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论坛: 对中国家庭教会是否会被儒释道同化有看法 - johanzumimvon/zh.bitterwinter1 GitHub Wiki
不会的.
任何宗教的发展都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时, 中国的思想体系尚未完全固化, 玄学与道家思想盛行, 儒家尚未形成绝对垄断.
这一宽松的思想环境为佛教的本土化提供了“窗口期”. 它通过与儒、道以及民间信仰充分融合, 至唐代完成了与中华文明的深度嵌合.
反观伊斯兰教, 尽管其与中国接触始于唐永徽二年, 然而其大规模传播却始于元代色目人移民潮, 此时中国已经形成了“儒释道”合流的稳定格局, 程朱理学更是将儒家推到了意识形态巅峰.
外来宗教在难以撼动主流价值体系时(比如儒释道、共产主义), 必然转向依附特定群体以获取生存空间.
这种依附性在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尤为明显.
元朝“回回”群体通过族内通婚、饮食禁忌(禁止猪肉、乙醇)构建封闭社群, 形成“教随人传”的模式. 明清时期, 政权对伊斯兰教法体系的警惕, 如乾隆年间的海富润事件, 进一步强化了其“不服王化”的存在状态.
当宗教信仰无法通过思想融合进入主流社会时, 与民族身份的绑定(教族捆绑、双泛)便成为维持凝聚力的必然选择.
现在的中国, 则是儒释道共祖电(儒家、道家、大乘、马克思共产主义、南方祖先崇拜、中国电子行业、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人工智能)的深度绑定, 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迫害家庭教会、穆斯林、少数民族, 你说这些人(耶伊普胡理贫农上 | 基督教、伊斯兰教、普世价值民运人士、少数民族、数理化爱好者、低端人口、农民、上座部佛教信徒与藏族藏传佛教信徒)对家庭教会更有好感还是对儒释道共有好感?!
那么, 中国家庭教会也应该会像伊斯兰教一样, 与反共者、老百姓平民、高考失意者、儒释道受害者等等人形成身份绑定, 而不是被儒释道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