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我心目中的古代军队排行(一) - wutong92120/KFQ-POST GitHub Wiki
首先我想说下,我说是排行是骗点击的,还有就是被今天看到的几篇类似题目错误连天但依然很多人转载的文章给恶心的不行,其实我是在对古代史中各个时代里世界范围呢比较出色的军队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其中很多比较难分出高下,也包含了很多我自己的观点,所以有不同意见或者想喷我的不用客气~
人类起源~2000 B.C
这段时间是人类军队的萌芽期,所掌握的资料甚少。非洲,两河,印度和东亚军队的主力都是步兵,“古欧洲”情况不明估计也是步兵,但是苏美尔人此时已经有了成熟的战车,这点加分很多,所以这个时间段内可能两河流域的军队比其他文明的军队要优秀些。
2000 B.C~1000 B.C
在这个千年的前半段中,两河流域率先迎来了鼎盛期,而随后是东亚和埃及,而古印度则基本被雅利安人摧毁。这个时间段内比较突出的军队是晚商的军队和埃及18,19王朝的军队。商朝时中国青铜器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无论是器型,合金成分还是数量上都很是优秀。近战兵器依然以戈为主,但是不乏制作精良的矛和早期的戟,剑。投射兵器上,虽然没有出土实物,但是根据妇好墓的扳指判断,商朝时已经采用了复合弓,并使用蒙古式开弓法。甲胄方面,以皮甲为主,重要部位有青铜加强,并有甲片化的趋势。军队组织上,有了左中右三军的分化,并在后期有了象兵和少量的车兵,国力上也能支持最大万人规模的远征。埃及则是在西克索斯人入侵之后迅速的掌握了西亚先进的军事技术,并在拉美西斯二世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轻型战车的大量运用使得埃及军队战场机动力大大提升,而步兵方面也有大量披甲步兵出现。
这张图我就是用来闪瞎大家的眼的...虽然看着奇怪,但是图中所有兵器和甲胄都是严格按照出土文物绘制的,只是人物稍微奇葩了一点...
1000 B.C~600 B.C
这个时间段内最耀眼的当属亚述无疑。骑兵车兵步兵齐全的军队系统,完善的组织,强大的后勤和远征能力,铁器的大量使用,使得鼎盛期的亚述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强军。下图是亚述猎狮的场景,可以看见亚述的骑手已经开始使用长矛下刺的动作,身上穿着的可能为札甲,结合亚述军中同样存在的骑射手,这是否是最早的帕提亚体系呢?
攻城中的亚述步兵
亚述的光芒之下,其他文明其实也不乏优秀的军队,只是没有它那么耀眼而已。希腊世界的hoplite形成并发展起来;东方的中国沉浸在贵族式的车战之中,但步兵的再起和骑兵的勃兴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草原上的斯基泰人则开启了游牧民族光辉历史的第一页。
图为斯基泰人的贵族骑兵。
600 B.C~200 B.C
这个时期本应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但是亚历山大这样逆天开挂人物的出现,使得希腊-马其顿体系压过了所有其他体系,当仁不让的成了这个时代中的佼佼者。
经过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等一系列洗礼,希腊人的重步兵技战术已经发展到了巅峰,斯巴达300勇士,底比斯圣团,斜线战术等等都是希腊人的辉煌。但是这样的希腊人依然屈从于北方的“蛮族”马其顿人。腓力建立了一个完善而齐全的军事体系,先是创造出了马其顿方阵,又将希腊人向来轻视的骑兵大力发展,世界史上第一次在农耕民族军队中将冲击骑兵的地位提升到和步兵相同。正是这支伙伴骑兵在亚历山大的指挥下于喀罗尼亚战役中毁灭了底比斯圣军,彻底击碎了希腊联军。面对波斯的刀镰战车和投射步兵,马其顿方阵证明了自己的坚韧,希腊骑兵也通过纪律和冲锋多次战胜“人和马都披挂甲”的波斯重骑兵。亚历山大的征服掀开了希腊化时代的大幕,虽然继位者战争中马其顿体系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塞琉古将中亚风格的甲骑具状引入其中,还创造了怪物级别的7米长矛,但总体来说,这个体系在亚历山大辞世之后就开始走向衰退了。
图为亚历山大带领着伙伴骑兵冲锋中。
图为马其顿方阵的复原图。
虽然沦为背景惨遭失败,但是这个时期的波斯军队实力不差。波斯军队在希波战争之前是一支以投射兵力为绝对主力的军队,战阵中第一排为持大盾着重甲的重步兵,而后面是数排弓箭手。面对希腊重装步兵的集团冲锋,弓箭手们虽然普遍能拔剑奋战,但终因盔甲上的匮乏败下阵来。希波战争中吃了大亏以后,开始使用希腊雇佣军,并组建自己的类似重步兵部队。骑兵上以重装骑兵为主,喜用剑盾。波斯鼎盛时期,其军队的组织力和远征能力相当出色,但是大流士时期波斯早已衰败,不复当年之勇。
不死军
而这个时期的东方,秦统一了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不过近些年,很多言论中将秦军抬高到了一个过高的地位上,究其滥觞,估计还是中央台出品的《复活的军团》。那档节目出发点是科普,但是可惜的是其中充斥着将兵器铭刻制度当成标准化生产,将旗杆当成长矛之类的低级错误,且对很多史书记载的解释上也有相当的误差。客观的说,经过战国时期步兵装备和战术上极大的发展,秦军的近战步兵战力不错,应该是高于波斯,而和希腊大致持平。投射兵力上,秦军惯用弩,火力密度上绝对比不上波斯,穿甲能力和精度上可能略好。冲击性兵种依然是车兵,骑兵还是附庸并且只有轻骑兵,比不上马其顿体系中的伙伴骑兵,甚至比不上波斯的贵族骑兵。总之,我觉得纯理论上,秦军的战力大致和鼎盛期的波斯持平,比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要差些。
斯基泰人在这段年代里面进一步完善这自己的体系,它的一个分支在希腊势力退出波斯之后入主伊朗高原,建立了帕提亚王国,后世里面重装冲击骑兵+海量骑射手的军队模式也被称为了帕提亚模式,不过缺乏可靠的步兵限制了这一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200 B.C~200 A.D
这段时间里,东方和西方同时崛起了两个怪物级别的帝国:汉和罗马。他们代表了东西方各个方面的最高水平,当然也包括军事。
首先说说罗马。罗马的历史非常悠长,而军队形式上,脱离了早期的战团模式之后,罗马采用的是希腊式重步兵+轻盾兵模式,而在300B.C之后,罗马逐渐发展出了后世采用的军团形式军队。他们所作的是对希腊模式的改进,牺牲了阵线的厚度和密度,将阵线分解成多个更小的方阵,疏散士兵使得他们能有效的使用短兵器。同时线列式的战术使得最前线的士兵能一直保持旺盛的战力。同时罗马人非常的重视低阶士官,法尔萨拉斯战役中正是凯撒经验丰富的百夫长们叫停了冲锋使得庞贝的计谋没有成功,彼得那会战中也是一个百夫长率先发现了马其顿阵线中的空隙而突进,从而赢得了决战的胜利。征服了希腊和迦太基之后,罗马几乎是横扫了整个西欧和近东,图拉真时代更是将达西亚和整个两河流域全部收入囊中。虽然有坎尼,卡莱和条顿森林等惨败,罗马军团依然是这一时期西方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图为图拉真时代的罗马军团百人队复原。
图拉真记功柱上的罗马军团。
环片甲与头盔的复原
再看汉朝。和罗马的军团制不同,西汉采取的是禁军——郡国军——边防军系统的军制,其中禁军为皇帝直接掌控的精锐,分为南北两军,成员多为郡国军中选拔而来,数量最多时达到6万5千人。汉实行的是征兵制,非常时期采用募兵制,且西汉的郡国兵制度使得中央军和边军长期有充足而优良的兵源保证,保持了主力部队的战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军队组成上,虽然汉初的骑兵依然是秦风格的轻骑兵,但是其后冲击型骑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雕塑中出现了长枪大戟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并在西汉末期出现了著名的“渔阳突骑”。制造方面,步兵用弩进一步发展,有着刻度的弩大量装备步兵,并且弩力强劲,其射程和精度已经可以弥补射速的不足,而与游牧民族海量的复合弓一较高下。铁制兵器全面取代青铜兵器,史籍中记载的东海武库那巨大的存量仅仅是东南地区的一个大武库,全国装备的总储量可想而知。步兵的披甲率也逐渐的提高,周勃墓中步兵兵人的披甲率已经达到了43%,这还只是汉初的数据。战绩上大家都熟悉,长期的争霸战争中,汉最终击败了原来的东亚霸主匈奴,成了东亚地区唯一的强权国家。
汉代画像砖《胡汉战争图》中的汉军骑兵,冲击骑兵和骑射手并重。
雷台汉墓出土的持戟骑士俑
汉军的铁甲样式,基本是札甲,亦有鳞甲。
在这个时间段里,世界其他的地方迎来了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发展。帕提亚和匈奴的建立就是游牧民族历史中的第一个高潮。不过两个农耕民族的强势文明遏止了他们的扩张势头,他们独特的军队也在失败中显得黯淡了些。至于贵霜,我只想说征服北印度那些渣渣不算啥厉害的本事,后面它被波斯欺负的不行也能体现贵霜本身的疲软,将贵霜和帕提亚并列是没问题的,但是他俩和汉或罗马完全不是一个水平上的国家。
200 A.D~500 A.D
东西方的两个大帝国相继在内忧外患之中衰落和崩溃,他们的废墟之上,一轮又一轮的民族迁徙和融合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
这个时代是所谓“蛮族”的时代,匈人,阿兰人,哥特人,汪达尔人,匈奴,鲜卑,羌,氐,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军事上,优秀的步兵传统从东西方的大部分地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甲骑具状的第一次全盛期,大多入侵的民族都以披挂甲胄的骑兵为绝对的主力,步兵沦为士气战技都十分低落的附庸,只有东罗马和南朝还保留了一些传统,艰难的维持生存。不过这样的时代里,也有一支军队,即有着能抗衡游牧民铁骑的骑兵,也有不错的步兵和雄厚的国家实力来支撑庞大的军队。萨珊波斯。
萨珊波斯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正统的波斯王朝。虽然在帕提亚的影响之下,他们的主力已经变成了骑兵,但是波斯的步兵传统没有在萨珊波斯断绝。虽然总体上不及罗马人的步兵,但是由Dailmaties组成的挥舞战斧重剑的精锐重装步兵依旧被罗马人高度称赞,他们经常和最精锐的军团步兵交战并不处下风。骑兵方面,身披重甲的Cataphrate在征召的游牧民骑射手们的支持下取得了许多辉煌的胜利,他们也是后世拜占庭铁甲圣骑兵的原型,从作战方式到装备风格,甚至名字都是。
Savaran大战罗马,后面战象的护甲别当真,认真你就输了...
沙普尔一世接受罗马皇帝Valerian的投降。
既然说到了这个时代,我就顺便说下匈人的问题。首先,匈人军队的战斗力没有某些人吹嘘的那么高,如果是鼎盛时期的罗马,把它逆推回伏尔加河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匈人和匈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他们之间是否有联系,史学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到现在还没有决定性的证据出现,圣诞节期间我想好好整理下手头的资料写一篇关于匈人和匈奴关系的日志。
500 A.D~800 A.D
东西方的农耕文明熬过了最黑暗的时期,入侵的原始民族也开始向更先进的农耕民族转化,然后首先大放光彩的,还是罗马人。
查士丁尼接过他戎马出身的叔叔的皇位时,拜占庭正处于上升期,古罗马帝国的地中海物流系统正在缓慢的恢复,而身边闪耀的将星贝利撒留也正值当打之年。当时拜占庭军中最值得依仗的部队是种类齐全的骑兵部队,从轻装的匈人骑射手到重装的Cata一应俱全。当然军队的主力是既有弓箭又有骑枪长剑的两用骑兵,因为昂贵的cata多数情况下作为禁军在君堡驻扎,到了贝利撒留手上的多是中型骑兵和轻装骑射手。之后的老太监纳尔萨斯在面对数量上绝对优势的敌方骑兵,则是巧妙的布置了己方骑兵下马组成盾墙,在敌军冲击失败溃退时上马冲击。在这个时代里,整个拜占庭的军事系统灵活而完善,因为经济的好转军队规模和士气也有保证,能养的起Cata这种昂贵的兵种,所以面对战术战法单一只知猪突的西欧诸国都能取胜,而和老对手波斯交战时,也能凭借将领的出色发挥占得优势。
查士丁尼时代的Cata,从装甲到武器到作战方式和波斯的前辈如出一辙。
之后拜占庭迅速的衰落,虽然在希拉克略时期大败波斯又有中兴的迹象,但另一个新兴国家的出现,使得拜占庭永远的丧失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部:阿拉伯帝国出场。
从穆圣时期到倭玛亚朝,阿拉伯人极速的扩张,灭掉了萨珊波斯,将拜占庭挤压回了小亚细亚,进入欧洲,建立了东起河中,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帝国。然而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不同,大征服时代和倭玛亚朝前中期的时候,穆斯林军队中骑兵的数量很少,这和他们严重缺乏优质战马并且没有良好的骑兵传统有关。穆斯林军队的主力一直是步兵弓箭手,他们骑着骆驼进行长途跋涉,进行数次的小规模骚扰,最后决战时都是下马步战,而将骑兵的任务交给精锐的fursan和贝都因人完成。文献记载,穆斯林弓箭手们半跪在阵线的最前方,身后是装备盾牌和长矛的重步兵。整个倭玛亚朝军中,最为精锐的是由叙利亚人组成的部队,他们以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著称,但同时工资也比其他部队高出很多。在扩张到河中地区和突厥人接触后,倭玛亚朝的军队开始逐渐的增加骑兵的比例,主要是不批马甲的mujarrada和少量主要由波斯人组成的甲骑具状mujaffafa。阿拔斯朝建立后,整个阿拉伯帝国逐渐陷入分裂之中,其军队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进入了全面的退化期。
倭玛亚朝的军队
呼罗珊起义军队
阿拔斯朝早期的边防军。
这个时期的东方,建立了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二帝国”的隋唐,中国军队也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兵制上,沿用并发展了南北朝以来的府兵制,辅以地方军和边防军,并对府兵的训练和选拔制订了严格的标准。军队上,中国率先放弃了以甲骑具状为核心的军队套路,以发展新的轻装骑兵为主,但是没有放弃冲击性骑兵的使用,反而加大了这种兵种的重要性,这从唐时骑兵大量使用矟可以看出。当然甲骑具状这一非常有效的兵种只是失去了南北朝时期那样绝对主导的地位,并没有完全消失,不论是雕塑还是文献记载中还时常可以看到他们。步兵也大大增强了攻击性和灵活性,记载中纯步兵亦有猪头形的突击阵型,说明步兵的素质和战力全面回复甚至有所发展,不是单纯的仅仅用来固守阵地,而是可以作为战场的主导力量。唐时军队还有个特点是极其重视弓的使用,府兵每人自备一副弓箭,考察技艺时亦非常重视射术。甲胄上,明光铠大大发展,和札甲形成了高低档搭配,基本取代了裲裆甲。武器上,如前所述骑兵多装备弓箭和马矟,步兵多用枪和横刀。其中陌刀是个非常蛋疼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众学者和爱好者争论的口水能把我淹死,所以不深究。
战绩方面,唐经过百余年的征战,将突厥势力逐出东亚,设立安西四镇,将势力一直延伸到河中地区。东面灭亡长期的敌人高句丽,并使得渤海臣服,西南面长期压制吐蕃,建立了一个空前规模的帝国。然后中期之后府兵制度的崩坏和军队管理方面的错误,使得边防军实力极速扩张,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使得唐迅速的从顶峰衰落,军队的纪律也随之败坏,战力不再。
五百强盗成佛图。中国风的甲骑具状。
张议朝统军出行图。可见虽然没了甲骑具状,但是冲击骑兵依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且士兵皆着重甲。而轻装骑兵则有很强的游牧民族风格。
800 A.D~1100 A.D
唐崩溃之后,东方新崛起的帝国是宋和辽,但是这两位难兄难弟实在是....虽说还没有沦落到“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的地步,但是横向的比较看,二位的战斗力都不是特别突出。
而阿拉伯人那边,情况更是糟糕,大分裂之后就没有统一过,倒是后来的塞尔柱突厥入侵给伊斯兰世界带来了新的元素。
西欧正在不断的崛起中,铁锤查理在普瓦提埃粉碎了阿拉伯人的进犯,奠定了一个加洛林王朝的基础。在查理曼大帝在位期间,加洛林王朝完成了罗马之后西欧的再一次“统一”。
在查理曼大帝的统帅下,法兰克人摧毁了伦巴第王国和阿瓦王国,入侵意大利,萨克森和西班牙,几乎将整个西欧收入囊中。在这个时代里,后世欧洲的封建制度已经有了雏形,封建主们带着重装骑兵们驰骋在战场,身后是海量步兵组成的枪盾阵线。
法兰克军队击溃阿瓦人
突袭维京海盗的法兰克军队
8世纪末开始,拜占庭又迎来了一个短暂的高峰期。马其顿王朝给拜占庭带来了不断的军事上的胜利,且在长时间内保持了农兵来源的稳定,使得边防军不论是素质和装备上都是质的提高,同时由于经济的改善,中央军也重建了一些昂贵的部队。东部军事贵族出身的尼基福鲁斯二世成功的夺回了拜占庭丢失多年的一些东部领土,并重建了铁甲圣骑兵,约翰一世继位之后还创立了更为精锐和华丽的“不朽军”。等到巴西尔二世继位,瓦兰吉卫队的加入更使得拜占庭中央军如虎添翼,“保加利亚屠夫”应运而生。
Taghmata中Clibanarii的重建使得帝国再次拥有了独立成军的甲骑具状,这些重装骑兵在战场上排成紧密的队形小跑着冲锋,因为他们严整的纪律被称为“马上枪阵”,而Cata的装备在福卡斯改革之后也更加的完善。拜占庭骑兵的训练和战术亦很有特色,有汪达尔式,阿瓦式,意大利式等多种不同的组合与战术,其中意大利式即常见的奔行者体系,最为有效。步兵弓箭手维持了一贯的高水准,近战步兵的弱势则随着北欧卫队的加入被彻底扭转。而地方上农兵们令人惊讶的高素质和优良的装备使得边防军对抗周边国家大部队时依然握有胜算。大的军区甚至能在短时间内招募到数以千计的铁甲骑兵,利奥六世更是夸口说他能在东部很快招募起3万骑兵。以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在970年的进犯为例,中央军在东线平叛,而集结起来的8000农兵们分成两部,一部骑兵成功的诱使敌军中的保加利亚/佩切涅格仆从军脱离罗斯军主力,他们忍受着箭雨将敌军诱入包围圈一举击溃,迫使剩下的罗斯军撤退。中央军平叛归来后则是在正面战场上轻松的碾碎了罗斯军的抵抗,最后迫使斯维亚托斯拉夫签订了和拜占庭的盟约。
早期(巴西尔二世时代)瓦兰吉卫队和cata
重建后的Cli,和之前的cli相比更加注重战场上阵型的严整和对弓箭的防护
作战中的奔行者体系,由cata,骑射手和重步兵组成
这个时代中,还有些军队如马扎儿人,维京人,十字军等给部分地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单单从战力上面讨论的话,都没有上述两者这么突出。马扎儿人面对的是阿瓦王国灭亡之后中欧的真空,随后被奥托大帝彻底击败,维京人虽然祸害的时间和地区都是非常的可观,但是面对严密组织的正规军依然占不到丝毫便宜,奥列格就在拜占庭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十字军虽然在远离本土的地区刷出了非常可观的战绩,不过他们面对的是四分五裂的伊斯兰世界,之后萨拉丁收复圣城也说明十字军本身的战斗力没有那么强。
先写到这里,虽然是短短的一篇文章,但花费了我几乎一天的时间来措辞,找图,行文,后半段有时间再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