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裂头蚴病 生鱼寿司惹的祸? - johanzumimvon/1 GitHub Wiki
士大夫评论
我还以为裂头蚴病是穷人病呢,结果竟然是愚人病、贪婪病!
近来,Gina 博士(ギナ)等在 J Cutan Pathol (クタㇴ·パ小ㇿ)上报道了一例日本女性患者吃生鱼寿司(sushi,醋酸生鱼片)后出现皮肤裂头蚴病的病例,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性,67 岁,颈部瘙痒性皮疹 1 个月。查体发现颈部左前外侧可见一处直径 2 cm 的不规则结节,皮疹高出皮面,表面稍红。超声检查示皮下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带。数天后再次查体发现颈部前外侧近锁骨处又出现一处新的类似结节。
对原皮损进行切除活检。病理显示虫体及其周围的炎性浸润,邻近虫体处有类似环状肉芽肿的栅栏状肉芽肿。符合裂头蚴病。该患者的第 2 处结节未经治疗自行消失。
患者既没有吃过生肉如牛肉、鸡肉、猪肉、蛇或蛙肉,亦没有喝过未经处理的水,又没有外出旅游、饲养宠物。但患者承认吃过生鱼片(生鱼寿司,sushi),故考虑食用生鱼寿司的病史可能为本例的病因。
病例学习:
曼氏迭宫绦虫属的成虫寄生于狗猫小肠中,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成钩毛蚴,被第一中间宿主水蚤吞食后变成原尾蚴。受感染的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吞食后,钩毛蚴穿过肠壁进入皮下组织等全身各处,并发育成裂头蚴。
人类是裂头蚴(sparganum)的偶然宿主,可通过多种途径发生裂头蚴病,包括饮用被污染的水,用受感染动物的新鲜组织敷伤口或粘膜,食用受感染宿主如蛙、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或甲壳类动物的生肉。由于该寄生虫并无宿主限制性,鸡和鱼类也可被感染,并通过食用生肉的渠道再感染人类。
裂头蚴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皮下结节,无波动。结节可有触痛但一般无皮肤色泽改变。结节通常小于 3 cm,可随时间而迁移。幼虫在皮肤内迁移可伴有瘙痒和刺激。通常无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系统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不升高。有报告称结节出现 8-9 年后寄生虫仍可存活。
裂头蚴病的诊断依据通常为在受感染组织中发现裂头蚴。裂头蚴虫体为白色、扁平、带状,长度为数毫米至 50 cm,宽度为 0.1~0.4 cm。皮肤损害的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的弥漫性或结节性皮肤或皮下混合性炎症。还常出现不同的肉芽肿性炎症。超声、CT 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均可用于辅助诊断。
首选治疗为彻底手术切除,常可根治。驱虫药如甲苯达唑、阿苯达唑或吡喹酮并非裂头蚴感染的标准治疗。
20岁女生脑袋里取出27厘米长的活虫,医生说:和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患者女,20岁,3年来一直因频繁头晕头痛、呕吐并伴有肢体麻木而到处求医,最近到广州的一次就医中发现裂头蚴感染阳性。
最后经过手术,医生从患者的颅内取出了一条长约27厘米的虫子,这种虫子学名叫裂头蚴。医生通过分析后发现可能与患者小时候经常喝生水有关,并且这虫子也有些年头了。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会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也会有这样或那样子的问题,比如虫子在人的脑袋里为什么能与人和平共处那么久?这又是什么虫子呢?这种虫子是怎么来的?会不会传染之类的问题接踵而至。
裂头蚴属于曼氏迭宫绦虫,是一种寄生虫。成虫后呈白色,长可达60~100厘米。
这种虫的生长过程非常的复杂,需要3个宿主,第一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是蛙类、蛇、鸟,最终宿主则是猫、犬类。成虫后多寄生在猫、狗等食肉动物的肠道内。
人体感染裂头蚴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或进食一些含裂头蚴的未煮熟的食物或是饮用了喊剑水蚤的生水等,人也会将这些虫卵或幼虫带入到人的肠道中,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会寄生在人的肠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裂头蚴的幼虫也会从肠道迁移到人的皮下、眼睛、口腔、内脏(肾、肺)、脑、脊髓等器官中,从而引发裂头蚴病。
裂头蚴病的症状有:皮下肿胀、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头痛、抽搐、肢体麻木等。
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寄生虫
生鱼片
爱吃淡水鱼生鱼片的朋友们注意了,吃淡水鱼生鱼片后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蛙类、蛇、鸟、鼠
特别是蛙类体内就含有大量的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人就会成为裂头蚴的转宿主,裂头蚴会在人体内发育成虫,从而穿破肠壁,进入人体的皮下、内脏、大脑等组织中,进而发生疾病。
生腌虾、蟹
对于生吃的这些食物都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在虾蟹的体内寄生着一种叫肺吸虫的寄生虫,肺吸虫顾名思义就是主要寄生在肺部,引起刺激性咳嗽,甚至咯血。
马蹄
北方人将马蹄称为荸荠,而我们南方人称之为马蹄,有报道称这些年来在马蹄这类水生植物中发现了姜片虫的身影。
而裂头蚴进入人体后并不一定会马上发病,它是有一定的潜伏期的,时间短的可以是6~10天,也可以是1~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此有很多报道称感染了裂头蚴病的患者可能与虫已经共存了10年~20年之后才被发现,这些都是属于很常见的事情。
不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能在体内存活这么久才发病,前段的一则报道称一个云南男子的脑袋里有10厘米的刀片长达10年才发现。
这是真实存在的案例,这又如何解释呢?人体真的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医学书籍,因为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对于疾病的感受反应也有所不同。
如何预防寄生虫进入体内?
首先在烹饪食物时一定要将食物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避免生吃。
其次要做好生熟分开,避免污染。
不喝生水。
总结:
裂头蚴是一种寄生虫,一旦进入人体会寄生在人的肠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裂头蚴的幼虫也会从肠道迁移到人的皮下、眼睛、口腔、内脏(肾、肺)、脑、脊髓等器官中,从而引发裂头蚴病。
想要避免感染裂头蚴,食物要煮熟才能食用,避免生吃食物,做到生熟要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