战减员并不都是死亡和负伤。这三点不但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按上述作战减员和非作战减员统计中最大数字相加,那么阵亡和非作战死亡共计为141624人,作战减员和非作战减员总数为802980人。另《解 放 军报》20001016日第11版刊登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刘升瑜提供1992年各省市区统计志愿军在册烈士数字,总计为171705人,

齐德学,现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少将。中国 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先后从事土地革命战争史、抗美援朝战争史和新中国军事史研究。参加撰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土地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等;主编《抗美援朝战争史》(多卷本)、《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若干问题研究》等;自撰《朝鲜战争决策内幕》、《抗美援朝纪实》等;发表论文多篇。

我觉得以后高学者要引用前至少先引用在此领域权威的学者的观点和数据

 

  文章的真实性。  高作为一个学者,却在文中犯下低级的历史错误,实在令人不解,

比如这段

“正是因为“抗美援朝”,美国担心蒋介石乘机反 攻大陆,调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耽误”了“解放台湾”。这种“成就”,有什么可吹的?“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刚爆发美国就把第七舰队开了过去,何来是由于我们抗美援朝所。

高作为学者,犯下这种太过低级的历史错误,不得不令人唏嘘。

 

作为一个学者因有的基本素质

 “本朝太祖,可惜就是没了儿子,死在朝鲜了。博客上有读者说:这是抗美援朝的最大损失!要不,……哼!

  要不然,岂不是千秋万代。秦始皇算什么?

  结果,好事让人家得去了,你看,金氏子孙有多风光!成功的世袭了!那是多棒的政治制度啊!咱,可是连提也甭提,盖前提冇了。

  所以,几年前就宣布,要向朝鲜、古巴(兄传弟,也是大宋传统)学习。没听说过?“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话哪能都说出来,得学会听。那可是大有来头,合乎本朝“道统”的。

说来说去,朝鲜战争跟咱们当代历史,实有莫大的关联。本来是培养“接班人”嘛,而且是为了一个伟大的政治理念,千古之恨啊!

 

对于这段我不想评价什么  没有意义,这不应该是一个学者,别说学者了,哪怕路人甲和路人乙在辩论时都不应该出现的东西。

 

 

 

  

好了 进入正题

  苏中朝 同谋?

高文用到了“朝鲜师和 1950年初,金为此几次来华,与中 共打招呼和寻求支持。当时毛曾表示,必要时会派兵帮助。尽管这不能等同于10月关于出兵的决定,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是“有言在先”了。

事实如何呢?

我没有找到50年初的金和毛的对话,金还来华了?那时毛去苏联了吧

不过毛曾表示,必要时会派兵帮助   这句话我倒是在这找到了 

是在49年五月 金一来华时说的  可毛不仅说了句必要时,还说了很多      

*河蟹*详细咨询朝鲜局势后 指出:“朝鲜随时可能发生军事行动,金日成应估计到这种情况,并做好周密准备”,并提出“南方可能借日本人的帮助对北朝鲜发动进攻”。同时,*河蟹*向金一表示,“如果发生意外情况,中国不能及时援助北朝鲜,为了保存自己(朝鲜)的军队,最好牺牲某些地区,以便在较有利的条件下包围并消灭入侵的军队”。他甚至还说:“如果美国人走了,日本人也没有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劝朝鲜同志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因为在这个进攻过程中,麦克阿瑟能够迅速把日本部队和武器调到朝鲜来。而我们又不可能迅速地有力地给予支持,因为我们的全部主力已到长江以南去了” (按沈志华的说法毛当时是在说如果日本来帮助南朝鲜,中国才会在必要时 

当然毛还说了那句“类似北朝鲜进攻南方这样的行动,只有在1950年初国际形势有利时才可以进行。当日军入侵朝鲜时,我们能迅速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消灭日军” 

之后毛的态度我还会写到

斯大林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9491021日)就致电毛 泽东提出攻打南韩一事,当时毛 泽东回电明确表示“朝鲜人民军不应该发动进攻行动”

而在毛去苏联前夕  这样和斯大林说到“朝鲜同志想通过武力解决朝鲜问题,中国领导人劝阻他们不要这么做”

 19491216日,毛 泽东抵达莫斯科,在当天晚上与斯大林进行了会谈。毛在会谈之初便说:“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保卫和平。中国需要35年的和平喘息时间,用这段时间将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并稳定全国的局势。解决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取决于和平的前景”

而直到505月金日成来华告知毛这个决定时 毛还这样说到 “你们的李相朝和我谈过很多次了,我都说不可以”

从这些时间点来看 直到5月 毛的意见是不要发动 又何来的所谓有言在先

之后的同意无非是接受既成事实 金和斯大林一切都说好了 再说又是人家的内战

 

朝鲜师也是一直说到的问题

我们来看下情况 

背景  194812月,苏军完全撤出朝鲜。19491月,美军向三八线的后方移动,此后在朝鲜半岛出现了新的局势,韩国对朝鲜开始频繁的武装挑衅。1949127日和23日,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连续电告莫斯科,报告韩国急剧增加武装挑衅的新情况。从19494月起,苏联意识到朝鲜三八线武装冲突可能从局部纷争转变为韩国对朝鲜发动全面进攻 此时,苏联感到非常不安,并建议朝鲜针对南韩可能发动的大规模进攻积极采取妥善的预防措施。朝鲜政府向中国提出中国军队中的朝鲜人部队归国问题,就是朝鲜和苏联协商后采取的措施之一”

中国的态度 “早在19491月,李立三、周保中与崔庸健等人就在苏联顾问的参与下,在哈尔滨举行过一次会议,讨论中国军队中的朝鲜籍士兵回国的问题。会议决定到1949年底以前把中国第四野战军中的28000名朝鲜籍士兵送回国。19495 月金一到北平时,向毛 泽东转交了一封朝鲜劳动党中央的信,请求必要时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中的朝鲜师转属朝鲜政府。毛 泽东指出,在解放军的三个朝鲜师中,有两个驻扎在沈阳和长春,另一个正在南下作战。中 共随时准备把驻扎在东北的两个师连同全部装备,移交给朝鲜政府。另一个师只有等战争结束后才能从南方回来。金一走后,毛 泽东便指示在东北的高岗,准备安排驻扎在沈阳和长春的两个朝鲜师于19497 8 月回国。这两个师,即李德山任师长的164 师(实员10 821 人)和方虎山任师长的166 师(实员10320 人),当时均属东北军区建制,于19497 月进入朝鲜。毛 泽 东所说的另一个朝鲜师回国的问题是六个月后提出的。19501 月初,林 彪给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 泽东打电报称,这 16000 余名朝鲜人组成的部队在进军华南后,情绪出现波动,有些人要求回国。因战争即将结束,故希望把他们合并为一个师或4-5 个团送回国。中国方面随即与朝鲜联系,通知金日成,「由于作战行动结束,中国人民军队中现有的朝鲜族部队正在逐渐闲下来,如朝鲜政府愿意,可以转交」。金日成提出把中国军队中现有的朝鲜人按朝鲜师的编制,在中国组成一个步兵师,下设两个团,其余官兵用于补充摩托车团和机械化旅,并派人民军作战部长金光侠到中国洽谈此事。1 11日主持中央工作的刘 少奇同时致电林彪和朝鲜方面,同意朝鲜师回国,部队由朝鲜来人就地改编,4 月间更换夏装回国。1 28日林彪得到通知,金日成已派人来武汉接收朝鲜部队。

从时间上看,在中国处理朝鲜师回国的问题时,*河蟹*是反对金日成向南方发动进攻的,斯大林也没有同意金日成的军事计划。因此,中国军队中的朝鲜士兵回国,决不能说明中国领导人当时就参与了战争的策划。1949年同意朝鲜师回国,是因为*河蟹*担心北朝鲜受到南方的攻击,从而出于国际主义立场对朝鲜革命政权表示同情和支持。 1950年批准朝鲜师回国,一方面是因为朝鲜战士有回国的意愿,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领导人已经在考虑军队复员和减少军费开支的问题了。因此,怀廷(Allen S. Whiting)很早以前就得出的结论是有说服力的:这些帮助中国革命的朝鲜士兵回国是很自然的事。”

关于朝鲜师更详细的 我在那篇帖子里贴出了论文 可以看下 

 

二 美国对华态度  

高文这样说到 “当时,美国正打算从远东全面后撤,甚至放弃台湾。       正是因为“抗美援朝”,美国担心蒋介石乘机反 攻大陆,调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耽误”了“解放台湾”。这种“成就”,有什么可吹的? 

495/13  艾奇逊让司徒雷登通知各国驻华大使,“我们强烈反对任何大国匆忙给予中 共无论以事实还是发了上的承认”、

49 10/3 杜鲁门说到 “我们不要匆忙承认这个zf,我们承认苏联用了等待了12年”

4910月中旬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继续承认国 民 党

面对失败 而艾奇逊无可奈何的这样说到  “自从对日胜利以来,美国供給中国军队的军需品的大部分,因为gmd领袖们军事上的无能或他们叛变投降或他们军队丧失斗志而落入中 共之手。中国内战的不幸结果是美国zf无法控制的,美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的以及可能做的一切事,都不能改变这一结果,他是中国内部势力造成的,美国曾试图施加影响,但无能为力”

《剑桥民国史》这样说到,由于中 共领袖在40年代同美国建立官方联系的各种尝试变得更广为人知,于是便出现了大量关于会是怎样的推测。这些尝试包括,毛 泽东在1944年对迪克西使团的声明;1949年夏邀请美国大使J.司徒雷登访问北平;以及周恩来以澳大利亚记者迈克尔·科恩为居间人,在同一时间对美国人所表现出的格外接近。美国对中国共  产党人的任何这类表示都没作出积极反应。

 

那么面对弯弯美国如何看待呢?

“尽管从杜鲁门和艾奇逊的公开声明发表到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再没有就台湾问题进行过任何值得一提的讨论,但是军方和国会中的反对意见依然存在,军方甚至有自行其是之嫌。就在艾奇逊112日演说后不久,参谋长联席会议即决定将过去制定的一旦发生战争时不让台湾落入苏联手中的“紧急作战计划”的有效期延长到1951年底。

以后,随着共和党在国会的煽动,中美关系因北京军营事件而激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及麦卡锡事件的发生,国务院在对台政策问题上受到越来越猛烈的攻击,艾奇逊则首当其冲,成为攻击的目标。

19504月以后,台湾形势愈加紧张。427日海南岛解放,516日国 民党军队撤离舟山群岛,台湾当局惶惶不可终日,美国对台湾的命运也更加关注。国务院按原定政策准备撤离台湾。517日斯特朗从台北报告说:“我和使馆的人员都认为,台湾的命运已经注定,共 产党可能在615日至7月底之间发动进攻”。斯特朗建议减少美国官方人员,警告所有美国公民迅速离开台湾,转移精密仪器等。他告诉国务院,他将“在615日之前,把所有必须转交给英国领事馆的文件准备好”,并“确定出内部和外部的撤离单位”。526日,国务院给斯特朗回电,同意他关于“尽早和逐步”采取有关措施以便为撤离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的建议,并授权他秘密地与英国方面“进行完全必要的筹划”,以防万一。

军方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4月间,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东南亚的战略形势提出看法,其中对中国在美国的亚洲战略地位中的重要性的提法比以前加强了,鼓吹美国应采取“果断的”、“持续的”措施以“减少来自共 产 党中国的压力”,并且认为,“有证据说明中国 国 民党的军队有所振兴并增强了效能”。

在国防部里,从4月至6月朝鲜战争爆发前夕,不断有人提出各种意见书,支持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主张推翻杜鲁门15日声明的政策,尽一切力量“保住”台湾。理由是情况有了新的变化,“苏联已经安全接管了共 产党中国”。建议书提出:美国的短期目标是尽量维持台湾的抵抗力量,最好超过18个月,以争取时间加强菲律宾和印尼的防务;长期目标是“永久”不让共 产党得到台湾,为此要采取有深远意义的步骤,把一个“非共 产 党统治的台湾”与它的“非 共产党邻国”联合起来,最后形成一个“非苏维埃的中国”。建议立即采取的步骤有:向台湾增派高、中级军官,立即用“援华法案”的余款为台湾购置舰只和军火,美国海军作战舰艇公开访问台湾,国务院应发表声明,解释美国政策转变的原因,并增加在台湾的外交代表。实现长期目标的措施包括: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组织军事调查团调查台湾的防务需要,设法让蒋 介石下台而支持其后继者并给以充分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使日本、菲律宾或者加上越南与这 个“台湾民主政 府”缔结安全条约,训练*河蟹*游击队并派入中国大陆等等。

国防部长约翰逊显然是支持这些意见的。525日,即战争爆发前一个月,约翰逊向杜鲁门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这是一个有关美国转变对台政策的非常重要的文件。据布雷德利回忆,其内容是:

国家安全委员会19491229日决定采取不援助中国国民党防守台湾的进一步行动。从那时以来,情况的变化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至国防部感到有责任请求您再次提出这一问题,供进一步研究和斟酌。年初以来,海南岛和上海附近沿海的岛屿已落入共产党手中;共产党中国同俄国签订了一项军事条约;在过去的数天中,朝鲜形势变得十分严重。虽然台湾并非是美军的一个重要基地,但一旦它被敌对国家占领,将会严重影响我们在日本、冲绳和菲律宾的地位。该岛上有许多现成的机场,从那里起飞的敌机完全可以接近我们的基地和交通线,这样就使这些机场加倍地发挥作用。例如,我们现有的战斗机的航程仅能够在冲绳和菲律宾之间活动。如果为避开来自台湾的干扰,必须要绕一个圈子,而这一迂回行动是不可行的或极其危险的。国防部12月曾建议命令远东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向台湾派出一个调查组,以掌握关于如何才能防止台湾落入敌对国家手中的第一手材料。我再次建议您采取这一行动,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麦克阿瑟将军对此也表示赞同。

69日,约翰逊甚至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考虑出动美国军队阻止对台湾的进攻这样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28

与此同时,刚刚出任国务院顾问的杜勒斯也提出了改变对台政策的问题。作为共和党外交政策的主要发言人杜勒斯进入国务院,肯定给艾奇逊带来了不少麻烦。518日,杜勒斯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备忘录认为,由于共 产党控制了中国,而中国又与苏联结盟,世界上力量均衡的局面已被打破,并且朝着有利于苏联而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的行为仍表现出允许那些未确定地区,即美洲和北大西洋条约国以外的地区,落入苏联之手的倾向,那么,在类似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样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美国就将遇到一系列重大的灾难,甚至中东石油地区也将处于危机之中。为了防止这种灾难发生,美国应该迅速采取一种能够显示我们信心和决心的全新与强硬的立场。杜勒斯认为,在台湾采取这一立场是最有利的,他说:“如果美国宣布要使台湾保持中立,既不容许它被共 产党占领,也不容许它被用作对抗中国大陆的军事基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使这一决策坚持下去,除非苏联发动公开的战争。”

杜勒斯在国务院里也找到了他的支持者,这就是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腊斯克赞同杜勒斯的意见,经过商议,他先后在530日和69日向艾奇逊提出二份建议书,基本上重复了杜勒斯的意见。建议书甚至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如告诉蒋介石,台湾的陷落是不可避免的,美国不准备助其守住台湾,然后动员蒋退出政治活动,同意让联合国对台湾实行托管,并由联合国派小组对台湾情况调查后向联大提出报告,在此基础上实现台湾军事中立化和“自决”原则;为保证军事中立化,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水域,宣称防止台湾海峡双方发生军事行动;照会英、苏及联合国,说明中国人之间在台湾即将发生的冲突将涉及国际和平问题,应由联合国及对日和约有关国家共同解决。杜勒斯还决定在访问日本期间将这些建议通知蒋介石。

这样,艾奇逊的主张不仅在外部受到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对,而且在国务院内部也由于杜勒斯和腊斯克联手而受到排斥。与此同时,艾奇逊还受到国会共和党议员的指责,特别是麦卡锡主义兴起后,国务院的实行对华政策被认为是“失去中国”的主要原因。看来,艾奇逊出于摆脱这一困境的政治原因,是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意见了。

就在这时,以反 共著称的麦克阿瑟又向杜鲁门和艾奇逊的台湾政策开了一枪,提出了“保台意见书”。614日麦克阿瑟起草了这份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绝密备忘录。624日,即战争爆发前一天,麦克阿瑟把这份备忘录交给了来东京访问的约翰逊和布雷德利。布雷德利回忆说,这份文件使用“不沉的航空母舰”这样的比喻,强调并重申了台湾一旦落入共产党手中对美国远东战线造成的威胁。麦克阿瑟极力主张美国应主动采取措施防止台湾被共产主义政权所统治。他无法提出为防止台湾失陷而应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但强烈要求政府应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19491223日和195054日向台湾派一个调查组的建议。布雷德利认为,“在援台问题上,这一文件比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往的文件提出的论据更为有力”。于是,约翰逊和布雷德利一致决定,这份文件应呈交总统,并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名义提出建议,美国应改变不插手台湾的政策,并要根据调查组的建议,向国民党提供援助。

 

让我们再来看看当年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发言中讲的

1950611日至24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和国防部长约翰逊访问日本。此间,美国报纸透露了不少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内幕。619日,《纽约时报》社论写道:"为了保卫日本而保留某种基地是必要的。在现代战争中,那种三、四个孤立的基地的陈旧思想已经毫无意义……很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理由,麦克阿瑟将军,据报,正在准备促成一个西太平洋全体的、而不单是日本一国的联合防御计划,这样就重新提出了应该以及能够为台湾做些什么事情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人的意见,以为台湾还可以守住……"接着又写道:"一个以大区域为基础的有力的防御计划,将会涉及头等重要的政治决策,它会要我们对台湾的整个立场翻过来"1950627日《纽约邮报》一则消息则更进一步说:"在詹森(即约翰逊)与布莱德雷赴日以前,美国联合参谋部(即参谋长联席会议)就同意了包括以下两点的远东政策:一、五年之内不和日本订和约;二、采取防止台湾陷入共产党之手的任何措施。"

1950625日,纽约《先锋论坛报》一则发自东京的消息,透露了上述美国对台政策的具体内容:"据盟军最高统帅部的意见,美国对台湾问题采取坚决立场,将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阻止共产党对该岛的侵略。……总部官员坚信,如果根据下面的方针迅速行动的话,共产党人可能甚至不敢发动对台湾的攻击。美国应该发表一个措词强硬的声明说明:由于苏联之参加中国军事准备工作,以及由于世界局势的变迁,因此对于前属日本的台湾的未来地位问题,必须等待对日和约的签订。在和约签订前,台湾将由美国或联合国代管。在发表这一声明的同时,应派遣一个大规模的军事代表团,并供应有限度的装备……有人建议在派军事代表团以外,应该将海军实力焙示一番。"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报界透露的这些有关美国国家政策的消息,美国当局并未站出来予以否认,而且稍后美国的这一侵台政策,也得到了麦克阿瑟的证实。828日,麦克阿瑟在美国海外作战军人协会大会上说:美国认为台湾是美国太平洋前线中的"总枢纽",是"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国必须控制台湾,以便美国"用空军控制自海参崴到新加坡的每一亚洲海港"

 

从这些可以看出 所谓的美国放弃台湾根本是错误的言论

 

 

中国的出兵决策

高文中的众多言论基本就是在阐明一个事情 我们出兵是错误的    

1 现在很多在否定抗美援朝的作者中都会有意无意的无视或者模糊第七舰队,但正如基辛格所言“它已经把这场战争变为与中国的对抗”

2 是受苏联摆弄?

所谓摆弄无非就是说苏联刻意退出安理会以便在六月投票让他们出兵,而中国不得不也出兵。似乎一切都是斯大林算好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首先 苏联早在一月十三日由于苏联之前提交的提案(开除gmd)遭到否决,所以退出。

再者 苏联首次对金松口是在一月底,那也仅仅是可以谈谈,具体是在4月定制的。

这就不符合逻辑了,你一月退出的(退出时没有同意战争),投票在六月,你用相差了五个月的时间来证明是苏联早就想好的,这不符合逻辑。太过臆想。

而很重要的一点苏联同意是认为美帝不会干涉的情况,之前美国说朝鲜不再防御圈,金又说很快会结束,美国想干涉也来不及。这才同意的。所以这种论点是站不住的。

3为什么出兵

前面已经提到第七舰队,而“随着战争的发展,中国在战略上关心主要是保障主要工业基地南满的安全”

正如周恩来所言:中朝是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从八月二十七日到昨天这两个月间,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已侵入我国十二次。最近不仅在鸭绿江,而且已飞到宽甸来示威、侦察、扫射和轰炸。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边,我们怎么能安定生产?
  我们国家的建设需要有三年五年时间先恢复生产,我们也正在进行恢复工作。最近拟定了一九五一年的经济计划,总想减少军费,增加经济建设费和文教费,把军费由今年占预算的百分之四十三减为明年占预算的百分之三十,以全部概算的百分之七十投入经济建设、文教事业等,并考虑改善公教人员的生活,收购农民的余粮,发展日用品的生产。但敌人不让我们这样做。不久以前华莱士给毛 主席一封信,他说,愿中国造拖拉机,不要将造拖拉机的力量造了坦克车。实际是敌人不许我们建设,逼得我们不能造拖拉机。
  假如我们采取消极防御的办法,那是不行的。消极防御也要花许多钱,例如改装一个飞机场就要一亿斤小米,东北修八个,关内修三个,就要十多亿斤小米,飞机场外还有许多设施,所费甚大。再有工厂搬家,许多工业无法按计划生产下去。军事上,除装备之外,还有兵力问题,鸭绿江一千多里的防线,需要多少部队!而且年复一年,不知它哪一天打进来。这样下去怎么能安心生产建设?况且敌人如果将朝鲜侵占了,也不会就此罢手。所以,从朝鲜在东方的地位和前途的展望来说,我们不能不援助;从唇齿相依的关系来说,我们也不能不援助。这是敌人把火烧到了我们的大门口,并非我们惹火烧身。

 

客观的美国学者和外交家,对中国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必要性也有评论。198610月,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乔纳森·波拉特在北京举行的中美关系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朝鲜战争与中美关系》中指出:“北京参加朝鲜战争是受形势的支配,而不是按计划”,“中国完全没有进行现代战争的准备,……特别是没有准备同主要依赖空中轰炸和优势的火力支援的美军作战”,当美国决定越过三八线,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东北边境时,“中国领导人也似乎没有别的选择”。美国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约翰·托兰,198955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五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 曾在20世纪70年代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在其1994年出版的《大外交》一书中说:“*河蟹*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

4 全体都认为不值得出兵?

高文中这样说道“显然,在不少领导人看来,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国家,让中国作出巨大的牺牲,是不划算的。

是这样吗?

觉得不要出兵 按彭德怀的说法,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1、国内长期战争创伤尚未治愈;2、占全国人口和土地面积2/3的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尚未开始;3、国内的土匪、特务还没有完全肃清;4、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落后,训练也不充分;5、部分军民存有厌战情绪。

而杨尚昆这样说道 如果当时要让我来决定,我则会偏于苟安 诚如主席所说,不仅要近视、短视,而且必须远视、长视。决不可以眼前的,忽视了前途、远景!高瞻远瞩盖即指此也。

从这些可以看出,主张不出兵主要是因为国内情况不好,美帝强大  只能希望苟安。

绝不是高文中所说的这样。

如何评价抗美援朝

高文中这样说道   我的博客“建国以来最大错误是抗美援朝”发表以后,有那么几个读者表示不能同意,说它至少扬了国威。我却不以为然。

  若说扬了中国的国威,那首先得说抗日战争,不但打败了日本,还取消了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更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那是何等的扬眉吐气,在中国近代史上,那才是第一次。

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好处?原来的朝鲜三八线,结果还是三八线。失去的却是和平建设的大好时机。

 

首先高文中又犯了一个错误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好处?原来的朝鲜三八线,结果还是三八线。  如果不出兵怎么可能还是三八线了?,不说联合国决议什么。就说美帝内部的,在联合国决议前 艾奇逊就说道:不应强行下达不许越过三八线的武断的禁令。作为一条分界线,它不具备任何政治合法性

国防部长马歇尔针对南韩部队越过三 八线的问题给麦克阿瑟发去一封密电:"你在 向三八线以北推进时,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战略上都不受限制。上面所提到 的声明有可能会使联合国处境尴尬,因为在联合国里,人们显然不愿意出现 必须对越过三八线问题进行投票的局面。相反,人们希望看到你在军事上已 证明有必要这样做。"

马歇尔还发电报指示他务必"继续进行作战行动,不 要再做进一步的解释和声明,让行动去说话吧"。回电再次强调说,"我国政 府希望在击败朝鲜部队的任务完成之前,避免在三八线问题上闹出一场风 波"。跟随麦克阿瑟多年的惠特尼将军后来回忆说,这一电文的含义让麦克阿 瑟"大吃一惊",但他"很欣赏总统本来的意图是给联合国中其他各国政府来 个既成事实"

 

在这朝鲜战争带来了什么?

如基辛格所言“它还建立起一种令对手害怕和尊重的军事威信,其后几十年间不减。中国出兵干涉朝鲜的记忆在其后的越南战争中很大地约束了美国的战略设计。

再如美国人沃尔特·G·赫姆斯在20世纪60年代所著带有美国陆军官方性质的《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一书,在评论朝鲜战争时说:“在远东,从朝鲜战争中出现了两个比过去越来越强大的国家。其一便是韩国,……另一个在战争中提高了地位的国家是共 产党中国。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 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再如莫里斯迈斯纳所言 虽然战争给中国在物质上和人员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在政治上却给中国带来了意外的收益。外国势力的又一次侵略威胁,巩固了群众对政府的民族主义的支持。“抗美援朝”运动成功地唤起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但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中国军队获得的第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在一个多世纪里,中国多次受到西方列强的凌辱,但是现在,中国军队第一次打败了西方军队,而且,这场战争是中国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间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常规战争。这场战争也许比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更有力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有许多*河蟹*的中国人也怀有这种感情。长期以来受到耻笑和嘲讽的中国士兵在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给美军的这一教训也发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正如1905年日本出人意料地战胜了俄国从而标志着日本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并刺激了整个亚洲的民族主义感情)一样,中国的军事胜利也震惊了西方的军事首脑,并庄严地宣告了新中国将是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国家。它使 1949年毛 泽东的这一自豪宣称更加有力:“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四 综述

正如徐焰所言抗美援朝是“正确而又辉煌的”

更如毛 泽东所言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 **GitHub.com Fall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