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frame、Mockup、Prototype這三個詞相關卻不同 - daniel-qa/Vue GitHub Wiki

Wireframe、Mockup、Prototype這三個詞,雖然都跟「畫面」有關,但其實各自負責的階段與目的卻不相同

#

畫 Wireframe!

說到 Wireframe,許多人第一個可能會聯想到「畫草圖」、「設計師在畫 UI 的東西」,但在參與幾個專案後,我發現Wireframe不只是設計,更是 PM 溝通、釐清需求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如欲知其中門道,且聽我娓娓道來~

畫的不是畫面,是共識

繪製Wireframe的時候,我們不會特別追求介面的美感,反而比較著重在:「使用者會怎麼操作?畫面之間怎麼串接?功能間的流程合理嗎?」這類的問題,繪製完會與設計師、工程師確認每個頁面、按鈕背後的行為與架構,在功能和流程上先達成共識

在這個階段就把系統呈現方式、運作規劃好,開發的過程就能減少許多溝通成本,萬一在開發進行後才發現流程出問題,不但會拖延專案的時程,也會增加時間及人力成本

流程設計三兄弟:Wireframe、Mockup、Prototype,傻傻分不清?

Wireframe

Wireframe是最初階的規劃草圖,比較著重在功能與架構設計,通常只會用簡單的方框、線條和註解來表達每個畫面上應該有哪些元素、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及使用者會如何在不同畫面之間切換,協助團隊在設計與開發之前釐清功能流程,確保脈絡是合理且可行的。

Mockup

接著會進行Mockup,系統也要有好看的包裝!Mockup的主要目的就在這裡。在Wireframe與團隊達成共識後就會進入產品 Mockup 階段,這時通常會由設計師根據Wireframe的架構進行設計,套用顏色、字型、圖標、品牌風格等等,呈現出實際畫面的樣子;它的重點不在互動,而是確保視覺效果符合客戶的期待,就像是幫人偶穿上衣服一樣,讓原本只有框線的產品有了新的視覺生命。

Prototype

Prototype 是將介面元素組合起來,製作成可以互動的版本,也就是最接近「真實產品操作」的模型

通常在完成 Wireframe 或 Mockup 之後,PM 或設計師會進一步將它們製作成 Prototype,讓團隊或客戶不只能看畫面,還能實際走一遍流程,體驗使用情境

早點發現操作流程有沒有卡卡的地方,還可以拿來收集使用者回饋,幫助我們在正式開發前把設計跟功能優化到更理想的狀態

總結

簡單來說,Wireframe 解決的是系統脈絡,Mockup 呈現的是外觀,而 Prototype 則用來模擬操作流程


繪製Wireframe並不是堆疊 UI 元素,更重要的是背後能站得住腳的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