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ṅțu - johanzumimvon/5_rebel_pepper GitHub Wiki
杨朱, 一作 阳朱, 又名양주, yaṅțu, yaṅtru, yaṅzu, ヤン゚ツー.
如果是按东周时的發音的话, 应该译作yaṅtiug, ヤン゚丌ュㇰ゙.
杨朱是东周启蒙思想家, 是东亚黄色人种中第一个提出与地中海自繇主義哲学相应思想的人.
杨朱的贵己思想, 实质上与西方的人权至上、人是万物之尺度、不自繇寧歿、不为奴等等西方思想相同.
杨朱的贵己思想, 并不是自私、颓废、堕落, 而是人要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杨朱思想, 虽然来自于道家, 但又不属于道家, 而是自成一家, 甚至可被归类到古希腊(コライキア)的哲学体系中, 也就是西方的思辨哲学(希腊式哲学, フィロソフィコライカ).
另外, 杨朱也认为, 真正的或合理的利己主义, 为了保持自己的生命、利益或幸福, 虽不会有意地作利他之事, 但至少不要危害别人的幸福, 才可算得利己, 也就是: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且自保自利虽系自然的本能的要求, 亦须有相当的才智学养, 方能维护自己的利益; 亦须有相当的修养和克制, 方能不致损害别人的正当利益. 故利己主义, 亦有其道德价值.
士大夫评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冷漠从来是最可憎的, 除非是迫不得已.
杨朱所说的不拔一豪利天下, 中的【一豪】是指哪怕最微小的个人权益;【不利天下】则是指清净不做作.
也就是说, 不拔一豪并不是自私的“铁公鸡一毛不拔”.
不拔一豪是对个人权益的维护、人权至上、合法维权, 比如纳税人高智晟对中国家庭教会、ポㇷ゚リュㇴコー、见拆迁者 等等难民的人权的维护;
而“铁公鸡一毛不拔”则是公权侵压人权, 私有财产被公权掠夺得丝毫不剩, 就像忠汞的暴戾拆迁、假大空等等行为.
人人不损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 则是指, 由于人权得到了保障, 因此不会再有人为邪恶政权卖命(比如东亚共荣圈、一带一路大撒币、纳粹)
悉天下奉一身, 不取也. 则是指, 身为君主或者总统, 不要过分贪得无厌, 要爱惜人民, 不要劳民伤财. 与之相反的立场则是“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般的压榨德性.
不损一毫并不是自私自利, 而是对公权侵害人权的儆醒: 损一毫、侵肌肤、断一节, 一毛关乎身家性命, 为之乎? 意思是: 如果今天有人以利天下名义(比如共产主义、大东亚共荣圈)拔你一根毛, 明天他就会以利天下名义砍掉你一条腿, 后天就要求连你的心肝肺和脑袋都捐出来(比如活摘器官、拆迁、封城、疫苗、艾滋针剂、三鹿事件、六四事件、文化大革命). 这似乎和西方现代个人主义思想相吻合, 那就是: 对政府公权之手高度警惕, 对公民私权维护寸土不让.
也就是说, 中国人正是缺少不损一毫般的维权精神, 无法区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边界, 中国人才屡屡受到迫害, 忠汞才敢放心地肆无忌惮般的一毛不拔.
另外, 我研究杨朱(阳朱)思想, 并不是为了否定儒释道, 而是审视谁的理论更加符合人性. 儒释道的捨生取義可以作为杨朱思想的补充. 也就是说, 捨生取义是对的, 但捨生取义前应该看看是为谁这样做, 三思而後行, 从而不至于被忠汞等等邪恶势力卖命. 这也说明, 杨朱思想又成全了儒家等等的捨生取义、匹夫之志不可见夺等等思想.
杨朱思想是可以被丰富的, 比如高智晟律师为了他人的不损一毫(维权), 而自願拔自己的一豪以利他人, 这种捨生取義的殉道精神成了杨朱思想的补充.
思想背景
春秋晚期和战国早、中期, 孔子提倡【克己復礼, 仁以为天下; 而诸侯纷争, 相互侵略、损以利亡, 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 贵公贵仁】之说, 已成虚伪之谈. 杨朱愤世而倡导贵己之说, 曰
古之人, 损一毫利天下, 不与也; 悉天下奉一身, 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 天下治矣.
又曰
善治外者, 物未必治; 善治内者, 物未必乱. 以若之治外, 其法可以暂行于一国, 而未合于人心; 以我之治内, 可推之于天下.
人人治内贵己, 互不侵、损, 人人自重自爱, 不就各安其所,天下治理了吗? 从贵己出发, 杨朱遂构造了他的逻辑:
イ, 论生死
有生便有死, 人人皆如是. 生有贤愚、贫贱之异, 而死皆归为腐骨, 尧舜与桀纣没有不同.
ロ, 贵己
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生命, 生难遇而死易及, 这短促的一生, 应当万分贵重, 要乐生, 一切以存我为贵, 不要使我受到损害, 去则不复再来.
ハ, 全性保真, 祛世俗之伪善
所谓全性, 即顺应自然之性. 生既有之便当全生, 物既养生便当享用之, 但不可逆命而羡寿, 聚物而劳形. 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满足生命就够了, 不要贪得无厌, 不要为外物伤生.
所谓保真, 就是保持自然所赋予我身之真性, 自纵一时, 勿失当年之乐; 纵心而动, 不违自然所好; 纵心而游, 不逆万物所好; 勿矜一时之毁誉, 不要死后之馀荣; 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 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 保持和顺应自然之性, 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关于杨朱其人, 上述资料有阳生、杨子、杨朱、杨子居、杨子取等称谓, 据《古史辨》第四卷下编郑宾于《杨朱传略》考证, 断定为姓杨或者阳, 名朱, 字子居, 或者 子取, 并断定为秦人. 关于杨朱的生卒年代, 我以为必晚于墨翟, 而前于孟轲, 《古史辨》卷四下编门启明《杨朱篇和杨子之比较研究》断定
他生卒年代的约数, 当是公元−450~−370, 即周贞定王十五年至周烈王六年.
ニ, 政治
这样一来, 国家、政府的用途就是保护每个人正当的权益.
也就是说, 国家是保障人民, 而不是滥用权力镇压人民. 这有点像美国(アメリカ, 口语亦作アㇺリカ)清教徒所说的【必要之恶】.
比如说, 对于禁枪问题, 由于不同人的立场不同, 比如有人认为应该完全禁止民间使用枪支; 也有人完全赞同人民使用枪支自卫.
这样的话, 为了保护这二种相反立场者的权益, 国家会规定什么时候人们可以持枪, 什么时候人们不可以持枪.
比如美国因为历史缘故, 有着浓厚的拥枪文化, 但也引起枪击案这个副作用. 不过美国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纽约(ニューヨーㇰ)、加利福尼亚(カリフォーニア)就已经禁止枪支, 未来其他州也会这样做, 直到美国民间完全认同禁枪.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即使是辉煌的历史, 过的经验, 在现在也不一定适用. 枪支让美国人得到了独立, 开拓了疆土, 但现在国家早已独立, 疆土也不需更多开拓, 枪支反而成了累赘与危险.
美国就是敢于承认错误的政权, 这是美国最伟大之处.
政府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 就是教导人民求真、嚮善、坚忍的普世价值(教育(educat, エテュケㇳ)的重要性), 远离杀盗淫妄酒, 远离低俗文化、庸俗文化. 并且政府在实施教育的时候, 是不可以强制洗脑灌输, 而应该润物细无声.
虽然从短期看, 教育人民行正道会影响政府的收入, 这是因为教导人民行正道, 就意味着政府不能通过色情业、烟酒毒品业、博彩业、低俗小说、低俗喜剧、庸俗作品(包括故事会在内)、低俗肥皂电视剧、tittytainment偶像剧、亡国元素铅汞砷相关产业等等获取财政收入, 从短期看是损失; 但从长期、永久来看, 确实是保证了长治久安, 得到的远远超过损失.
政府以身作则, 身教勝乎单纯的言教与管控, 这个政府就无法被打败.
中国的自繇思想火种是如何被灭掉的
有人说中国自古没有自繇主义思想的土壤, 亦没有启蒙思潮.
或许不然, 诸子百家中就有位叫杨朱的人主张贵己、为我、重生, 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 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强调维护个人私权, 为自己人生负责, 亦应该尊重他人权利. 这与苏格拉底(ソコㇳラテㇲ)理性与道德的个人自繇类似, 而西方启蒙运动先驱 伊壁鸠鲁(Epicurus, エピクルㇲ)关于私权公权的社会契约说较之杨朱还晚了50多年. 所以, 说杨朱是倡导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天下第一人也不为过.
史学家认为, 杨朱之思想, 个人自我之觉醒. 杨朱是要厘清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边界, 而正是因为中国古代这个边界模糊, 才有了“殉夫殉君殉社稷”的愚昧与悲剧.
杨朱贵己思想与古希腊(コライキア)的自繇理性、古罗马(ローマ)独立人格思想异曲同工, 皆都强调个体私权、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 而後的二千多年, 个人自繇主义成为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 霍布斯(ホㇷ゚ㇲ)、洛克(ロㇰ)、孟德斯鸠(モㇴテㇲキュー)、卢梭(ルソー)等诸多思想家沿着伊壁鸠鲁(エピクルㇲ)的思想, 相继完善与实践了社会契约论, 推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民主革命的发生.
然而, 个人自繇主义思想在中国却是昙花一现, 消失在那个百家争鸣的自由思想黄金时代, 二千多年未能重生.
东西方自繇思想为何会遭遇天壤之别的际遇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 趋庸权势的儒法二家主导了中国后来的历史进程, 而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对杨朱冠以一毛不拔进行碾压扼杀是直接原因.
儒家宗法的集体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死对头, 而法家信奉的专制主义又是自繇主义的强劲敌人, 儒法融合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秩序自然容不下个人自繇主义的思想。
所以, 当西方社会从私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古罗马法典到文艺复兴, 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 从荷兰(holand, ホーラㇴテォ)独立革命到英国光荣革命再到石破天惊的美国独立, 经历轰轰烈烈自繇主义民主革命之时, 中国却一直在专制集权主义的皇权帝制里原地打转.
也就是即使西方尚处于君主制之时, 皇帝也是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专制集权统治绝不会把一个人当成独立人格的人来看, 在专制统治者眼中, 人仅仅是一件物品、一个动物, 奴仆或奴隶, 充其量只是集体的一个工具. 所以, 个人自繇主义思想自春秋战国以降, 便再没有原创的土壤.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 杨朱这么一个自繇思想原创者, 我们却仅能从诸子对他的批判中得到一些零碎的信息, 从孟子开始, 几乎都是因批评的需要而引述杨朱, 杨朱仅仅是中国正统思想一个的反面案例而已.
杨朱著作阙如, 究竟是从未著述还是佚失呢? 或许我们更相信是专制统治焚书禁言的结果.
毕竟我们从孟轲所言: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 不归于杨, 即归墨.
可以想见杨朱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曾收获众多信徒粉丝, 这样的天下之言怎么会没有著述呢?
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通过孟子及那些批判杨朱的人之口, 沟沉出杨朱的思想脉络.
杨朱谓之贵己重生, 意指人的生命、人权最重要, 强调的是个体的人性和尊严, 亦即自繇和权利. 杨朱认为, 人生下来就有欲望, 有欲望就应该适度满足, 所以人为了自己而活, 而儒家斥杨朱贵己重生为“自私、颓废、堕落之言”, 因为这与孔子“贵仁”“贵公”背道而驰.
其实, 春秋晚期至战国, 诸侯纷争, 损以利亡, 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 “贵公”“贵仁”的“克己復礼”之说, 已成虚伪之谈.
杨朱愤世而倡导贵己之说: 损一毫利天下, 不与也. 意思是: 即使仅用自己一根汗毛, 去换取天下利好, 我也不干.
诸子对此口诛笔伐: 自私自利至极、一毛不拔.
杨朱弟子孟孙阳作了辩驳: 损一毫、侵肌肤、断一节, 一毛关乎身家性命, 为之乎? 意思是: 如果今天有人以利天下名义(比如共产主义、大东亚共荣圈)拔你一根毛, 明天他就会以利天下名义砍掉你一条腿, 后天就要求连你的心肝肺和脑袋都捐出来(比如活摘器官). 这似乎和西方现代个人主义思想相吻合, 那就是: 对政府公权之手高度警惕, 对公民私权维护寸土不让.
杨朱后面还说了一言悉天下奉一身, 不取也. 意思是: 把天下之利给我, 我也不接受. 这样看来,杨朱是反对“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天下奉君王一人”思想的. 杨朱支持贵己重生, 但同时亦反对侵物纵欲, 智之所贵, 存我为贵; 力之所贱, 侵物为贱. 用智慧为自己服务可贵; 以暴力侵犯别人财物可耻. 维护私权的同时, 也要尊重他人权利, 反对权力侵害权利.
杨朱对理想社会的思考是:
人人不损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 天下治矣.
他说:
善治外者, 物未必治; 善治内者, 物未必乱. 以若之治外, 其法可以暂行于一国, 而未合于人心; 以我之治内, 可推之于天下. 人人治内贵己, 互不侵犯损害, 人人自重自爱, 不就各安其所, 天下治理了吗?!
正是这样一个主张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不可侵犯, 强调个人内在价值的道德立场思想学说却遭到诸子的孤立与围猎.
孟子将杨、墨一起批判: “杨氏为我, 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 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 是禽兽也.” 孟子指控杨墨二派是妖言惑众: “杨墨之道不息, 孔子之道不著, 是邪说诬民, 充塞仁义也.”
杨氏为我是孟子反杨朱的核心观点, 而一毛不拔则是对其伦理态度的绝妙形容. 孟子批判杨墨之时却露出了儒家为君王专制统治站台的马脚, “无父无君是禽兽”, 这不就是要遵循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
“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就写出《辨孟子辟杨、墨之非》, 认为孟子距杨、墨是“教主之专制”. 称“杨子为我主放任, 则不利于干涉, 墨子兼爱主平等, 则不利于专制, 皆见后世霸者所深忌. 而儒家则严等差, 贵秩序, 上天下泽之瞽说, 扶阳抑阴之谬谈, 束缚之, 驰骤之, 于霸者驭民之术最合. 故霸者皆利用之, 以宰制天下, 愚弄黔首.”
吴虞认为孟子给专制统治者提供了统治天下的“驭民之术”.
到了韩非这里, 谄媚专制君王的意图就更直接了, 韩非批判杨朱说: “义不入危城, 不处军旅, 不以天下大利, 易其胫之一毛, 世主必从而礼之, 贵其智而高其行, 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 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 设爵禄, 所以易民死命也. 今上尊贵轻物重生之士, 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 不可得也.”
韩非为了维护“今上”的利益, 认为杨朱个人自繇主义思想将导致没有人愿意为“人主”卖命. 在韩非看来, 君权神授, 所有臣民生而之为君王效力, 江山社稷都是君王的私产, 连你的生命都是君王赐予的, 哪里还容得下你个人自繇兮?!
当然, 韩非批判杨朱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那就是“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 韩氏儒法与专制统治苟合, 所谓的“异端邪说”无一幸免皆都遭到无情镇压和禁锢, 百家争鸣时代终结了, 华夏文明进入漫长而枯燥的“阳儒阴法”极权帝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时期, 杨朱贵己思想亦在乾纲独断、文网密布之下, 沉没在批评的故纸堆里, 无人敢翻案重提.
而那个时期, 自繇的火种却在世界的另一端星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