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中国宣布可燃冰开采成功,世界首例。可燃冰的最大特点就是能量密度非常高。举 - cdpinfo/info GitHub Wiki
文/全景网《WE言堂》财经评论员 知新派V 跑五万公里的汽车 5月18日中午12:00,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中国宣布可燃冰开采成功,世界首例。可燃冰的最大特点就是能量密度非常高。举个例子,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如果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所以,很多国家都在争相研究和试开采可燃冰。而且,可燃冰的储量是十分巨大的。仅在我国,可燃冰预测远景资源量就超过了1000亿吨油当量。按当前的消耗水平,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
在这则新闻里,最令人欢欣鼓舞的就是这句话了: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如果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加一次燃料就能跑5万公里的汽车哎。这哪里是汽车?这是风火轮。要知道地球一圈也不过4万公里。 对于未来十年中有可能出现的黑科技,我最希望出现的其中一个难道现在就被超越了吗? 顺便说一下,我的要求其实不算高,很现实,其他几个是: 至少一个月不用充电的智能手机; 全新的与计算机交流的方式; 不会堵车的交通工具; 油价2元/L以下。 至于对加一次燃料就能跑5万公里的汽车我倒是没敢想。能跑2千公里我就谢谢了。 晚七点的新闻联播节目,相同的说法被重复。新闻联播的影响力可不是中午整点新闻能比的。央视就是想说:我们这可燃冰可厉害了,五万公里的汽车没问题。
只是,这种说法是央视独创。我查了相关科研数据库,之前并没有哪个正牌科研工作者发表过类似意见。专家们没有说过类似惊世骇俗的言论。即使是之前针对中小学生的可燃冰科普,都没有出现类似说法。 可燃冰是什么? 可燃冰我以前是有点印象的,那还是很久以前看的关于百慕大三角的科学解释。有研究表明百慕大地区海底可燃冰蕴藏极为丰富。由于可燃冰只能在高压低温下储存,所以一旦泄漏出海底,马上变成气态并迅速上浮,此过程中这个气泡越来越大,如果此时在海平面上有船只经过,就会失去浮力,如果低空有飞机驶过,也可能吸进海里。于是百慕大之谜就是这个原因了。这是题外话。 以下文字来自于发表于2005年《钻采工艺》的专业论文:我国21世纪非常规能源的战略研究。 可燃冰是在一定条件(>10MPa,0℃~10℃)下, 由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外观像雪或松散的冰。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组成笼形的空腔结构, 即所谓的主体, 在空腔内充填适当尺寸的气体分子, 即客体, 并能广泛地稳定存在自然界中。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甲烷或其它碳氢气体, 因此极易燃烧, 被称为可燃冰。可燃冰有很强的吸附天然气能力, 1个体积单位的可燃冰可以分解为 164 个单位的天然气及 0.8个单位 的水, 也就是说1立方米的可燃冰释放出来的能量, 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央视闹了大笑话 前面的有些专业术语不懂不要紧,我扔出来只是证明这段话的专业性的。专业的文字很多人不懂,然后反而就觉得比较可信了不是么?广告都是这么做的。 最后一句话就比较容易懂了。1立方米的可燃冰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也就是说可燃冰的能量是天然气的164倍。 结合央视的新闻,就不难看出来他们是怎么计算的了。1升的可燃冰相当于164升的天然气,于是100升的可燃冰就相当于16400升的天然气。而100升的天然气能跑300公里,所以100升的可燃冰就能跑16400/100×300=49200公里。说约等于5万公里,一点儿问题没有。 如此简单的小学数学应用题。 如此头脑简单的央视记者。 其中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它的那句如果了:如果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然而不带定语就跟气体讲体积能量密度那就是耍流氓。因为气体是变体积的,用专业的话来说是可压缩的,相同体积下气体的质量可大可小。跟气体讲体积能量密度必须加上压强和温度这两个定语。温度一般都是常温,但是压强变化很大。这里能用100升天然气跑300公里的天然气那是压缩过后的天然气,一般车用钢瓶的压强应该不会小于20MPa,也就是200个大气压。如果把这200个大气压的100升天然气全部从钢瓶中释放出来至大气中,体积那是20000升。即:20000升的常温常压天然气才能跑300公里。100升的常温常压天然气想跑300公里?门儿都没有。3公里都够呛。1.5公里还差不多。
文献中的1立方米的可燃冰的能量相当于天然气的164倍,这里指的是常温常压下的天然气,也就是1个大气压。虽然人家没有明言,但是约定俗成的用法,高中就应该具有的知识。此天然气非彼天然气。 那么100升的可燃冰到底能跑多远呢?100升的天然气跑1.5公里,1升可燃冰相当于164升天然气,那么计算结果是164×1.5=246公里。 如此算下来甚至还不如压缩至20MPa的天然气。 可燃冰的开采成功很欢欣鼓舞不错,在国家级媒体上偷换概念放卫星这就有点儿太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