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the great dissent by fengsuo - valleyrain-org/www GitHub Wiki

http://www.valleyrain.org/9-the-great-dissent-by-fengsuo.html

谷雨书苑第九期读书笔记

《The Great Dissent》 分享人:周烽锁 05/31/15 6:30PM

暖场诗

大海翻腾了

大海沸腾了,
人民的大海,
那可怕的威力
掀起滔天巨浪,
震动高天大地。
你们见过这舞蹈?
你们听过这音乐?
若是你们没见过,
现在就应该懂得:
人民是多么欢乐!
海在怒吼,咆哮……
船儿不停地颠簸,
它向地狱沉去了,
拖着扯碎的帆,
和折断的桅杆。
咆哮吧,大海!
你深深的海底,
腾起巨大的力量,
把狂怒的浪花
喷入云层中间。
一条永恒的真理,
由浪花写在天上:
船在水上航行,
水在船下翻腾,
可是水永远是主人翁。

——裴多菲

1. 言论自由的历史

• 公园前399年, 苏格拉底在审讯中同陪审团说到:“如果释放我的唯一条件是不再说出我之所思,我会对你们说,'希腊的人民,我宁可服从神,也不屈于你们。'”苏格拉底用生命捍卫了自由,最终被投票处死。他宁愿输出良知,也不愿苟活。苏格拉底是最先提出言论自由的人。

• 1215年《大宪章》(《Magna Carta》),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坎特伯瑞大主教Stephen Langton起草,乃封建贵族用来对抗英国国王权力的封建权利保障协议。订立大宪章的主因是教皇、英王John及封建贵族对王室权力出现意见分歧。大宪章要求王室放弃部分权力,保护教会的权力,尊重司法过程,接受王权受法律的限制。大宪章是英国在建立宪法政治这长远历史过程的基石。美国《独立宣言》也受到了《大宪章》的启发。现存的只有四部,两部在伦敦的大英图书馆,一部在Lincoln Cathedral,一部在Salisbury Cathedral。

参考:http://www.economist.com/blogs/economistexplains/2015/06/economist-explains-10

• 1516年,伊拉斯谟 (Erasmus) 在《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中提到:在自由的国家中,言论应当得到自由。

• 1644年,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 出版了反对书报审查制的《论出版自由》,他提出:He who destroys a good book, kills reason itself

• 1689年 《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是英国政治性法律中重要的一部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同意’ 议会中言论自由’ 威廉与玛丽作为詹姆斯二世的继承人沿用。所以一般英国首相雄辩于美国总统。英国的1701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一部《王位继承法》,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基本的确立,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对王权的限制和对公民权利保障的不断加强,使得英国成为近代第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自《大宪章》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法案。它既是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前身。

• 1770年 伏尔泰(Voltaire),伏尔泰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他曾被认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在信中写到:“我厌恶你所写,但是我会竭毕生之力为你继续写作提供可能。” 规则下竞争,保护异议。他提出思想自由的价值是可以付出生命;我们要保护的是我们不同意的言论。

• 1789年《人权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等原则。

• 1791年,《第一修正案》(The First Amend-ment of the US Bill of Rights)。英国立宪的时候,着重于体制改革,却少从人民角度出发。美国国父托马斯·杰斐逊曾参与了法国《人权宣言》。人的权利自此越来越具体。提倡政府要有宽容度,如果事情本身不对,管制的成本就更高。

Yuhao:宪法本身应该是用来管制政府,而不是管制人民(宪法应该是规定政府的权力,而不是限制民众的权利)。所以体现天赋人权。

• 1859年,《论自由》(On Liberty)严复将其翻译为《群己权界论》)出版于1859年,作者是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论自由》被誉为“肯定人类个体的个性不可泯灭的价值最优雅,意义最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宣言”,虽然对它的解读从出版时就一直处于辩论和争议之中。自由主义的政治理论方面,约翰·洛克的《政府论》(1689年)阐述了自由主义原则关于政府的根本宣言,即“政府必须建立在被治理者的同意之上”;。自由主义让人们自行追求他们的个人利益,系统阐述其经济上的益处,要归功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年)。然而如果现代世界要承认某一本书设定了自由主义的根本道德基础,这本书很可能是《论自由》。

• 1929年,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Jr大法官,概述了对言论自由的信念:“自由思想的原则不是对赞同给予自由而是对憎恨给予自由。霍姆斯法官因为是著名作家的孩子,所以他写作能力了得。可以把来龙去脉写得很清楚,如果真理在握好办,可是生活中不可能有绝对的对错。

Tao:这样有点像比武决斗,先分析每家每派历史和招式。

• 1948年, 《世界人权宣言》被联合国大会广泛使用。促使联合国成员国提升人权,公民权利,经济和社会权利,包括自由表达和宗教。

• 1958年,赛亚·柏林《两种自由概念》定义消极自由,明显区别于积极自由,是障碍物、阻挠和强制的缺失或缺少。按他的说法,这个区别是深深根植于政治传统的。用他的话来说"消极自由的含义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个人或一群人来说,哪一个是自由的范围?是他能去做什么或者是他能做什么而不受外人干扰'?"对消极自由的限制是由人所强加的,而不是自然原因或伤残。

##2. 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Oliver Wendell Holmes, Jr.

• 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参加美国内战。1899年他被任命为该法院的首席法官。他以观点创新、论证严密著称,他权衡了财产权和多数人统治,并认为后者优先于前者。他是最早承认工人的工会权利的人之一。

• 1902年8月11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提名霍姆斯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同年12月4日参议院批准了该提名。霍姆斯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直到1932年。他被公认为是美国最高法院最伟大的大法官之一。

• 霍姆斯的哲学观受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这在他生前和死后都遭到了批评。霍姆斯反对道德理论和“自然权利论”,而信奉道德相对主义,这使得他强烈支持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权,尤其是密尔的观点市场理论。他的名言是;第一修正案不会保护一个“在剧院里妄称失火而招致恐慌”的人。他还创制了“清楚而即刻的危险”标准,已确定政府对言论的限制是否合宪,该标准源于1919年的Schenk 诉合众国案,该案在最高法院言论自由判例中非常著名。霍姆斯相信,没有绝对的真理,因此言论自由对自由交流观点而言至关重要。

• 代表作品《普通法》

##3. 尤金·V·德布斯

• 美国工会领袖,国际工人联合会与世界产业工人联盟(IWW)的创建者之一。曾代表社会民主党竞选美国总统。被认为是美国最知名的社会主义者之一。

• 提出可能性:一切法律制度乃实验。

• 社会主义等于欧洲想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面临威胁,因为军队会不会忠于美国是个问题。在军队中,任何影响士气的言论和行为会被判罪。多数这种判罚被谴责,危机本身预示会有新的事发生。

##4. Intend and attempt

Intend只是意图,不定罪。Attempt 有计划,定罪。 俄国无政府主义发传单时说:“唯一能失去的是锁链。”

泰雅西亚斯:人有独立的思想。不判煽动人有罪,判行为者有罪。有些国家对人权概念模糊。

##5. Market of Idea

亚当斯密尽管是经济学,但是希望人权,自由成为原则。试图用思辨的方法和数据来证明社会。霍姆斯法官,作为法学家一直读书到死。博学影响了判定的态度。人类思想里有market of idea。有些国家需要这个market。在美国,可能会意识到人们倾向于看到结论,in fast in law. 霍姆斯重过程,以法官的立场提倡自由辩论。

书友:如果辩论能力不够? 律师本身会有重要的依据, 思考本身很奇妙。我们总是假设对方有reasoning。不去说服别人

##6. 拉斯基 Harold Joseph Laski

对社会主义很感兴趣,英国工党领袖,左倾。和霍姆斯是忘年之交。他一直给霍姆斯推荐书籍,温和地影响了霍姆斯。为了女权运动被抓。在社会主义中是温和派:不能代表人类意识,只能作为人民一部分去争取。当时美国社会对左派不支持,因为拉斯基支持警察罢工。他在美国没有市场。回到英国之后他变得受欢迎。

##7. imminently threaten immediate interference

把Burdon放到政府 “假如社会的支柱是在谎言中生活,那么在真话中生活必然是对它最根本的威胁。正因为如此,这种罪行受到的惩罚比任何其他罪行更严厉。”

##8. 开放讨论 书友:法院系统不要干涉地方行政。

脉望斋:客观来说,和信息传播速度有关,古代信息流动慢,所以统治者的顾虑不多。现在政府控制舆论的手段更高明,不是一味的封堵。

Jacky:政府主导的媒体一直推行反智主义。《我是马拉拉》中提到降低教育水平有助于管制。其中有一个片段是有一个村子里大部分人都病了,需要药物治疗。药物短缺,只好申请了一个当地国外机构的援助。有一个美国机构赠送了美国药物。当地统治者表示不满,散布谣言说赠送的药物只会让人无法痊愈,并患上其他疾病,于是村子里的病人全部拒绝治疗。

泰雅西亚斯:信息传播快也有坏处,出了官方热点新闻,国人关注5天,新的热点来了,冲淡旧热点。

脉望斋:掐断人民对哲学,文学热情。因为不能让人民反对政权。当我学了哲学,我就会知道你在胡说八道。这是孤独的思考者最大的安慰。

Fengsuo:靠立法,有契约精神,规定什么范围是可以,什么范围是不可以。

书友:中国哲学:中庸之道,静止的观念。

脉望斋: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 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Fengsuo:《25个司法大案》一书中马伯利诉麦迪逊案件,标志司法权成为制衡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第三种权力。

Yuhao: 中国古代的律法,只能叫律,不能叫法,只体现的了帝王意志。法是自下而上,律是自上而下。中国历代结合儒家和法家,儒表法里,无契约精神。

书友:英国《大宪章》的历史环境,中国也具备吗?中西文化差异是因为中国处于封闭状态,无外力想变是不可能的。若英国不进行鸦片战争。中国不可能改变。

书友:1840年鸦片战争后无改变。直到太平天国被“洋枪队”制服,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清政府开始搞洋务运动。

书友:中国政府取消农业税,标志着中国工业化。

⚠️ **GitHub.com Fall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