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C军机处】“Flanker”传奇——苏27系家族列传与全谱系科普之二 - wutong92120/KFQ-POST GitHub Wiki
作者:gd830115
时间:2012-12-06 16:14:28
“请出来吧,作为北方的晨星,
来会见北国的朝霞女神!”
————俄罗斯诗人 普希金
1987-9-13 10:39AM Barents Sea(巴伦支海)
“随着他们朝西面飞去,这样一幅凄凉的景色展现在他们面前:沼泽、森林、湖泊、泥炭湿地以及冰河时期的灰色山峰,构成了随着飞行而不断变化其面貌的冻土地带……方圆几英里之内似乎都渺无人烟,一眼望去唯有蛮荒之地。此情此景之下,一想到要在这样的俄国冬天迫降,他禁不住不寒而栗起来”
——John Golly《摩尔曼斯克上空的飓风》
一架孤独的P-3B正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海域巡航,这里是冷战时期北约与华约军事集团对峙的最前线之一——GIN线(注:Greenland-Iceland-Norway),大约 60 年前,英国皇家空军“飓风”战斗机飞行员曾飞过这里,记录下了上述的景象,而60年过去了,似乎此处的一切从来没有改变过。
机长简.萨尔文森(Jan Salvesen)并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如前人般发出文艺腔的感慨。在这片看似荒袤的海域里,时刻隐藏着俄国人北方舰队的SSBN(注:战略导弹核潜艇)。自从大不列颠那位首相,咬着雪茄,在扬基佬的地盘发表那篇著名的《和平砥柱》演讲之后,这片高纬度的蛮荒之地早已成为欧洲人与该死的红色俄国互相对抗的第一线,没错,这里就是北极光照耀下的铁幕。
【编号602的挪威空军P-3B反潜巡逻机,巴伦支手术刀事件的主角之一】
几分钟前,雷达/MAD操作员(Sensor 3)报告,机载的电子报警/对抗装置发现了一个数百公里外UHF/VHF波段的雷达探测信号。萨尔文森估计那是俄国人的海岸警戒雷达,海岸线远方的摩尔曼斯克(Murmansk)是北方舰队的大本营,拥有俄国人最大的核潜艇试验基地,红色帝国把这里看的比什么都重。
“老对手941联队应该马上就要来拦截了吧,估计又是老旧的Mig-23M‘鞭挞者’截击机……”,萨尔文森的脑子里浮出各种念头,但依然命令机组保持现在的航向与高度不变,毕竟离海岸越近,投放的声纳浮标就越容易捕捉到潜艇的活动信号,也就能够获得更全面/精确的俄国潜艇声纳特征,而这里依然是公海区域,俄国人不敢轻易的对P-3B进行武装对抗。
“7点钟方向有不明飞行目标……”
“不知道是什么国籍,我从没见过这个型号”
“是苏联人的飞机,垂尾有红星!“
吵杂的对话声打破了P-3B机舱里的宁静,当萨尔文森与他的机组成员发现时,俄国人的战斗机已经逼近到4500米高度,正在他们的左后方以横滚形式进入尾部圆锥区。
【编号36的苏联10th防空军941联队Su-27P战斗机,巴伦支手术刀事件的主角】
这是一架他们从未见过的俄国飞机,有着修长的前机身、高大的双垂尾与两个巨大的腹部进气口。
“俄国人的新型号战斗机?”萨尔文森一边困惑,一边摇了摇机翼,示意自己即将离开。他决定做一个标准减速动作,身后的超音速战斗机不可能有办法维持低速状态下的飞行,这样对方如果继续尾随的话,就有可能陷入失速的危险,最后只能被迫离开。
意外的一幕发生了,俄国人的飞机竖起了机背减速板,也降低了自己的飞行速度,并且从左后方越靠越近,挤压着P-3B,最近时仅相距2米,几乎是翼尖碰翼尖,以致从P-3B机窗望去,只能看到那架飞机的局部,机身上的钢钉、焊缝清晰可见,飞行员表情冷峻而刚毅,挂载的6枚R-27R/T空对空导弹近在咫尺,萨尔文森与他的机组人员感到一股压抑的气氛。
【竖起机背减速板的Su-27P“编号36”】
大概是因为要跟在缓慢的P-3B后面比较困难,又或者是看懂了萨尔文森摇晃机翼表示即将离开的讯号,俄国人的飞机最终还是加速离开了,它故意在近距离掠过,产生的强大喷射气流使P-3B几乎操作失控。
“继续保持现在的方向与高度,俄国人在这样的速度下跟不上我们,这里是公海!”
很难说是被俄国飞行员动作激怒了,还是说因为降低速度这一招起到了作用,萨尔文森又再次下了一个决定,他准备继续保持现在的飞行姿态,沿巴伦支海的苏联海岸一路北上。
“它又回来了!”
那架离开的俄国飞机又再次出现在7点钟方向,这一次无论萨尔文森如何减速,它都置之不理,肆意的在距离P-3B很近的地方做横滚动作,发动机的尾流让周边的气流变得十分缭乱,这对涡浆动力推进的P-3B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飞机存在随时失去控制的可能。
【近距离接触的Su-27P“编号36”,由602机组拍摄下来的珍贵资料】
“该死,我们先走,等下再回来!”
萨尔文森用力推下节流阀,庞大的P-3B无奈的向外海区域加速离去,俄国人的飞机做了几个盘旋,目送他们远去。
…………………………
1987-9-13 10:56AM 挪威东南135海里、苏联以北48海里
P-3B再次回到这个海域,似乎那架俄国人的飞机已经离开很久了。这种空中的小摩擦在冷战时期几乎是家常便饭,没有人会把这些当一回事,这其中也包括602机组的成员们,但是这一次,他们错了。
同一架俄国飞机第三次出现了,这一次,他没有再仅仅是简单的干扰警告。
俄国人的飞机慢慢接近,而后突然加速从下方掠过可怜的P-3B,他的垂尾尖端撞上了P-3B右侧外侧引擎的螺旋桨叶片,并把它切下11厘米长的一条,强大的惯性下碎片被甩出去击穿了P-3B机身,导致P-3B机舱内失压,一阵金属的碰撞声和烟雾过后,P-3B那台发动机当场停车,然后SU-27漂亮的做了个向右翻滚,一瞬间就消失了。
【“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的还原示意图】
狼狈不堪的P-3B由于发动机的停车,下跌了约1000英尺的高度,它只能拼命的发出求救信号,另外努力挽回对飞机的控制权,对这些机组人员来说,他们从未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掉了如此大的高度。幸好,在萨尔文森等机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最终终于控制住了飞行高度,更庆幸的是,居然所有的机组成员都没有受伤。
几分钟过后,两架挪威空军的F-16A赶来护航。
对于萨尔文森以及他所在的602机组所有人来说,这可真是黑色的一天。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今天算是有个比较美好的结尾。
现在,饱经折磨的P-3B总算能够安然无恙的回到挪威空军巴纳克基地了。
【S系列——继续前行的基本型侧卫们】
楼主注:S系列主要介绍基本型侧卫的改进,主要指苏27S及苏27U。具体说明详见本贴二楼。
后世看来,“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意外。苏联飞行员瓦西里・辛巴尔(Vasiliy Tsymbal)的一次估算错误,导致了一场空中碰撞事故的发生。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啼笑皆非的背景下,我们的主角苏27以最戏剧性的方式在世人面前亮相。
在这次事件中,苏联飞行员的表现表明了他对这款新战机飞行性能的高度信赖。也正是由于它所具备的优秀性能,苏27自面世以来,就一直作为苏联红色空军的绝对主力而存在。包括巴伦支海事件的主角941联队在内,早期能够换装苏27P的联队都在苏联军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战术地位。
源于苏27这种技术性能领先性的存在,苏27在面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外售计划,包括南斯拉夫等诸多华约国家在内,他们普遍装备的是另一款新机型——米格29,而众所周知,米格29是LPFI轻型先进战斗机计划的产物,它仅仅是TPFI重型先进战斗机计划的高低搭配补充而已。
事实上,这种对优秀战斗机的军售保护并非只是苏联的独创,也并非某种偶然因素的产物。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它的对手F15,美军的F15自1974年交付以来,整整过了八年,才出现在外国空军(沙特与日本)的服役名单中。毕竟,最优秀的武器自然都需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对盟友的技术/设备转让都不能是无所保留的,没有一定的实力差距,国家安全的保障显然无从谈起。
然而就在1991年,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降下苏联国旗】
1991年12月25日,这是西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圣诞节,纽约、旧金山、伦敦、阿姆斯特丹……各处城市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而冰雪覆盖中的莫斯科,也在这一天迎来了动荡的一日。
莫斯科时间19:25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了那段著名的电视讲话,宣布他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7分钟之后,克里姆林宫上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开始徐徐下落,红白蓝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开始升起。
一天之内,那个庞大的红色帝国就此分崩离析,再也不复存在了。
后人对于这一事件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本文不准备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深入讨论其中的纷争利弊影响,但可以确认的是,这一天对于前苏联的航空航天事业是一次极其沉重的打击。
包括KnAAPO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IAPO伊尔库斯克飞机制造厂等在内,苏联军工企业原先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军方每年的采购计划安排。苏联解体之后,庞大的军队被各个加盟国所瓜分,原定的采购计划显然无法正常持续下去,而随后的各个加盟国总体经济的迅速下滑,又带来相应国家军购计划的止步不前,同时一些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任务也因为苏联解体而被迫中断。
战斗机的生产与研制工作都被叫停,此时的各家航空航天企业都遭遇了极大的经济压力,挖掘外售订单显然成为这阶段最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KnAAPO共青城加加林制造厂就成为第一个尝试者。
【Su-27SK——第一批出国的侧卫】
A.制造厂:KnAAPO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
B.血统:T-10S→SU-27S→ Su-27SK
C.装备国家:中国/越南/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
【编号305的Su-27SK型战斗机】
阿穆尔共青城加加林厂(KnAAPO)是苏联老牌航空制造企业,早在1934年它就开始为图波列夫设计局负责完成R-6型侦察机的生产,包括著名的伊尔-4远程轰炸机、米格15比斯战斗机等在内都是他旗下的生产产品之一。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苏霍伊设计局的重新恢复,KnAAPO开始负责生产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制出来的超音速战斗机。在苏27的研发过程中,KnAAPO也全程参与了苏-27 系列飞机中几乎所有样机的制造工作。苏联解体前,它是苏联航空系统中生产苏-27 系列所有单座型战斗机的唯一厂家。
【KnAAPO的Su-27生产线】
早在1990年,中国人就已经盯上了苏27这款优秀的俄系战机,当时任河蟹副主席的刘上将率领了一个大型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苏联,这次访问中,双方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的协定》以及《中苏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也正是在这次会谈中,中国军人不但了解了赫赫有名的米格29战斗机外,还了解了苏联一种更先进的歼击机——苏27。
国土面积广阔、国境线绵延漫长、部分边境区域限于地理原因无法铺设大量常备机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苏27这样一款大航程的机型,要比米格29这款“机场保卫者”更适合自己的国防需要。因此中方在当年的12月份签署了相关的交易合同,决定购买苏联的苏27加入空军装备行列。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1992年,此时共青城厂关于苏27的生产计划,已经在上一年安排到第38批次。原计划里,这批飞机将在1992年总装出厂后服役苏联空军。然而苏联的解体,意味着军方根本无力接收这批新建造的飞机。
此时,叶利钦又承诺将继续对中国履行苏27的交易合同。共青城联合体根本无力筹集资金投入生产,去满足中方的军购合同,只能将这批飞机命名为苏27SK,草草交给中方,1992年首批苏27SK安全抵达中国安徽芜湖空军基地。
【抵达中国时的接收盛况】
苏27SK,S的意思是俄文“sereeynyy”(大意为类型/类别)的大写字母开头,K是俄文“Kommehrcheskly”(大意为商业),SK即指外贸版本的意思。
这批苏27SK具备完整的NO01E雷达、OEPS-27E光电跟踪系统、ILS-31平显、Shchel-3UM 头盔瞄准具、TS100火控计算机、SEI-27数据琏等系统,实际上就是前苏联空军装备的苏27P中国双胞胎。
按原定合同,中国于1996年又再次采购第二批苏27SK,颇有意味的是,由于俄罗斯空军经费不足,原定交付给予俄空军的原装型号又再次被中国获得。
(楼主注: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引进苏27生产线的协议,因此苏27SK机型国内也就这两批)
第二批苏-27SK比第一批苏-27SK的改进之处在于其雷达采用NO01P天线,提高TWS精度,可以同时攻击两个目标,并具备有限的对地攻击能力,可以导引如KAB-500L/KR和KH-25/29这样的对地攻击精确制导武器。
(楼主注:TWS模式是Track-While-Sea/边扫描边跟踪的英文缩写,这是机载雷达的一种典型工作模式,相比传统的STT单目标模式,可以实现一次性攻击多个目标,BVR超视距空战中,具备这一能力的战机将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越南空军装备的Su-27SK】
中国采购苏27的行动显然也引起了邻居的警惕,1994年,越南空军也向俄罗斯提出了购买苏27SK的要求,并在1995年、1998年获得了7架苏27SK(另外还有苏27UBK与苏27PU,共计5架)。
但是一些军事媒体却发现,越南购买的苏27SK功能上存在一些削弱,譬如在护航干扰机方面,相比俄罗斯空军所用的Yatagan综合系统,外贸版并没有相关的装备。雷达告警系统方面,原版苏27S尾椎处具备四通道接收机,可以满足全空域的雷达告警测向要求,外贸版本只有尾椎处的两个全向接收天线,仅能满足简单的方向示意要求。
因此存在一种阴谋论的观点认为,由于KnAAPO与某国之间的关系良好,为了避免破坏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越南购买的苏27SK最终被轻微削弱了一些航电方面的功能。
(楼主注:以上苏27SK的说法主要是援引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俄方资料里则通说是苏27SK外贸型都有轻微的航电设备性能削弱)
1997年,埃塞俄比亚也花费约1.5亿美元,从俄罗斯购买了8架的苏-27Sk战斗机,并在两年后,投入于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边境冲突中。
2003年,厄立特里亚有感于上一次冲突中的空中劣势,也采购了8架苏27SK加入服役行列。
【Su-27UBK——Su-27UB的外国兄弟】
A.制造厂:IAPO,伊尔库斯克飞机生产联合股份公司
B.血统:T-10U→SU-27UB→SU-27UBK
C.装备国家:中国/越南/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
【编号09的Su-27UBK原型机】
与KnAAPO类似,伊尔库斯克飞机生产联合股份公司(IAPO)也是苏联老牌的航空制造企业。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保证KnAAPO 能够完成军方苏-27 的生产任务,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决定苏-27UB 双座型的生产工作调到了 IAPO。自此开始,未来几乎所有双座型号几乎都是由IAPO方来负责制造,IAPO与KnAAPO一起,成为了苏27“双城记”这一典故的由来。
上一期我们有说过,苏27UB实际上是苏27系列的双座教练机,所以苏27UBK即是苏27UB双座型教练机的外贸型号,除了少数几个航电部件外,大体与毛子自己用的苏27UB没有任何区别,甚至第一台UBK型号的原型机T-10UBK-1现在依然在俄罗斯空军服役。
为了便于各国飞行员掌握苏27系列机型的飞行特性,所有的国家在购买苏27SK这一单座型号时,都会同时采购双座型的苏27UBK用于训练需要,同时现有的苏27UBK型号都能够用于投入作战任务,而不是仅仅用于飞行员训练。
(楼主注:中国除了92年与96年获得的苏27UBK外,2000年俄罗斯债务到期无力支付,也是以28架苏-27UBK向中国充抵还款,这批战机配备重庆白市驿基地。其配备和第二批苏-27SK相同)
【中国空军装备的Su-27UBK】
【Su-27SMK——苏霍伊的销售梦想】
A.制造厂:KnAAPO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
B.血统:T-10S→Su-27S→Su-27SK→Su-27SMK
C.装备国家:计划外售,但未有销售记录
【Su-27SMK的资料照片,俄文C发“S”的音】
在KnAAPO与IAPO忙碌于完成国外订单之时,苏霍伊设计局也没有闲着,虽然自90年代以来,苏27SK已经连连获得中国、越南等国家的订单,但苏27全系统所涉及到的部门与企业众多,这些订购量显然还远远不足于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
从扩大外贸销售的目标出发,苏霍伊设计局开始着手在苏27SK的基础上设计一款能够比苏35/37便宜,又能够性能接近的多用途机型。
(楼主注:这里的苏35/37实际上就是苏27M,与今年传闻卖给我朝的苏35不一样,前者在1988年就首飞,为三翼面布局,后者则是常规布局)
在苏27SK的基础上,苏霍伊设计局为新型号增加了两个挂架,增加了新机型的载弹量,同时还对火控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及电子对抗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升级。新型号增加了油箱容积,获得了更大的航程,同时也能够完成空中加油。
原有的雷达被更为先进的 ZHUK-27雷达所替代,飞行员座舱也升级为具备MF168显示屏的玻璃化座舱, GPS/INS导航系统得到加装,原有的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也被改装为数字式四余度电传操纵,总体来说,在制空作战与对地作战方面的性能都变得比基本型苏27更为优越。
(楼主注A:模拟式电传是采用电信号及模拟控制器来进行操作,数字式则是采用数字信号与数字计算机,相对来说,后者的智能化与精确化程度更高,对飞行姿态的控制更好)
(楼主注B:INS是惯性导航系统的缩写,惯性导航有累积误差,GPS有信号刷新频率低及容易受干扰断开的不足,两者结合能够相互弥补对方的缺点,这也是目前导航系统的常用模式)
【携带R-73s在阿穆尔河上空飞行的Su-27SMK】
遗憾的是,苏27SMK并没有能获得客户的喜爱,特别是中国客户没有对这款机型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几个苏27SK系列的用户都更倾向于使用SU30MK(K)、苏30MK(V)等机型完成多用途任务。
所以苏27SMK最终只是昙花一现,接着又消失在阿穆尔河畔,幸好他的血统还是留了下来,新的苏30KI又在他的基础上快速出现了。
(楼主注:从一些信息综合来看,SU27SMK很可能就是直接以中国为销售目标的型号,可惜我朝有了苏30MKK,对比权衡之下对苏27SMK丧失了兴趣)
【Su-30KI——名叫Su-30实际上是Su-27的怪胎】
A.制造厂:KnAAPO,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
B.血统:T-10S→Su-27S→Su-27SK→Su-27SMK→Su-30KI
C.装备国家:向印尼推销,但并未成功
【Su-30KI原型机】
上个世纪的90年代,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一批东南亚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诸多媒体纷纷冠以四小龙、四小虎之类的头衔。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这些国家也开始愿意对自己的军队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购买各式先进设备。
虽然苏27SMK的推销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但显然苏霍伊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外贸市场,他们看到东南亚国家潜在的军购需求,找到了印尼空军(TNI-AU),将他们作为下一个销售苏27系列机型的潜力市场。
苏30KI本身是单座机型,从血缘上来说,也仅仅是苏27SK系列的改进型而。但为了提高销售成功率,苏霍伊依然给这款机型起了一个具备迷惑性的型号——苏30KI,他们寄希望于数字的变更,能够体现出这款战斗机对比基本型苏27的先进性。不过究其实质,苏30KI依然不是什么特别的新设计机型,骨子里只是苏27SMK换装部分西方航电的产物。
【降落中的Su-30KI】
1998年,这款型号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在当年的7月18日首飞,然而苏霍伊的外贸之路显然没有那么顺利。很快,这个军售计划又被印尼取消,理由是那场该死的金融危机。
花几分钟嘲笑下苏霍伊的坏运气吧,不过苏霍伊与印尼的故事并未到此就终结,接下来我们还会有机会提到。
【Su-27SM——第一次全面升级的正版侧卫】
A.制造厂:KnAAPO,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
B.血统:T-10S→Su-27S→Su-27SM
C.装备国家:俄罗斯
KnAAPO与IAPO忙于完成国外订单,苏霍伊忙着世界各地推销新机,就在这样的忙忙碌碌中,新的千年眼看就要到了。
那个庞大的红色帝国倒下后,留给了俄罗斯联邦诸多的遗产——譬如规模达数百架的苏27机队。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预算,这款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80年代投入服役的机型,已经整整15年左右没有经过任何成体系的升级了,各种航电设备虽然有所小幅度改进,但都是些简单的替换,而没有经过更好的系统整合。
时间已经要接近新千年了,倘若再不进行一定的升级,显然老旧的基本型苏27无力满足新时期的空战需要。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联邦空军终于有了新的战机研发升级需求。
(楼主注:基本型苏27在9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不能适应现代空战需要了,其一无法引导主动中距空空导弹,这意味着它在BVR超视距空战阶段的被动;其二缺乏完备的DBS多普勒锐化/Mapping地图测绘/ISAR合成孔径等能力,对地攻击方面的能力几乎为零;其三传统的苏式座舱仪表操作,无法对周边空情进行有效的告知,不利于飞行员感知作战空军的情况)
【Su-27P的仪表式座舱,曾经有人吐槽说这种座舱是为了触手星人所设计】
围绕俄罗斯空军对现代空战的要求,苏霍伊与KnAAPO一起合作,对苏27开展了大刀阔斧的升级改进:
航电方面,苏27SM换装了新型雷达NOO1V,具备完整的地形测绘功能,具有使用R-77M主动中距弹同时与2个目标接战的能力,新的SUV-VEP1火控系统也能够为导弹提供目标的简要参数,保证了复杂条件下命中目标的概率,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也得到了应用。
座舱方面,苏27SM采用了MF110全息显示器,对座舱进行了“玻璃化”升级,新的数据总线也能够保证电子设备的有效工作,保留的模拟式仪表仅仅是作为备用使用。
武器方面,苏27SM整合了多种新型武器,包括R77E中距空空导弹、Kh-31P反辐射导弹、Kh-31A空射反舰导弹在内,可以说相比基本型苏27有了全方面的提升。
【Su-27SM升级后的“玻璃化”座舱,相比传统苏式飞机的仪表型座舱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2年,第一台在苏27S基础上改造的苏27SM完成升级工作,并在当年的12月27日完成首飞,此后又进行了多次飞行试验。按照苏霍伊官方的说法,这款战机已经达到了四代机的水准,空战效率要比基本型的苏27P高出50%。
(楼主注:俄罗斯用的是五代标准,四代机基本等同西方标准的3.5代,如台风、阵风、我朝J10B等)
【第一台升级完成的Su-27SM,编号“红色56”】
原本一切都是如此顺利的推进,某个后来看来啼笑皆非的意外突然发生了……
由于经费的缺乏,俄罗斯空军飞行员的平均飞行时间在苏联解体后大幅下跌,严重影响了俄空军飞行员的技术水准。改进版的苏27SM做了如此多的改进,以至于一批飞行时间不足、能力有限的现役飞行员根本无力操纵这款新型战机。
原本因为先进性而投入生产的飞机,却因为过于先进而影响了它的列装速度。无奈之下,俄空军最初只能安排那些有经验的老飞行员驾驶苏27SM,再通过老飞行员的指导,使普通飞行员也逐渐实现这一新型号。
为了加快列装速度,提高军方采购数量,KnAAPO也提高了自己的后勤服务水准,允诺该机型任何出现的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就得到解决。诸多努力之下,终于俄罗斯国土防空军的远东部队开始选择这款机型进行普遍换装。
2004年,第一批苏27SM被交付俄空军,根据合同,后续2004年到2006年还有一批苏27SM进行。交付之日的现场发布会上,俄空军高层表示:苏27SM是一款十分符合俄罗斯需要的机型,由于进行了系统的升级改进,它的服役周期等同于一台新生产的战斗机,而价格却仅仅为新机的七分之一,未来俄罗斯空军的苏27S型号都将升级成苏27SM型。
话音未落,言犹在耳,几年后,俄罗斯空军却没有能再次对苏27进行相关的SM型号升级,苏霍伊的人员抱怨说,之前升级费用还依然拖欠着。这种剧情结尾可真让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好吧,衰落的毛熊才是好毛熊,我们继续围观就是了
【Su-27SKM——印尼的Su-27SM】
A.制造厂:KnAPPO,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
B.血统:T-10S→Su-27S→Su-27SK→Su-27SMK→SU-30KI→SU-30KI+SU-27SM→SU-27SKM
C.装备国家:印尼
【编号为“黑色305”的Su-27SKM】
2003年,印尼从经济危机的打击中逐渐复苏,原本取消的军购计划又再次被提上议程,这一次,苏霍伊重整旗鼓,再次出发。
在苏30KI的基础上,苏霍伊结合苏27SM的升级技术,将苏30KI升级为一款新的军售型号战机——苏30SKM。与俄军自用的苏27SM相比,苏30SKM没有IFR空中受油能力、敌我识别装置方面有所不同,同时加装了西方的一些航电设备,能够兼容美国的GPS与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
2003年,俄罗斯向印尼交付两架苏27SKM机型,并约定后续6架的交付计划。
2004年,印尼海啸,后续机型的交付计划又一次悲剧的被延迟,这几乎是上次苏30KI军售杯具的再次上演。
幸好,经过多年的扯皮,2009年2月与9日,最后6架多灾多难的苏27SKM终于抵达了印尼,苏霍伊与印尼的故事最终修成正果。
【Su-27UBM——新一代的双座侧卫】
A.制造厂:IAPO伊尔库斯克飞机生产联合股份公司
B.血统:T-10U→SU-27UB→SU-27UBM
C.装备国家:俄罗斯
【编号为“红色20”的Su-27UBM原型机】
在苏27单座型升级为苏27SM之时,伊尔库斯克也积极着手开展苏27UB双座型的现代化升级工作。由于伊尔库斯克与苏霍伊设计局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密,因此在IAPO的升级计划中,并没有苏霍伊设计局的存在。
它的合作对象是Russkaya Avionica公司与NIIP,合作计划里准备改装原有的苏27UB训练型号,使其成为 双座多用途战斗机,而不是仅仅满足训练需要。
(楼主注:Russkaya Avionica是IAPO的长期合作伙伴,后来的Su-30KN也有这家民营公司的身影;NIIP是提赫米诺夫--仪器制造研究院(Tikhomirov-NIIP)的简称,这是前苏联著名的雷达制造企业,Su-27所长期使用的N001系列都是他的产品。)
通过IAPO与合作伙伴们的能力,苏27UBM获得了多个方面的升级,原有的仪表座舱被新型全息显示器所代替,配装的MFI55型多功能显示器能够同时显示两架战斗机的信息以及完整的目标距离参数,同时苏27UBM在对地方面也得到了大大增强,能够携带4枚Kh-29电视制导反舰导弹、Kh-59M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完成空对面作战任务,或携带6枚R77E完成制空任务,也可以携带Kh-31P完成SEAD作战任务。
(楼主注:SEAD是对地防空压制(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ces)的英文缩写,通常指携带反辐射导弹对敌防空雷达或防空节点进行杀伤的作战模式,这是现代空军空地打击能力的重要一环,包括“山羊跳”“双机桶滚”等在内的多种飞行模式,都是因SEAD作战的需要而诞生)
2001年3月6日,第一台苏27UBM被交付给予俄罗斯空军,后续合同还有20架左右的升级计划。
【伏尔加河上空飞行的Su-27UBM】
不过,在随后进行的一次俄罗斯空军高层内部洗牌中,新上任的领导人表示不宜让一家民营公司(即Russkaya Avionica公司)参与到国家军事项目的升级中来,他决定换一家国有公司为这个项目进行接手。
最终,苏霍伊设计局与RPKB(与苏霍伊一起进行苏27SM与苏27SKM改进项目的合作伙伴)成为了这个项目的接盘者,Russkaya Avionica公司成为了结局里不幸的唯一输家。
【Su-27UBM1——白俄罗斯的升级版双座侧卫】
A.制造厂:Irkut伊尔库特公司/558th飞机制造厂
B.血统:T-10U→SU-27UB→SU-27UBM1
C.装备国家:白俄罗斯
【编号为“黑色64”的白俄罗斯Su-27UBM1】
几乎就在俄罗斯忙于升级苏27UBM的同时,一个类似的苏27UB型升级计划也在白俄罗斯开始进行。
苏联解体后,除了俄罗斯外,还有包括亚美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在内的一批前苏联加盟国获得了苏27机队,其中白俄罗斯拥有总数为18架的苏27(14架单座苏27,4架苏27UB)。在2000年前后,这批机型的寿命过半,而老旧的设备也无力应付新时代的空战需要。
当时的白俄罗斯无力购买全新的机型(按2000年左右的单价,仅苏30MKI的基本价格就达3500万美元,其他备件还需要另计),虽然俄罗斯联邦向白俄罗斯提供了一份苏27的出售合同,但由于合同中的飞机都是前苏联库存品,这些存机的机体寿命甚至还不如白俄罗斯已有的服役苏27。无力购买新机,二手机型又存在寿命问题,这就意味着,白俄罗斯国防部只能选择对已有服役的苏27机型升级。
(楼主注:白俄罗斯还有18架从印度退货的苏30K,属于俄罗斯所有,但存放在白俄罗斯。这几架的编号有意思,分别是SB001-SB018,不过白俄罗斯也不愿意当冤大头购买下来,今年还在试图向越南等国推销)。
最终白俄罗斯国防部下属的558飞机制造修理厂与俄罗斯的IrKut公司合作,制定并执行苏27UB机型的升级事宜,为了避免混淆,这一型号被命名为苏27UBM1。该型号同样通过液晶全息显示器升级了飞行员座舱,并且加强了雷达的对地功能。他能够使用包括Kh-29T、Kh-31P、R77E在内的多种导弹,可以认为是与苏30KN同等水准的白俄罗斯版双座多用途战斗机。
(楼主注:苏30KN是IAPO自行改造的苏27UB机型,总体能力达到苏27SM水准,原本计划用于向中国推销以及与KnAAPO的苏27SM竞争,但均未能获得通过,后续在苏30系列中会专门介绍)
【2006年白俄罗斯空军开放日活动中的Su-27UBM1,背景处还有两架米格29】
2005年的明斯克防务展上,两家升级后的苏27UBM1型亮相,此后又参加了2006年的对外展示活动,通过这次对苏27UBM1的升级工作,白俄罗斯掌握了这种飞机的特性,也为它后来升级哈萨克斯坦的同类机型奠定了技术基础。
【Su-27UBM2——哈萨克斯坦的升级版双座侧卫】
A.制造厂: 558th飞机制造厂
B.血统:T-10U→SU-27UB→SU-27UBM2
C.装备国家: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空军装备的Su-27UBM2】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用40架TU-95远程轰炸机从俄罗斯手里换到一批的苏27,目前拥有61架苏27各型号飞机的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周边拥有苏27机型第二多的国家。
与白俄罗斯类似,哈萨克斯坦也遭遇了类似的机型寿命问题,由于白俄罗斯558th航空修理厂参与了包括苏27UBM1在内的多型号飞机延寿计划,因此2008年,哈萨克斯坦也决定交付约20架左右的苏27给予白俄罗斯一方,由其558th飞机制造厂进行大修与现代化改装,为了体现区别,这批改进后型号被称为苏27UBM2。
总体上,这款机型与白俄罗斯的苏27UBM1基本类似,可以配装不少白俄罗斯自行研发的配件,如“卫星”和“卫星M”型电子战吊舱等。
2010年,这批完成了延寿计划的苏27UBM2成功交付哈萨克斯坦使用,部分机型现在驻扎在哈萨克斯坦达尔德-廓落甘的第604空军基地里。
【Su-27SM2/Su35BM——第二次升级的新侧卫】
A.制造厂:KnAAPO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
B.血统:T-10S→SU-27S→SU-27SM→SU-27SM2
C.装备国家:俄罗斯
【俄罗斯6983航空兵基地的SU-27SM2】
虽然已经研发出苏27SM——这一苏27S系列机型的中期延寿型号,但苏霍伊设计局并不满足于此,它希望能够为俄罗斯空军提供一个满足21世纪作战要求的更为优秀型号,无独有偶,俄罗斯也希望能够在苏27SM的基础上继续改进,通过采用更多成熟的先进技术,甚至尽可能地利用第五代战斗机上的一些技术,来研制一种新型苏27战斗机。
很快,苏27SM2的研发计划就被提上了日程,苏霍伊决定融合苏27M、苏30MKK、苏30MKI等优秀机型的设计经验,并吸收包括PAK-FA及S47金雕验证机在内多种技术演示成果,打造一款全新的“4++”苏27机型——苏27SM2
(楼主注:俄罗斯的宣传挺有意思的,当时苏27SM就号称四代了,现在的苏27SM2不算5代,但又比苏27SM领先,为了体现出区别,只好上“+”符号来表现,目测很快就要像糖尿病一样一排“+”号下去了)。
从俄罗斯空军自己的编号命名——苏27SM2就可以看出来,这款机型依然是在传统苏27集体上的升级。考虑到俄罗斯的现状,这种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的生产线,减少新机体诸如静力试验等研发成本的方式也比较符合现有国情。
苏27SM2吸收了苏霍伊多款优秀机型的设计经验与技术成果,主要系统均进行了换代升级:
航电方面,苏27SM2换装了新型的Irbis-E雪豹雷达(生产方NIIP),这款无源相控阵机制的雷达自2004年开始研发,属于苏30MKI雷达(N011M)的升级版。按厂商宣传资料,该雷达在TWS模式下可以实现跟踪30个目标,并引导8枚主动中距空空导弹攻击其中的8个目标,对于RCS=3的典型空中目标,能够保证1万米高度时,在300公里左右的距离进行截获。另外DBS多普勒锐化与SAR合成孔径技术的引用,也让这款雷达在对地攻击方面的表现十分优秀。
(楼主注A:RCS是雷达散射截面,RCS=3意思就是该目标的雷达反射面积相当于一个截面积为三米的全反射球体,同一款战机的RCS在不同角度是不同的,通常认为F-15A/B的正面RCS=3)
(楼主注B:军事类宣传数据经常掺水,譬如A型防空导弹宣传有效射程200公里,实际上严格的说法应该是对RCS=X,高度为X,速度为X,保持X飞行姿态的目标,能够实现200公里的有效射程,这种数据是在最理想情况下才能实现;上面雪豹雷达的宣传也是如此。
NIIP的资料里如此描述:As NIIP says - these impressive ranges would be obtained if radar searches in small sector of 10 by 10 degrees. So you have a scan for lets say 4-5 sec in 10x10 deg sector and ranges around 90km for 0,01 sqm target and 350-400km against 3 sqm;
这个意思就是说该款雷达实际上只有10*10度角的范围内才能达到宣传的300KM+发现指标。)
【雪豹雷达】
发动机方面,苏27SM2换装了117S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延承至俄罗斯AL-41F四代机发动机计划,打开加力的情况下,该款战斗机的推重比可以达到1.2,根据客户的需求,还将为发动机选配推力矢量喷嘴。
考虑到新时代空战对隐身方面的需求,苏27SM2敷设了一些吸波材料在发动机进气口、座舱玻璃等区域,用于减少回波。
另外基于S47金雕验证机的技术基础,苏霍伊还为该款机型配置了新型的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来提高飞行性能
(楼主注:上下为一个余度,前后为一个余度,左右为一个余度,再加一个备份,一共是四余度)
根据俄罗斯空军的计划,第一批苏27SM2将优先在基本型苏27S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然后接下来,再考虑将苏27SM升级为苏27SM2,2011年,第一批苏27SM2开始交付俄军,投入现役。
除了用于俄军服役外,苏霍伊还积极考虑将这款机型推销到外贸市场中,为了让苏27SM2战斗机获得一个颇具影响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型号序列,突出其“4++”代多用途战斗机的定位,最终苏霍伊决定将苏35(原先是苏27M的外贸名称)这个精心打造的型号正式赋予这款战机,为了避免混淆,很多时候称其为苏35BM.
【编号为“黑色901”的Su-35BM】
不过至今为止,苏35BM还依然没有销售记录。最近一次的消息是,中国空军有购买这款机型的意向,在尚未有确认之间,苏35BM依然是一款叫好不叫座的外贸产品。
【Su-27SM3——废物利用的升级型号】
A.制造厂:KnAAPO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
B.血统:T-10S→SU-27S→SU-27SK+SU-27SM2→SU-27SM3
C.装备国家:俄罗斯
【俄罗斯空军装备的Su-27SM3】
1996年,中国与KnAAPO签订生产线转让协议时,原计划前200架机体由共青城厂提供,沈阳飞机制造厂负责组装,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仅接收了95套机体,其余均未按协议进行接收。
从废物利用的角度出发,2009年苏霍伊与俄罗斯国防部签署协议,将这些剩余积压的机体按照苏27SM2的标准进行改进,这一改进型号被称为苏27SM3。
与此前生产的苏-27系列战机不同的是,这些苏-27SM3装备了由“礼炮”机器制造公司生产的AL-31F-M1型发动机(即42系列的AL-31F,推力提高至13.5吨,寿命达到1000小时),除此之外,在航电方面也有轻微的区别。
2011年,首批四架苏27SM3型战斗机交付俄罗斯空军使用,按合同,未来几年内还有8架的苏27SM3陆续补充到俄罗斯苏27家族的序列中。
【Su-35S——俄罗斯空军的未来支柱】
A.制造厂:KnAAPO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
B.血统:T-10S→苏27S→苏27 SM→苏27SM2→苏35S
C.装备国家:俄罗斯,目前生产型共有3架
【俄罗斯空军接收的第三架Su-35S】
为了进一步提高战斗力,弥补俄罗斯空军在T-50服役以前的重型机缺口,在苏35BM/苏27SM2的基础上,苏霍伊依然在孜孜不倦的对这一机体机型挖潜,通过进一步改进苏27SM2/苏35BM的机载航电水准,新的服役型号就此诞生——苏35S。
总体来说,苏35S与苏35BM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航电方面则应用了多种新技术,如苏-35BM上列装的IRST装置为是UOMZ研制的OLS -35光电传感器,而在苏35S上则采用NIIP研制的光电传感器,同时搭配分布在全机身的6个分布式光电感测器,每个负责+-45度范围而共同构成全机球状视场,这种概念与F35采用的EODAS十分接近,能够大大提高飞行员的空域感知能力与战斗机生存能力。
2011年,第一架生产型苏35S交付俄罗斯空军,截止到2012年,第三架生产型苏35S也已交付完毕。
总体来说,苏35S代表着苏27单座型号现有的最高水准,可以预见在T-50服役之前,它都将是俄罗斯空军的空中最强大战力。
漫长的苏27单座型号及苏27UB型号的故事全部说完了。
下一期,请大家等待《【KFC军机处】“Flanker”传奇——苏27系家族列传与全谱系科普之三》——主要描述苏35与苏37这个T-10M系列的传奇。
我也会尽量加快写作的速度,请诸公热情推荐。
相关链接:
【KFC军机处】“Flanker”传奇——苏27系家族列传与全谱系科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