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Guns germs and steel — Jared M. Diamond - valleyrain-org/www GitHub Wiki
谷雨书苑第十期读书笔记 《枪炮、病菌和钢铁》 —— Jared M. Diamond 分享人:Winston Wu 2015/06/07 6:30PM
暖场诗
如果你不过是一介凡人 不要奢谈什么明晨 也别妄言此人的幸福 是否地久天长 因为世事无常瞬息万变 有如蜻蜓诡秘的飞翔 无迹可寻 ——西蒙尼德(前六世纪) If you are a simple mortal, do not speak of tomorrow or how long this man may be among the happy, for change comes suddenly like the shifting flight of the dragonfly. -- Simonides (6th Century)
##前言
###耶利的问题:
- 采集狩猎社会的代表耶利和工业文明社会的代表---作者之间有关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的对话
- 为什么强势文明发生发展在欧洲、亚洲而不是相反的非洲、美洲、太平洋岛屿?
- 文明到底是什么?文化又是什么?文明的就是好的吗?原始的、野蛮的人们比较文明的人们就不幸福吗?
- 不同种族在智力上的确有差异吗?
- 寒冷、高纬度地区的人们要比赤道上及赤道周围的人们更勤劳、更富有创造力吗? 中国 水稻种植和小麦种植的性格差异
##第一部分 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 ###第一章 走上起跑线 哺乳纲的兴盛 ---灵长目的兴盛---人总科(猿科)人属 旧石器的 I期: Oldowan technology 直立猿时期
II期 :Acheulean technology (阿舍利文化和它的乐瓦楼技术)
III期:Middle Paleolithic technology 欧洲的 Mousterian industries和其变种北非的Aterian industries 绳索和复合器出现 IV期: Upper Paleolithic technology 可能弓箭已经使用
V期: 中石器时期Mesolithic Era,也是细石器萌芽期,特别是triangles形状的、梯形trapezoids的、新月形的crescents (参考文献:林圣龙:中西旧石器文化中的技术模式的比较)
新石器时期:(Neolithic Era)
###第二章 历史的自然实验 1835年11月19日, 500+400(12月5日)个接触了现代火器的毛利人对新西兰以东80公里的查塔姆群岛(Chatham Islands)的莫里奥里人的屠杀。莫里奥里人,与世界隔绝了几百年。人民生性喜爱和平,本来在人数上占优势的莫里奥里人,被屠杀殆尽。对于毛利人来讲,这些进行式只是传统而已。 毛利人与莫里奥里人(Moriori)其实是同一个祖先。都是公元1000年左右移居新西兰的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农民的后代。但是查塔姆群岛的寒冷气候,不适合原来新西兰的农业,所以他们以采集渔猎为生。相反的毛利人,却发展出来了集约农业,和简单的农业技术与政治组织。 毛利人和莫里奥里人的历史构成了一个短小的、小规模的自然实验,用以测试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而人类13000年来的实验又是什么呢? 人类向各个岛屿进发的历史 ---一个中等的实验 波利尼西亚人在这样地理环境下,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形式,如果有某种程度的政治制度的话,从队群,到村落,到部落,社会复杂程度范围广泛。这是因为波利尼西亚各群岛之间,气候变化几乎涵盖了其它大陆的类型。 人类跨岛带过去的牲畜,岛的面积和地形,岛上的高山或者沙漠,水资源情况,有没有金属矿藏,都是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
###第三章 卡哈马卡的冲突
欧洲人与印第安人最戏剧性的冲突:
1532年11月16日,秘鲁高原城市卡哈马卡,阿塔瓦尔帕VS皮萨罗(168人的探险队)
除了马匹、火绳枪,还有什么因素是西班牙人获胜的原因呢?钢刀、长矛和匕首VS没有对这些武器防备的软垫,印第安人使用的还是木棍、石头、所以防御性护甲还是停留在这样水平。
天花又造成了印加帝国内部的虚弱和团结心的减分。
用文字来传播信息,也使印加帝国处于劣势。情报的口头传达,敌手的不了解,这是文化修养带来的不足。
##第二部分 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 ###第四章 农民能够拥有的力量 农业社会的文化VS采集狩猎社会的文化:
-
增加了职业的分化,使得管理、精神娱乐、工匠、生产者、军人、商人、运输、储藏
-
农业使得人口增加:比采集狩猎社会多出10~100倍的人口(这是因为繁殖策略的改变)
-
家畜与驯化作物的互相作用又扩大了耕种范围(7000年前的中欧里尼尔半班拉米克文化)
-
有能力支持国家、文明、和战争
我个人总结的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特点:
-
农业社会世代定居的村落社会,激发了个体信用、家族信用和道德观念的蓬勃发展;而工业社会崇尚劳动力的市场自由、崇尚个人才干 的发挥,因而只有从高度的社会组织角度,积累社会信用而不是村落社会的个人和家族信用。
-
工业和之后的社会对大脑的专业知识分化,促使无技术的蓝领工人与高级知识和技术的人群的社会分化,从繁殖策略到社会上的博弈策略。
###第五章 历史上的穷与富
很大一部分历史上的事情,就是穷与富、农民生活方式与其它生活方式的民族、不同时期获得农业生活方式的民族之间的争斗吗?
为什么苏美尔文明的两河流域今天不是人类的粮仓,而它却是农业的最早发源地?今天的粮仓地带反倒不是农业的起源地?
###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 (农业是如何起源的)
-
采集狩猎族群与农业族群真的不是一夕之间发生这样的变化的,它是经过好几个千年。因为一开始的农业族群,并不见得就比采集狩猎族群生活得自在、愉快。采集狩猎生活与农业生活,它们是竞争关系。
-
采集狩猎族群与农业族群是混合杂错而存的。当初的农业族群也是一边打猎、一边耕种的。
-
最初的粮食生产者也不一定就是定居者。迁徙式的轮作也是典型的生活方式
-
懒惰与勤奋 采集狩猎者与农业劳动者的两种品格;采集狩猎者的休闲与农民的休闲
-
寿命与健康 农民受到的天灾人祸,使得身材矮小;采集狩猎者反倒长寿、健康少疾病
书友:那剩下的时间,采集狩猎会做什么奇怪的事情吗?比如发明神话和信仰之类的。
脉望斋:采集初期,食物储存基本上靠身体储存,但是后来能够储存的食物超过了体能消耗,所以有了风干和腌制的方法。 狩猎采集时期人的运动量大,食物营养健康,所以寿命比农耕时期要长,甚至和工业社会的寿命差不多。
杏仁是怎么弄出来的? (动植物是如何被驯化的,为什么有些动植物到今天也没有被驯化) 豌豆的驯化大致在8000年前 橄榄 4000年前 草莓是在中世纪 美洲山核桃 1846年 书友:常吃热量高的植物在亚欧大陆,物种多样,适合人吃,种起来划算,收成固定。小麦只要一年,源自于亚欧大陆。
Min:土豆,玉米却发源于美洲?
KK:这本书主要理念是地理环境决定了生产什么样的粮食,两河流域地理位置优越。北美地理环境不适合种小麦,所以造成了文明落后。 麦望斋: 地理环境不好也不等于没有文明,社会化意义在于把人组织起立,有凝聚力,创造了宗教信仰。
Yuhao:通过信仰制造权威,南方宗族发达。 果实除了提供营养给种子,还提供营养给动物们以交换动物把他们带到别的区域繁殖。 植物驯化的概念: 栽种某一植物并由此有意或无意地使其发生不同于祖先的、更有利于人类或动物消费的遗传变化。 草莓适合于鸟类;橡树果实适合于松鼠;芒果适合蝙蝠;某些莎草适合于蚂蚁。
##第三部分 从粮食到枪炮、病菌和钢铁 ###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礼物 ---病菌的演变 ###第十二章 蓝图和借用字母--- 文字的演变 文字同武器、病菌和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并驾齐驱成为一种现代征服手段。 文字从其发源地向外传播,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1820年左右Cherokee Indian blacksmith Sequoyah借用英语的蓝图开始研究切诺基人的书写系统。 书写符号代表一个基本音?一个完整音节?还是一个完整的词意? 现代大多数语言使用的是基本音;如英文 语言标识符号?如中国文字、埃及象形文字、玛雅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 音节标识在古代也是很普通的。如麦锡尼时代希腊的B类线形文字。现代日本人用的假名 三种策略其实是互相混合使用的。如英文的$, %, +等。 发明这个蓝图是极端困难的。相比之下,有了蓝图,再造一个新东西,如果不需要综合实力的情形下,就显得容易一些。比如发明了互联网,下边利用互联网搞各种服务的名目。发明了轮子,把轮子安装到独轮车、双轮车、三轮车、四轮车等的革新。 乌鲁克的考古发掘验证了苏美尔人文字的发育过程。 画谜原则的发明和发现,导致文字的意义扩展。 苏美尔文字中一张弓的图形可以表示弓,也可以表示生命。如何解决二者的歧义?那就是再加上一个符号,来表示。这就是画谜原则。 用画谜原则来解决歧义,当然也可以用近似或近声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涵义,即语音符号。这样,语标、语音符号、语符就可以千变万化了。 新大陆上,位于中美洲农业地区的十几种文字,全部或大部都有亲缘关系。大多数只是部分破译。最早的约前600年, 位于墨西哥南部的Zapotec, 玛雅人的文字最早在公元292年。其符号形式虽然极大不同;但用的三种方法和原则,是一模一样的。 蓝图复制、思想传播。 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发明出来的所有其它书写系统似乎都是从一些书写系统派生出来的。这些书写系统或者把苏美尔文字或早期中美洲文字加以修改为己所用,或至少是受到它的启发而自行独立创造出来。独立发明出文字如此之稀少,一是发明文字极端困难,再一个就是苏美尔或中美洲文字或其派生文字捷足先登。 复活节岛的文字,最早发现是1851年。欧洲人1722年到达该岛。是不是岛民们从此受了启发发明了文字呢? 中国文字是前1300年,也可能更早。中国以西4000英里的苏美尔在前3000年发明文字。中国西南的2600英里的印度河河谷在前2200年。 埃及像形文字猛然出现在前3000年,没有发育过程,而且出现后就显得相当成熟。距苏美尔800英里,且常有贸易往来。 苏美尔文字的早期只是单词,并没有练成一起的完整句子,电报式的简略表达。 苏美尔人的最早记录,在最早的乌鲁克档案中,90%都是流水账。神职人员记下的采购货物、工人配给和农产品分配。再后来才有了记叙体散文、宣传资料和神话。 麦锡尼时代的希腊人记叙更是如此,根本还没有发育到散文、神话。记叙的都是绵羊和羊毛;派洛斯宫殿遗址记叙的是亚麻。 文字在早期的功能是奴役(?),因而只在神职人员和宫廷里出现。
##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 ---技术的演变 无数的事实证明了技术的出现发达了人们的需要。而不是说,有了需求才有了发明。发明之所以出现,实际是许多有好奇心的人,喜欢这里弄弄、那里弄弄的修修补补的结果。更有些发明是为了此一目的而毫无用处,结果对另一事物却大放异彩。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最开始,并不是为了音乐。使得他自己认为这一发明毫无商业价值。别人把它用于音乐的时候,爱迪生还觉得是糟蹋了他的发明,而不是用在办公室里。
机动车也是如此。马已经使用了6000年了。第一部发动机(四冲程汽化器式)于1866年由Nikolaus Otto制造出来 。力量小、笨重、高达7英尺。所以并不能取代马匹。1855年发动机的改进使Gottfried Daimler制造了第一台摩托车。等到1896年他才制作了第一台卡车。而卡车是到了WWI时候,军方觉得需要卡车。战后的大量游说,卡车才开始替代马车。
其实蒸汽机的发明并非是瓦特于1769年做出的。他只是修理Thomas Newcoman的蒸汽机,当时已经在英国生产了100多台了。而Newcoman的蒸汽机又是在英国人Thomas Savery于1698年获得这项专利之后才有的。但在Savery之前,法国人Denis Papin大约在1680年设计了蒸汽机但并没有制造。而Papin有这个主意,又是来自于荷兰科学家Christian Huygens等人。瓦特做的贡献当然不能抹杀,他把一个独立的蒸汽冷凝器同一个往复式汽缸合并在了一起。就像纽克曼一样,大大改进了蒸汽机的性能。
###第十四章 从平等主义到盗贼统治------政府和宗教的演变 道格所讲述的在几百平方英里内游荡的发尤族采集狩猎的人们的一次聚会。 政府是如何出现的?国家是如何出现的? 产生人类历史的最广泛动力起码是这些:病菌、文字、技术、政府和宗教。
##第四部分 在下列五章中看看世界 ###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历史 作者在澳大利亚寻求岩画时候的用尽饮用水而在干旱、炎热、荒凉的沙漠中行走的故事。第一支到澳大利亚由南向北探险的白人Robert Burke (职业是爱尔兰警察),和英国天文学家William Wills。 然而四万年前,澳大利亚可是人类最发达的技术领先的地域。复合工具、水运工具、打磨工具。晚旧石器技术已然出现。为什么澳大利亚到新几内亚的各个岛屿上,文化发展和技术相差如此之大呢?托雷斯海峡只把澳大利亚和其最大岛屿隔开有90英里,托雷斯海峡中最大的岛屿离开澳大利亚只有10英里,为什么新几内亚的文化和技术不能传播到澳大利亚呢?
###第十六章 中国是怎么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东亚的历史 由于东亚最早的农民所取得的成就,中国成了中国人的中国;而从泰国来到复活节岛的民族就成了他们的远亲。 ###第十七章 驶向波利尼西亚的快艇------南岛人扩张的历史 ###第十八章 两个半球的碰撞 ------ 欧亚大陆与美洲历史的比较 ###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 ------ 非洲的历史 非洲的人种多样性是任何大陆无可比拟的。公元1000年时,这里已经各自居住着白人、黑人、俾格米人、科伊桑人(Khoisan)、亚洲人。
###后记 人类史做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世界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发展发生了。
-
各大陆的提供的地理条件提供了不同特色的能够被驯化的动植物
-
技术及其传播和传播速度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
大陆内部的传播条件和速度
-
各社会内部的人口总量和和面积总合
这种地理决定论又与人类的创造力之间什么关系呢?人只是地理决定的产物?当然也不是!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没有自主的经济,那样耗资巨大的事业又能维持多久呢?比较今天,GCD不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吗?国家的统一行动,资金很大但限制了个体思想和技术的发展 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服务于法国的Duke Anjou,改事葡萄牙国王,提出计划,遭到拒绝,转求于Duke Medina-Sedonia,遭到拒绝;再求于Medina-Celi伯爵,依然遭到拒绝;最后求助于西班牙国王和往后。第一次拒绝后,第二次终于同意了。 欧洲分裂的结果,一眼可以看到!比较中国的集中精力办大事,谁有优势、长处呢? 显然对于创新,中国不占优势;对于模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中国GCD很在行。但是工业化了以后,支撑社会的是生产制造?还是市场优化?还是改革创新? 动态的市场优化 不停顿的改革创新 最后生产制造,能否竞争而不败于全球化的浪潮?
中国的地理隔绝,阻断了与其它优秀文明的交流 中国海岸线的问题:不适合港口的开发在历史上,造成了中国的内敛性格。 巨大的统一力量使得专制君主的一个错误决定也造成巨大的社会差异。 文化因素: 现代标准键盘的演变胜出(第十三章),何以贝尔的晶体管造成日本的电子工业复杂发展。 关于英雄创造历史: 希特勒的故事、毛的故事、 托马斯卡莱尔的观点VS奥拓。冯。俾斯麦的观点
结尾讨论:
Yong:这本书的观点是说枪炮,细菌和钢铁是西方征服南美国家的武器,强盛文明都发源于少数几个适合农业耕种和能够养殖少数几种牲畜的地区。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发展其他的如军事。不是很认同这种地理决定论。例如东亚的农业发达,但是没有走出去,西班牙海军横行世界的时候,郑和下西洋确实砸钱买吆喝,狂扔GDP,却没有多少回报,明朝航海投资失效。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很行无忌,数百人进犯,却骚扰得江浙一带苦不堪言,戚继光却只能建海上长城抵御倭寇,攻守之势差异很明显。
KK:自然地理对早期人类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加入了文化和政治的原因,所以历史各不相同。地理—文化—历史。
Tanya:回答Yong的问题,对比西方列强,中国在历史上士农工商,抑制商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是出去宣扬国威(显摆),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意思。西方列强商业社会对比中国古代农业社会。
Julia:历史是循环的。
脉望斋:四大文明是中国的观念。河流带来文明,文明到一个程度,经济到一定规模就会有满足。中国自给自足,地理环境好,生态平衡,所以封闭起来不是问题。
###附: 诗歌解析和讨论(谷雨微信群线上讨论)
Kelly:首先,诗人西蒙尼德是古希腊诗人,存留下来的作品也不算太多。大背景处于希腊和波斯战争频繁的时期。
其次,有些书友觉得诗本身有些悲观。我觉得不悲观,他在很平静的给人正确的生活建议,因为在某些条件环境的限制下,过多对未来抱有期待是的确没什么大益处啊。并且在当时希腊的环境下,人类抵抗自然的能力也弱,阶级划分清晰,不像现在的社会,如果我们想要什么可以努力去争取。
第三,我较偏向他只是单纯的对未来的不可知一种情感和哲学上的感叹吧。 虽然肯定是基于经常感受到战争。他自己也只是一介凡人,并没有那些英雄们力挽狂澜的能力。日常生活在时代面前就是微不足道,明天和愿景,不值得过分期待。
和庄子有点异曲同工 我给大家摘来看看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30)。方其梦也(31),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32)。君乎、牧乎,固哉(33)!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34)。
“梦见饮酒作乐的,清早起来不免遇事哭泣;梦中痛哭伤心的,早晨却快乐地奔逐于猎场。在梦中,不知道正做着梦。甚至于在梦中做梦还自以为清醒,去占算那梦中的梦境,醒来后才知道是梦。只有彻底清醒的人,才知道这一切都是一场大梦吧!愚人自以为聪明,暗中以精明自得。君君、臣臣、……固陋呀!孔丘和你,都是梦;我说你是梦,这也是梦。这些话,都称为“吊诡”。
Min:这诗有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感触,都表现动荡年代。同一个时代,即使是不同的地区,还是会有这样类似的感触。 Rex:英文版更容易理解,中文译版用词太文艺,喧宾夺主,诗人是在给贵族阶级的纵欲和欢乐泼冷水?
Kelly:单纯的泼冷水我倒是不赞同的。我推理来看,诗人本身是贵族,应该代表贵族阶级的利益。古希腊的阶级分为贵族平民奴隶和女人,有学问或能接触到知识的大部分为贵族,有些平民也能接触到知识,但是大多通过戏剧。 Weihan:不过,在苦难的时期,不正是希望让人有继续下去的动力?从这个角度讲,不知道这首诗是为了正面影响当时的社会,还只是诗人表达一下自己的低落情绪。我觉得是后者,另外,贵族阶层通常是积极向上的,是社会的领导者。这个阶层可能不便将一首对未来充满迷惘的诗编入发给平民的“宣传册”。 Mary:诗里面是哲思,知天达命而已。 Weihan:诗是否代表当时普遍的思潮或宣传舆论,还是只是个人抒发? Eva:人生无常是常态,不是悲观的态度,认识到这点会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活在当下,也有些中国式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