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y_period_china_10yrs_swgao - ookui/invest GitHub Wiki

对高善文《十年之痒》的总结与思考

Initate: April 2013 Update: August 2015

产能周期主导中国中期波动模式

中国是一个赶超型经济体,支持经济增长点主要力量是资本或者产能的形成,产能周期主导了目前中国的中期波动模式。

一个完整的产能周期大概是10年:开始于产能短缺局面出现,经过产能的大量兴建与集中释放,最后止于产能过剩局面出现。回顾中国过去20年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周期: 一个完整的产能周期大概是10年:开始于产能短缺局面出现,经过产能的大量兴建与集中释放,最后止于产能过剩局面出现。回顾中国过去20年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周期: * 第一轮:1992~2001 * 第二轮:2002~目前

实体经济比较

<style type="text/css"> .tg {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0;} .tg td{font-family:Arial, sans-serif;font-size:14px;padding:10px 5px;border-style:solid;border-width:1px;overflow:hidden;word-break:normal;} .tg th{font-family:Arial, sans-serif;font-size:14px;font-weight:normal;padding:10px 5px;border-style:solid;border-width:1px;overflow:hidden;word-break:normal;} </style>
实体经济比较(按发展循序) 第一轮周期(1992~2001) 第二轮周期(2002~目前)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速 (YoY) 高点均超过20%,此前则在10%左右(1993~1994,2003~2004分别达到是局部顶峰)
经济 (实际GDP) 和工业增长速度 1992年后出现快速上升 2002年后出现快速上升
经济过热问题出现
通货膨胀率1994年到达阶段性高峰(一度超过20%) 通货膨胀率2004年到达阶段性高峰(2008年也是高峰,刺激?)
经济过热导致基础设施供应紧张 1994年发电设备利用率达峰值 2004年发电设备利用率达峰值
接着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新产能开始集中释放 1995-1997对外贸易盈余急速增加(1998年贸易盈余占GDP超过4%) 2005-2007对外贸易盈余急速增加(2007年贸易盈余占GDP接近7%)
产能释放导致就业改善,私人部门消费开始加速增长 私人部门消费1995年开始加速增长 私人部门消费2005年开始加速增长
产能集中投放完成后,总需求回落 1996年,经济呈现“高增长,低通胀” 2006年经济呈现“高增长,低通胀”
经济步入产能普遍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的调整阶段 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中国出口增长率急速下滑,经济内交外困 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中国出口经历非常显著下滑

实体经济周期对资本市场的表现的影响:1)在经济高增长、低通胀以及对外贸易盈余大幅上升到1996-1997,以及2006-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出项了以估值中枢上升为特征的普遍上涨,同期企业利润的增长也很惊人; 宏观政策比较

宏观政策比较 第一轮周期(1992-2001) 第二轮周期(2002~目前)
宏观调控、货币紧缩 1994 2004
积极财政政策、鼓励信贷投放来刺激经济 1998 2008

资本市场规律总结:

  • 产能短缺、经济过热时:实体经济对资金需求量大,市场估值很难上升,非常不利于大牛市形成;
  • 周期由盛转衰时:企业盈利、贸易盈余和经济政策均支持大规模资产重估;
  • 经济周期后期:产能普遍过剩,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长难以有好的表现,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强,这时刺激性货币政策也会支持市场的重估。

高在2010年6月对当时所处阶段的判断:可能处于这一轮的末端,新一轮经济周期还没有开始。目前阶段,经济产生贸易盈余的能力很难大幅上升,新的产业群的出现还需要一定时间,非常激进的货币刺激也不现实。即使一两年内新一轮周期能启动,但周期前期,因为产能的短缺和经济过热,资本市场的估值中枢也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产能周期中的不同主导行业

每轮产能周期,都会出现不同的主导性行业,并且从进出口角度看,也许还伴随着行业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变迁。

  • 1996-1997年:贸易盈余急剧增长过程中,纺织业贸易盈余增长惊人;
  • 20006年后:钢铁业增长惊人,是本轮中的支柱产业; 可以从政府的产业政策看出每轮周期中的落后产业:

image

也可以用进口替代指标来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脉络。对于进口品的挤出,行业增长就会超越经济的成长;相反,如果行业已经实现出口导向,说明产品已经具有国际竞争力,赶超空间有限,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出口市场的增长。这样的产业不大可能是新经济周期中高成长的主导型产业。

十年周期的遗产

十年周期产生了很多遗产:

  • 1990年代显著的遗产是大量的银行坏账,2000年代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所暗含的坏账风险;
  • 资产价格泡沫
    • 90年代:股票市场泡沫;
    • 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高估、房地产市场泡沫;
  • 刘易斯拐点:本轮周期特殊遗产
    • 刘易斯拐点:低端劳动力全面短缺的局面已经出现;
    • 劳动力全面短缺可能导致:
      • 日本:劳动生产效率提高,此后一段时间内(日本约10年),劳动力短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仍然可以控制,经济仍有可能有较好表现;
      • 德国:劳动生产效率进步没有出现 → 1)整个经济潜在增长速度系统性下移;2)通货膨胀水平系统性上升;3)经济体内部,劳动报酬占GDP比例上升,制造业萎缩,私人消费比重上升,服务业比重上升;4)制造业内部,经济沿技术复杂程度链条比较快地向上爬升。如果产业链不能够实现快速向上爬升,经济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 中国呢?(个人认为:中国生产率还在提高,技术人才充裕,不会陷入停滞不前,期望从改革中获得惊喜。)

对于为什么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解释如下(以美国为例):

  • 经济增速开始下降时,从政府决策部门到企业和住户都没法及时认识到这点,他们仍然追求较高水平的增长率,导致严重偏离自然规律,中间必然伴随动力不足。
  • 美联储见增速下降,则马上刺激(为什么呢?美联储不是以控制通胀为目标的吗?很大程度是政治问题,《断层线》有很好的解释),越刺激越背离,因为经济不需要过量的货币,接着就形成了非常大的泡沫(如房地产泡沫);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经济下行期间的通货膨胀是政府行为导致(但是此阶段,不刺激又靠什么方法呢?或者说是刺激有度,结构转型?)。

目前中国所处的状况与思考

高的对2010年下半年的展望与预测对于现在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处在2013年4月这个时点,应该做 什么判断呢?

CPI已经低于3%,通胀压力不大,经济增长速度从2012年的泥沼中开始慢慢恢复。但现在是上一个周期的末端还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仍旧以产能观点来看的话,应该还是处于周期的末端,总体上产能还是过剩的,并没有出现产能短缺的迹象。考虑支柱产业,煤炭/钢材/水泥/光伏等都处于过剩状态,消解此类过剩只有两种方法:1)产业整合;2)出口。产业整合正在进行,出口不能控制。如果产业整合能在一两年内完成,出口也在未来一两年有所好转,则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上升将在1年左右,具体看实体经济的恢复。我想,在今年三四季度的时候,政策偏向和实体经济的可见度等都可以支持对未来更明确的判断。

国内状况:

  • 领导换届,13年不会有大的刺激动作,基建投资增长缓慢;
  • 房地产限购政策风声大,但是地方细则实行有困难,大城市房地产上涨趋势明显,刚需未得到满足,估计房地产投资仍旧会以一个比较快的速度增长。
  • 对于上游行业,如煤炭、钢铁、玻璃等过剩行业,仍旧会调整,13年前3Q估计不会有重大改变。
  •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关注人行的货币政策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城镇化与改革;
  • 值得关注的新兴产业:医疗、消费升级、互联网、高端制造

国外状况、出口

  • 美国和日本经济都有所恢复,美国的QE3和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
  • 欧洲仍然处于尴尬的境地,经济增长和财政紧缩的矛盾没有解决,犹如定时炸弹。
⚠️ **GitHub.com Fall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