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 - luoshanjun/monstersofchina GitHub Wiki
1. 海鹞
- 《宣室志》:薛嵩镇魏时,邺郡人有好育鹰隼者。一日,有人持鹰来告于邺人,人遂市之。其鹰甚神俊,邺人家所育鹰隼极多,皆莫能比,常臂以玩,不去手。后有东夷人见者,请以缯百余段为直,曰:“吾方念此,不知其所用。”其人曰:“此海鹞也,善辟蛟螭患,君宜于邺城南放之,可以见其用矣。”先是邺城南陂蛟常为人患,郡民苦之有年矣。邺人遂持往,海鹞忽投陂水中,顷之乃出,得一小蛟,既出,食之且尽,自是邺民免其患。有告于嵩,乃命邺人讯其事,邺人遂以海鹞献焉。
珞山君注
《旧唐书·薛嵩传》云:“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其祖父正是东征高句丽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东夷则是指包括高句丽、契丹等在内的生活在中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和番邦,唐代曾设置东夷都护府来对他们进行管理。东夷地区盛产猎鹰,常常将其作为对唐廷的贡品,这在文学作品和史籍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元和年间窦巩的《新罗进白鹰》诗:“御马新骑禁苑秋,白鹰来自海东头。汉皇无事须游猎,雪乱争飞锦臂鞲。”又如《册府元龟·外臣部》关于渤海国献鹰的记载:“开元十年十一月辛未,渤海遣使其大臣味勃计来朝,并献鹰。”
在东北历史上最有名的猎鹰当属海东青。《三朝北盟会编》载:“又有俊鹘,号海东青者,能击天鹅,人既以鹘而得天鹅,则于其嗉得珠焉,海东青者出五国,五国之东接大海,白海东而来者,谓之海东青。”《辽史・道宗一》载:“夏四月辛未,禁吏民畜海东青鹘。”因海东青十分珍贵,故而辽代皇室将其作为御用猎鹰,禁止吏民畜养。不仅如此,辽代统治者还向女真各部落逼要海东青,让各部落不堪重荷,成为金起兵灭辽的导火索。这就是所谓“辽金衅起海东青”。海鹞,这种能击杀蛟龙的猛禽,大概正是此物。
2. 云梦神鹰
- 《幽明录》: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辩其形。鹰遂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
珞山君注
李白《独漉篇》云:“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便是用了云梦神鹰的典故。此鹰心气极高,不屑于山鸡野兔之类的猎物,看着同类竞相擒捕,只是伸着脖子瞪着眼睛看而已。可谓“潜龙勿用”。一旦起飞冲天,必捉得鹏雏。《逍遥游》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已是神物,而此鹰能降服大鹏,正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