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 - andrewxiechina/andrewxiechina.github.io GitHub Wiki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四诊,掌握了辩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征候,称为八纲辨证。
表里指病位深浅,是相对概念。如皮肤属表,筋骨属里;经络属表,脏腑属里。
表证指六淫等邪气经皮毛、口鼻进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疼身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里证指病位在脏腑、气血、骨髓等。主要由(1)外邪传里(2)外邪入里(3)七情、劳倦、饮食伤及脏腑气血等原因造成。
临床表现:多样。
半表半里证指病位处于变化中,以寒热往来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1)寒热:发热恶寒同时出现属于表证,但是只出现一种则属于里证,寒热往来属于半表半里证; (2)症候:表证常见头疼身痛,鼻塞喷嚏等,里证则以内脏症候为主,如咳嗽、心悸、腹痛、呕吐等; (3)舌苔:表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有多样变化; (4)脉象:表证为浮脉,里证见多种脉象。
寒证因受寒邪或阴虚阳盛表现出的具有冷、凉等特点的证候。 临床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
热证指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虚阳亢等引起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和疾病耗损等多种原因。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虚红数。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实证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一是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所致。
【临床表现】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淋沥涩痛,脉实有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1)体质:虚证者声息低微,实证者声高息粗。 (2)病程:久病多虚,暴病多实。 (3)舌象和脉象:舌质淡嫩,脉象无力为虚;舌质苍老,脉象有力为实。
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阴证。如里证、寒证、虚证概属阴证范围。
【临床表现】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蜷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称为阳证。如表证、热证、实证概属于阳证范围。
【临床表现】面色红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神烦,躁动不安,语声粗浊或骂詈无常,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大便秘结,奇臭,小便涩痛,短赤,舌质红绎,苔黄黑生芒刺,脉象浮数,洪大,滑实。
(1)望诊:阴证则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阳证则面色潮红或通红,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质红绛,苔色黄或老黄,甚则燥裂,或黑而生芒刺。
(2)闻诊 :阴证则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阳证则语声壮厉,烦而多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狂言叫骂。
(3)问诊 :阴证则大便气腥臭,饮食减少,口中无味,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短少;阳证则大便或硬或秘,或有奇臭,恶食,口干,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4)切诊:阴证则腹痛喜按,身寒足冷,脉象沉微细涩,弱迟无力;阳证则腹痛拒按,身热足暖,脉象浮洪数大滑实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