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铳 - johanzumimvon/Johan-zumimvon-Christianity GitHub Wiki

名称

质量点武器,亦名【光粒】,【光粒武器】,【相对论武器】,【爱因斯坦武器】,【einsteintelum】,【エイㇴㇲテイㇴテルㇺ】,【星际铳】,【恒星铳】,【爱因斯坦铳】。

原理

爱因斯坦武器,是结合经典力学中的动能公式 $\mathrm{E_{k}=\frac{1}{2}mv^{2}}$ 以及狭义相对论中的 $\mathrm{m_{v}=\frac{m}{\gamma}}$ 、 $\mathrm{E=mc^{2}}$ ,製成的极其恐怖的动能武器。爱因斯坦铳可以摧毁一切在路上的物体。

其中, $\mathrm{\gamma=\sqrt{1-\frac{v^{2}}{c^{2}}}}$

此教育体系中的γ值恰好是维基百科等等教育体系的γ的倒数,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分式颠来颠去引起的出错,由此带来的不便请诸位原谅我。

这样,其动能净值遂为

$\mathrm{E_{k}=\frac{1}{2}m_{v}v^{2}+(m_{v}-m)c^{2}}$

趋于光速

趋于光速的时候,设其速度为v=c−d,则有

$\mathrm{E_{k}=\frac{m}{2\gamma}v^{2}+(\frac{m}{\gamma}-m)c^{2}}$

$\mathrm{\gamma=\sqrt{1-\frac{c^{2}-2cd+d^{2}}{c^{2}}}\approx\sqrt{\frac{2d}{c}}}$

假设d=1m·s⁻¹,m=1kg,则有

$\mathrm{\frac{1}{\gamma}\approx12243}$

$\mathrm{E_{k}\approx6122c^{2}+12242c^{2}=18364c^{2}\approx1.65\cdot10^{21}J}$

这么强大的能量,已经接近地球上的天然气总共可提供的能量的 $\frac{1}{4}$ ,如果速度再快一些,比如达到(c−0.01m·s⁻¹),就足以在地球上造成陨石坑,如果足够接近光速,则可以摧毁地球甚至摧毁太阳。

能量足够大的爱因斯坦武器,其进入太阳的时候,先是穿过日冕,之后是色球层,之后是光球层并开始毁灭恒星,之后彻底搅翻对流层,之后相当于炸掉辐射层,之后核反应区先是压力骤增,反应突然加快,引爆核反应区,然后整个太阳就变成超新星的样子了。

由于恒星可见度很高,所以爱因斯坦武器常常用于毁灭暴露了坐标的弱小文明。但是对于已经殖民到多个恒星系甚至流浪行星的文明,爱因斯坦铳的使用则是无效的。

用途

光粒是一种宇宙中的高等文明用来清理其他暴露了坐标的弱小文明的工具。但无效于已经建立系外殖民地的文明。

描述

光粒也被称为质量点,是一类体积小,但速度十分接近光速的物体,是一种高效而低廉的太空清理工具,和二向箔一样常用于黑暗森林打击。

但缺点是存在打击死角,如果目标星系中存在类似于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那样的气态巨行星,则该文明极有可能以此作为掩体来逃避打击。基于此缺点,人类制定并实施了掩体计划,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背面建造太空城以逃避未来的打击。这也是歌者后来改用二向箔打击太阳系的主要原因。

原理

本打击方式的原理为利用相对论效应的放大质量,通过将小体积物体加速至极端接近光速而获取高动能。

在用于对于恒星系的打击时会快速击穿恒星色球层、光球层、对流层、辐射层,引爆核反应区,迅速降低内部辐射压,恒星内核物质会在核心压力的挤压下喷出,造成恒星爆发。通过恒星爆发产生的巨量辐射以及强光热从而毁灭该星系中存在的文明。

技術实现

由于氢是恒星的主要成分,氢可以还原氧化钨、氧化钽,也就是

Ta₂O₅ + 5H₂ ══ 2Ta + 5H₂O

WO₃ + 3H₂ ══ W + 3H₂O

Re₂O₇ + 7H₂ ══ 2Re + 7H₂O

所以爱因斯坦铳会使用钽、钨、铼这样的高密度的难熔金属的块状物作为材料。

迹象

目前来看,暂时没有无缘无故的超新星爆发,但依然要居安思危。

防范

生於懮患, 死於安乐, 居安思危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在摇篮裡!

其实,爱因斯坦铳是一种技术低,难以防范的武器,掩体技术仅仅是权宜之计。解决光粒问题的最佳方案是加强对航天技术的投入,在多个恒星系建立人类殖民地,甚至通过高科技使人类获得抗辐射、耐高温、耐低温、夜视能力等等优良遗传性状,使得人类可以生存于远离恒星的流浪行星。哪怕十年百年以内航天技术是亏本的,努力投入航天技术,也远远好过天天在互联网上内斗。

在互联网上内斗,天天用各种各样的网络语言呐喊,天天恰饭,天天放烟花爆竹,只会更早地暴露太阳系的坐标位置,加速太阳系被光粒的毁灭。

虚构世界中的描述

您知道,187J3X1正处于像太阳一样的稳定期,也就是主序星阶段,是绝对不可能成为爆发成新星的。而且我们观测到了它被摧毁的过程:一个接近光速的物体击中了187J3X1,那东西体积很小,他们把它叫做光粒,它穿过恒星外围气层的那一瞬间才从尾迹被观测到,光粒虽然体积小,但由于十分接近光速,它的质量被相对论效应急剧放大,击中目标时已经达到187J3X1恒星的八分之一,结果立刻摧毁了这恒星,187J3X1的四颗行星也在爆炸中被汽化。

灾难发生时,三体行星正处于一个稳定的恒纪元中,围绕着三星中的一颗恒星运行,轨道半径约0.6天文单位。恒星被光粒击中后,光球层和对流层上被击出一个巨大的裂孔,孔的直径达五万千米,可以并排放下四个地球。不知是偶然还是攻击者有意为之,光粒击中恒星的位置正在行星运行的黄道面上。从三体行星上看去,那个太阳的表面出现了一个光度极强的亮斑,它像熔炉的大门,太阳深处的强辐射通过裂孔,穿透光球层、对流层和色球层,直接照射到行星上。暴露在光斑下的那个半球之上,处于室外的生命在几秒钟内就被烤焦。接着,恒星内部的物质从裂孔喷涌而出,形成了一股五万千米粗的烈焰喷泉。喷出的太阳物质温度高达上千万摄氏度,一部分在引力的作用下落回太阳表面,一部分则达到了逃逸速度,直冲太空。从行星上看去,太阳表面仿佛长出了一棵灿烂的火树。约四小时后,喷出物质穿过0.6天文单位的距离,火树的树顶与行星轨道相交。又过了二小时,运行中的行星接触了火树的树梢,然后在喷出物质带中运行了三十分钟,这段时间,行星等于是在太阳内部运行,喷出物质经过太空的冷却后仍有数万摄氏度的高温。当行星移出喷出物质带后, 它已经是一个发出暗红色光芒的天体,表面均被烧熔,岩浆的海洋覆盖了一切。行星的后面拖着一道白色的尾迹,那是被蒸发的海洋的水蒸气;而后尾迹被太阳风吹散,行星变成了一颗披散着白色长发的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