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 andrewxiechina/andrewxiechina.github.io GitHub Wiki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 条件:其一,心之形质无损与心之阳气充沛。其二,血液的正常运行。

  • 生理作用:一是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二是生血,胃肠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通过脾主运化、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给心肺,在肺部吐故纳新之后,贯注心脉变化而赤成为血液

  • 症状: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心主神志

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

神的含义

  • 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

  • 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表现为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
  • 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的生成:由精气构成的形体是人身的根本。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

生理作用

  • 主思维、意识、精神: 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这种作用称之为“任物”。
  • 主宰生命活动: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邪客》)。

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映。故把神分成五个面,并分属于五脏,但主要还是归属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心的生理特性

  •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

  • 心气与夏气相通应:心与夏季、南方、热、火、苦味、赤色等有着内在联系。

心包络

心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所以外邪侵袭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藏神的功能异常,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妄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由痰浊引起的神志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称之为“痰浊蒙蔽心包”。

“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灵枢.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