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_bigdata_industry - ookui/invest GitHub Wiki
相关标的:鹏博士,网宿科技,光环新网,用友网络,浪潮信息,中科曙光,星网锐捷,华胜天成
服务器厂商 (HP, Dell, Lenovo, IBM) + 基础软件厂商(IBM, VmWare) --> 资源型服务商(中国电信,移动,联通)--> 专业化服务商 (光环新网,电信通,世纪互联等) --> 客户(FB, BAT,Sina,Dangdang等)--> 互联网用户。互联网巨头有时也与资源服务商角色相似,自己建机房。还有像Amazon等提供IaaS或者谷歌等提供SaaS的公司也直接服务于各种互联网公司或者企业客户。
Server: 参考 Server Industry
参考:
中国Internet有10大骨干网:
-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63网):已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州市,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全国联网工作基本完成,国际出入口信道带宽711Mbps,已建成连接省会城市的155M宽带骨干网,今年内骨干网速率将达到2.5G。
- 关于163网和169网的:163网开始设计的时候着眼于Internet,而169网着眼于Intranet。后来电信将163网和169网并网,主要在物理连接层面,但是用户接入号仍旧保留了163和169。后来电信拆分,北方归于网通,南方归于电信,但是163和169号两家仍共用,造成了很多麻烦;
- 后来电信保留163接入号,网通保留169接入号(后网通并入联通),实际上原来的163网和169网已经合并后背按地域拆分了,即名义上电信保留了163网,实际上既有原来的163网部分,也有原来的169网部分。网通(联通)也一样。
-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1993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兴建“金桥”、“金卡”、“金关”工程,简称“三金”工程。“金桥”工程是以卫星综合数字网为基础,以光纤、微波、无线移动等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是一个连接国务院、各部委专用网,与各省市、大中型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联结的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可传输数据、话音、图像等,以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EDI)为信息交换平台,为各类信息的流通提供物理通道。中国金桥信息网由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由原电子工业部下属吉通通信有限公司承担建设、运营和管理。
- 1994年1月12日,吉通由电子工业部发起成立,主要由电子部系统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参股组建,包括彩虹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国投电子公司等30多个股东单位。
- 2001年10月,电信南北拆分的方案出台。吉通与原有网通合并后组成新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意味着金桥网已经转由网通管理(后合并到联通)
- 中国联通计算机互联网(UNINET):面向ISP和ICP,去年骨干网已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网络节点遍布全国230个城市。国际线路带宽55Mbps。
-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广电总局、铁道部、上海市共同联合,利用广播电视、铁道等部门已经铺设的光缆网络,连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第一期骨干网建设将于2000年三季度完成,届时将覆盖东南15个主要城市,全程8000公里,最高速率可达40Gbit/s。 国际线路带宽377Mbps。
-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最近批复成立,是面向社会党政机关团体、企业集团、各行业单位和各阶层公众的经营性互联网络,主要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 中国铁通互联网资源不包括在CMNET中
- 2004年ChinaNet2(CN2)启动,中国电信第二张全国骨干网
以上6个互联单位为经营性互联单位,下面4个互联单位为公益性互联单位。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联网的国内高校已达100多所,已建成64Kb/sDDN专线连接全国八大区网络中心的主干网。国际线路带宽12M/s。
- 中国科技网(CSTNET):连接全国各地45个城市的科研机构,共1000多家科研院所、科技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上网用户达40万人。国际线路带宽10M/s。
- 中国长城网(CGWNET):军队专用网。
-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最近批复成立,是非经营性的、面向全国外贸系统企事业单位的专用互联网络。
2008年电信重组:中国大陆6家电信业国有企业合并为3家,其合并为发放三种制式的3G牌照铺平了道路。
- 中国移动:由原中国移动和中国铁通合并而成,包括原中国移动的GSM业务及原中国铁通的固网电信业务,对应3G牌照为中国自行研究的3G制式TD-SCDMA。
- 中国联通:由原中国联通的GSM业务及中国网通合并而成,包括原中国联通的GSM业务及原中国网通的固网业务,而原中国联通的CDMA业务则并入新的中国电信。对应3G牌照为WCDMA。
- 中国电信:在原中国电信固网业务的基础上并入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及中国联通的CDMA移动通信业务而成,对应的3G牌照为CDMA的升级版本CDMA2000。
这使得中国大陆只剩下三家基础电信服务商,每个都有3G、2G和固网服务。
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现状:
经过2008年的重组,我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单位由10家变成了7家,分别包括3家经营性互联单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4家非经营性互联单位——教育网、经贸网、长城网和科技网。原中国卫通的互联网资源并入中国电信,原中国网通的互联网资源并入中国联通,原中国铁通的互联网资源并入中国移动。时至今日,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整合工作尚未全面完成。中国电信互联网预计仍以普网ChinaNet163和精品网CN2为主;中国联通互联网将以普网169、精品网CNCNET为主,165网整合方案待定;中国移动互联网以CMNET为主,中国铁通互联网资源或整合或独立运营。
以前的老资料里面都未包含__“奔腾一号”__骨干网,但其实“奔腾一号”骨干网是国内第四大骨干网络,拥有路由长度为32000公里的全国骨干光纤网,可以通达的全国所有省会城市(西藏拉萨除外)。奔腾一号骨干网原属于广东军区,之后被中信网络购得,再后来给长城宽带使用,截止到2013年,长城宽带被鹏博士整体收购。
历史:
- 2000年,中信泰富耗资20亿元从广州军区支援国家办公室购得“奔腾一号”光纤骨干网,长3.2万公里,计划建设22万公里,20%股权由母公司中信集团持有。同时,中信拥有的中信国安投资建设的有线电视网遍布全国,拥有入网用户732万,覆盖人口2.1亿。中信泰富意欲通过购入“奔腾一号”为内地的广电网络提供接入,成为真正的宽带运营商,但由于没有“基础运营商”牌照,“奔腾一号”不能展开电信业务,中信泰富在各地的广电网络大多依靠网通和联通接入,最后一公里受制于人。
- 2000年11月,中信泰富以18亿元从母公司中信集团手中购得中信国安信息产业集团50%的相对控股权,其中6亿元为中信泰富给予中信集团的计息贷款,用于国安收购有线电视网络。国安集团持有上市公司中信国安(000839)69.8%股权,中信泰富通过出资控股国安集团从而拥有了中信国安手中的大量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具备电信业的城域网和地区接入网。依靠中信泰富提供的资金,短短几个月,中信国安又收购了一项电讯系统集成业务,并收购了光大通信公司。中信国安投资建设的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有河北省49%股份、安徽省有线电视干线网49%股份,在沈阳市49%股份、武汉市49%股份、长沙市49%股份,等全国19个省市拥有入网用户700万户,覆盖5000万户。
- 2001年6月,中信泰富以1美元认购了董事局主席荣智健手中“奔腾一号”骨干光纤网20%的股权,同时承担共3.19亿港元之股东贷款。中信泰富手中的股权增加到80%,其余20%由母公司中信集团持有。
- 2002年1月,中信泰富将手中持有的80% “奔腾一号”骨干网股权以16.25亿转让给母公司中信集团,并获得6年期的认购权,可于外商允许参与中国电信业时,以成本价向中信香港回购奔腾一号所投资的电讯项目。中信泰富退出电信业务之后,中信集团将在现有的电信业务基础上继续投资,并预期电信业务的盈利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中信泰富退出原因是:“百分之百内资才能领牌照”。
- 2002年11月,6月初,北京中信取代了中信泰富,与中国卫星通讯集团达成成立合资通讯公司的初步协议,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牌照。
- 长城宽带:2002年4月中信集团注资长城宽带6.67亿,后又投入10亿元。[长宽总经理孙子强:之前,长城宽带全部使用电信的骨干网;2003年中信集团入股后长城宽带一半使用奔腾一号一半使用电信;预计到2003年年底,电信骨干网使用比例降到20%;预计到2004年电信骨干网的使用比例更低。但是国际出口还是租用电信和联通]
- 长城宽带成立于2000年4月,大股东长城集团,是我国宽带驻地网建设的首创者,也就是俗称的"宽带最后一公里"的接入者。经过两年的建设,长城宽带已经成为与有线、电信、网通同列的宽带著名品牌。在广州、深圳等重点开发城市,长城宽带的经营已经颇具规模。
- 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是由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000066)、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000021)联合投资设立的高科技网络公司,三家的股权比例分别为70%、15%、15%。
- 中信2012年注资是以现金的形式,认购长城宽带向其定向发行的股份,总共注入资金66666.7万元,并且其中6亿元在中信登记为长城宽带的股东后12个月内支付,余款在两年内付清。新股发行后,长城宽带的股权比例变为中信持有50%,是第一大股东。长城科技持有35%,长城计算机持有7.5%,深圳开发科技持有7.5%。而长城计算机和深圳开发科技同时也是长城科技的子公司。
- 2010年4月,中信网络以3.24亿元的代价受让50%的股权和全部债权,由此得以100%控股长城宽带。
- 2011年底,鹏博士斥资__10.8亿元__从中信网络手中竞得50%股权和4.84亿债权(2010年4月,鹏博士竞购长城宽带50%股权,但由于中信网络行使优先购买权,以3.2亿元横刀夺爱)。
- 2012年12月13日,证监会同意公司以不高于__7.5亿元__的价格购买中信网络持有的长城宽带50%的股权。至此,鹏博士取得了属于中信集团的国内第四条骨干网奔腾一号的__运营权__,鹏博士成为拥有全国固网运营商牌照的第四大电信运营商(还有三家为电信、移动、联通),成为民营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的第一家。
- 截止2013年,在运营过程中鹏博士对奔腾一号骨干网进行了合理的改造,以不超过2亿元的价格使得网络带宽达到1.6T,城市间带宽可达100G,而入楼带宽也平均可达百M,并且上下行对称。
- 2013年12月,中信集团拟以股权转让款不低于3亿元的对价且不低于转让股权的评估价格(以两者中较高的价格为准),向鹏博士转让中信网络10%股权。中信集团拟以股权转让款不低于3亿元的对价且不低于转让股权的评估价格(以两者中较高的价格为准),向鹏博士转让中信网络10%股权
有些厂商既是宽带分销商(如IDC提供者),也是宽带接入提供商,如鹏博士。一般宽带分销连接电信运营商与各带宽需求企业,而宽带接入商连接宽带提供者(如电信运营商和专业服务商)和个人需求者。
目前国内知名互联网综合服务商主要有:电信通(A股上市公司鹏博士于2008年初全资收购了电信通)、世纪互联、长城宽带、方正宽带、网宿科技、光环新网。
Question:中信电讯 (1883 HK)的母公司中信集团控制了哪一部分资源?
我国宽带接入市场可以分为基础运营商宽带接入市场和专业运营商宽带接入市场:
基础运营商宽带接入市场 | 专业运营商宽带接入市场 | |
---|---|---|
个人用户 | 面向个人的基础运营商市场 | 面向个人的专业运营商市场 |
商企用户 | 面向商企的基础运营商市场 | 面向商企的专业运营商市场 |
光环新网 (Sinnet, 300383 CH) 招股书 :2009年基础运营商和专业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比各为84.5%和 15.2%。专业运营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更能满足商企用户需求,因此大部分面向商企用户,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2009年专业运营商面向商企用户宽带接入市场规模达175.9亿元,而专业运营商总规模为196.3亿元,面向商企用户宽带接入规模占总规模比重接近90%。2009年北京专业运营商宽带接入规模32.7亿元,占全国16.7%。
中国2010-2013年宽带接入专业运营商面向商企客户的市场规模为:203.5亿,226.7亿,246.7亿,和263.1亿元人民币。
云有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典型的是Windows Azure Platform,亚马逊的AWS,Salesforce以及国内的Alibaba,用友伟库等。
根據IDC統計,中國對資料安全性敏感度較高的政府部門將以私有雲為主要部署模式,銀行、電信等大型企業也將大規模建設自己的私有雲。2013年中國私有雲市場規模達10.9億美元,到2017年有望增長至27.3億美元,CAGR達28.1%。
Gartner研究資料顯示,2013年全球廣義雲服務市場規模達1307億美元(包括相关的硬件软件?),同比增長18.6%,預計2017年將達到2442億美元,4年間複合增長率達16.9%。而以I/P/S為代表的典型雲服務市場規模2013年達332億美元,同比增長41%。從地區分佈來看,美國(50%)、西歐(23.5%)、日本(4.5%)及亞太地區佔據絕大多數份額,但西歐及日本份額緩慢下滑,而中國(3%)及其他新興經濟體份額逐步上升。
根據IDC預測,2013年中國以I/P/S為代表的典型雲服務市場規模達9.85億美元,同比增長41.9%,占全球比重僅為3%;整體广义云服务市场規模達27億美元,占全國整體IT支出比重達10%。分模式來看,2013年中國SaaS、PaaS和IaaS市場規模分別為2.49 億、0.89 億和6.47億美元,全球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1%、5.6%和7.1%,與美國市場不同的是,中國公有雲Iaas占比最高,達65.7%。預計到2017年國內雲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69億元美元,2013-2017年CAGR達26.3%,I/P/S為代表的典型雲服務市場規模達26.48億美元,同期CAGR達28.1%。雲計算支出占國內整體IT比重將進一步提升至15%。
在美國雲計算發展進程中,IaaS率先爆發,全美前5大IaaS服務提供商中Amazon是互聯網巨頭,Rackspace、Verizon和Centurylink是電信運營商。Amazon近5年收入一直保持45%以上的增長,公司在全球有28個資料網路,估計其在全球有超過150萬台伺服器。
由於下遊客戶對計算及存儲等基礎雲計算服務需求強勁,IaaS在中國增長空間非常巨大,吸引國際大佬Amazon、Microsoft等公司殺入中國市場.
Google App Engine, Salesforce, Heroku, Engine Yard, Microsoft Windows Azure
中国公有云目前处于培育阶段。
2013年全球應用軟體市場規模為1300億美元,估計SaaS模式在應用軟體中的佔有率已達17%,其中CRM、ERP 分別佔有41%、12%的份額。全球SaaS龍頭企業為Salesforce,目前在CRM中已佔據14%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