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帧结构 - darkking1112/styleguide GitHub Wiki

OFDM帧结构与多用户实现详解

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帧结构是其支持多用户接入和高效资源分配的核心。以下详细解析OFDM的帧结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关键技术实现多用户接入,重点涵盖时域和频域结构、资源分配机制及多用户场景的实现方式。


一、OFDM帧结构

OFDM帧结构在时域和频域上组织数据、控制信息和同步信号,以支持高效传输和多用户接入。帧结构通常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 时域结构

  • OFDM符号

    • 每个OFDM符号由数据部分和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 CP)组成。数据部分通过IFFT生成,CP是数据末尾的复制,用于对抗多径引起的符号间干扰(ISI)。
    • 符号时长 $T_s = 1/\Delta f$ ( $\Delta f$ 为子载波间隔),加上CP时长 $T_{CP}$。例如,5G NR中,子载波间隔15kHz时, $T_s \approx 66.67\mu s$ ,正常CP约为4.7μs。
  • 时隙(Slot)

    • 多个OFDM符号组成一个时隙。5G NR中,一个时隙通常包含14个OFDM符号(正常CP)或12个符号(扩展CP)。
    • 时隙长度随子载波间隔变化,例如15kHz间隔时,时隙长度为1ms;30kHz间隔时为0.5ms。
  • 子帧和帧

    • 子帧通常固定为1ms,包含一个或多个时隙。
    • 帧由多个子帧组成,5G NR中帧长固定为10ms(包含10个子帧)。
    • 帧内包含同步信号(如PSS/SSS)、控制信道(如PDCCH)和数据信道(如PDSCH)。

2. 频域结构

  • 子载波

    • 带宽被划分为多个正交子载波,子载波间隔 $\Delta f$(如15kHz、30kHz)决定频谱分辨率。
    • 总带宽 = 子载波数 × 子载波间隔 + 保护带(Guard Band)。例如,20MHz带宽(4G LTE)包含1200个子载波(15kHz间隔)。
  • 资源块(Resource Block, RB)

    • 频域上,资源以资源块为单位分配。5G NR中,一个RB包含12个子载波(频域)和1个时隙(时域)。
    • 资源块是多用户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 导频与控制子载波

    • 部分子载波用于传输导频符号(用于信道估计)或控制信息(如调度分配)。
    • 保护带位于带宽两端,减少带外干扰。

3. 帧结构示例(以5G NR为例)

  • :10ms,包含10个子帧。
  • 子帧:1ms,包含1个或多个时隙(取决于子载波间隔)。
  • 时隙:包含14个OFDM符号(正常CP),每个符号携带数据、导频或控制信息。
  • 频域:子载波按RB组织,调度器分配RB给不同用户。
  • 同步与控制:帧内包含同步信号块(SSB,含PSS/SSS/PBCH)和控制信道(PDCCH),用于时间/频率同步和资源分配。

二、如何实现多用户接入

OFDM通过灵活的资源分配和多址技术支持多用户接入,主要方式包括OFDMA、SC-FDMA和MU-MIMO。以下详细说明:

1. OFDMA(正交频分多址)

  • 原理

    • OFDMA将时频资源(子载波和时隙)划分为资源块,动态分配给不同用户。
    • 每个用户在特定时隙内使用一组子载波,子载波间正交避免干扰。
  • 实现方式

    • 资源调度:基站通过调度算法(如比例公平、最大吞吐量)分配RB。例如,用户A可能被分配RB1和RB2,用户B分配RB3。
    • 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通知用户其分配的RB位置和调制编码方案(MCS)。
    • 灵活性:支持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根据用户信道质量选择QPSK、16QAM或256QAM。
  • 优势

    • 频域资源细粒度分配,适合异构网络和不同业务需求(如低时延、高吞吐量)。
    • 高频谱效率,支持大规模用户接入。

2. 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

  • 原理

    • SC-FDMA是OFDMA的变种,主要用于上行链路(如4G LTE、5G NR)。通过在调制前进行DFT(离散傅里叶变换)预编码,降低峰均功率比(PAPR),适合功率受限的终端设备。
  • 实现方式

    • 用户数据经过DFT预编码后映射到连续或分布式的子载波上,再通过IFFT生成时域信号。
    • 资源分配仍基于RB,但子载波分配更集中,减少PAPR。
  • 优势

    • 降低终端功耗,延长电池寿命。
    • 兼容OFDMA的帧结构,便于系统集成。

3. 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

  • 原理

    • 结合OFDM和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在相同频时资源上为多个用户服务,利用空间分集提升容量。
    • 基站通过波束成形(Beamforming)将不同用户的信号在空间上分离。
  • 实现方式

    • 基站使用多天线阵列,根据信道状态信息(CSI)为每个用户生成独立的空间流。
    • 每个用户在相同RB上接收数据,空间分集确保无干扰。
    • 导频符号辅助信道估计,优化波束成形矩阵。
  • 优势

    • 显著提升系统容量,适合高密度用户场景(如5G小基站)。
    • 与OFDMA结合,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

4. 同步与控制

  • 时间同步

    • 通过同步信号(如5G NR中的PSS/SSS)确保用户正确识别帧和符号边界。
    • 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校正上行信号的时延差异。
  • 频率同步

    • 校正载波频率偏移(CFO),避免子载波间干扰(ICI)。常用导频或锁相环(PLL)实现。
  • 控制信道

    • PDCCH携带资源分配信息,通知用户其数据所在的RB和调制方式。
    • 反馈信道(如PUCCH)用于上行ACK/NACK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三、帧结构支持多用户的具体机制

  1. 资源网格(Resource Grid)

    • OFDM帧结构在时频域形成二维资源网格,横轴为时间(符号/时隙),纵轴为频率(子载波/RB)。
    • 调度器根据用户需求(如时延、吞吐量)和信道状态动态分配网格中的资源块。
  2. 动态调度

    • 基站通过调度算法为每个用户分配RB,支持不同优先级和服务质量(QoS)需求。
    • 例:低时延用户(如URLLC)优先分配靠近帧起始的时隙,高吞吐量用户(如eMBB)分配更多RB。
  3. 导频与信道估计

    • 每个用户的RB内插入导频符号,用于估计其特定信道响应。
    • 导频模式(Comb、Block或Staggered)优化多用户场景的信道估计精度。
  4. 灵活帧结构

    • 5G NR支持动态TDD(时分双工),通过灵活配置上行/下行时隙,适应多用户流量变化。
    • 短时隙(Mini-slot)支持超低时延用户,增强多用户场景的灵活性。

四、示例:5G NR多用户帧结构

假设一个5G NR系统,子载波间隔15kHz,带宽20MHz,支持4个用户:

  • 帧结构:10ms帧,10个1ms子帧,每个子帧1个时隙(14符号)。
  • 频域分配:20MHz带宽包含100个RB(每RB 12子载波 × 14符号)。
  • 多用户调度
    • 用户1(eMBB):分配RB 0-49,时隙0,64QAM调制,高吞吐量。
    • 用户2(URLLC):分配RB 50-59,时隙0,QPSK调制,低时延。
    • 用户3(mMTC):分配RB 60-79,时隙1,QPSK调制,低速率。
    • 用户4(MU-MIMO):与用户1共享RB 0-49,通过空间流分离。
  • 控制与导频:PDCCH占用符号0-1,导频子载波均匀分布于RB中。

五、总结

OFDM的帧结构通过时频资源网格、循环前缀和灵活调度实现多用户接入。OFDMA分配不同RB给用户,SC-FDMA优化上行PAPR,MU-MIMO利用空间分集提升容量。同步信号和控制信道确保资源分配的准确性。5G NR的动态帧结构和短时隙进一步增强了多用户场景的灵活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