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盈利模式 - SUSTC-XLAB/AGAPP GitHub Wiki
一般手机APP的隐形盈利方式
- 品牌宣传:对于很多企业类型的APP来说,APP的作用不一定非得上线电商系统。通过APP的方式对企业的品牌实力、发展历程、产品等进行更加详细地介绍。用户、代理商、渠道商、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等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企业的最新动态,从而助推企业的线下的销售。
- 流量经济:流量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法则,而流量的背后就是一个个用户。免费的APP,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整体打包、或者广告植入等。
- 抢占市场空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能圈住更多的用户,抢占用户的渠道谁就能取得胜利。因此,抢占市场先机往往是第一步。通过免费的APP,占据市场空白,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常用的手段。
- 竞争需求:在竞争对手的关键领域,设置免费的APP,用来分化市场也是巨头常见的策略之一。
- 巨头收购:随着APP市场越来越细分,越来越多的巨头不再自己研发,转而收购潜在的创业公司。创业公司也能在收购中获取极高的收益。
- 周边市场:主流业务以免费吸引用户,然后引流到周边产品进行盈利,比如知乎,现在就通过图书销售、评论榜、大V课程等方式盈利。
- 资本溢价:此类APP主要是指被资本包装后,进行不断的融资,实现规模的增值,在资本的进出中,实现资本溢价,这也是各类基金常见的商业模式之一。资本市场炒作的更看重预期,而不是当前的盈利状况。
APP场景盈利模式
- 场景体验。用户在平台上阅读图文视频都是为了获取信息,需要连贯性的体验。倘若你看视频刚到高潮点,广告插入了,而且很不相干就会心生恶感,这种广告植入比较硬,强行绑架了用户的注意力,消费了用户的时间,以至于影响用户的场景消费体验,不可取。
- 场景延伸。用户在消费内容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延伸需求,比如,看一个读书的脱口秀视频,购书的需求就很应景,看一个明星演唱会视频,买专辑的需求也很自然,优酷土豆、爱奇艺等主流视频网站都在尝试根据内容匹配相应广告,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场景延伸需求,提供的是增值服务。
- 场景逻辑。内容社区做商业的最大困难是商业资源的嫁接是否符合用户的接受逻辑,在场景中沉浸的用户,消费需求肯定是有的,但如果不符合使用习惯,就可能是伪需求。支付宝做社交和微信做生活服务平台,哪个更容易?从用户习惯角度来看,我们只有交易的时候,才会想起支付宝,把支付宝当成入口找好吃的好玩的然后再一键交易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而微信做为生活服务平台,在用户社交过程中,看到有消费需求的内容,再通过微信一键支付就要自然许多。
场景盈利模式成功案例
河狸家
- 河狸家是一个从美甲服务切入的上门服务平台,它的商业逻辑可大可小。往小处说就是一个日客单峰值超过10000,用户量超过100万,估值近3亿美元的美甲平台,往大处讲,可以将服务延伸至美睫、美容、美发、手足护理、写真摄影等,全部美业服务场景中。河狸家构建场景的逻辑是把单品类拓展至全业态,把服务场景从线下传统门店替换至家庭场景,把美甲师升级为手艺人,把单次消费升级到有黏性有人格的持续性消费。它是通过重新构建场景从而改变商业交易逻辑的,它最大的门槛就是上门信任感。
- 河狸家通过美甲爆品服务,打通了这个障碍,在这个基础上服务内容就会有延伸,符合用户的场景体验,既然美甲都做了何不一并做个美容、美发?而且,它符合了手艺人扩大专业特长的需求,手艺人愿意学更多手艺获得额外收益,用户也愿意让熟悉的手艺人为自己提供放心的服务,符合平台用户最底层的习惯。基于此,河狸家的盘子会越来越大,站着赚钱是肯定可以实现的。
IN
- IN是一款基于图片分享生活的社交软件,通过标签、贴纸、玩字等多重趣味功能,帮助用户全方位记录生活。和国外Instagram图片社交平台的发展逻辑一样,IN要做商业化探索必须先要把用户做到一个较大的量级,尽管自去年6月份上线以来,IN以超过Instagram的速度突破了6000万用户,每日上传照片达到了700万张,但当初IN的定位是针对女性和品牌的时尚品味分享社区,但从社交关系链上来看,当用户量达到一定层级之后,另一半男性的场景其实是缺失的,为此IN发布了男生版,补全了社交关系链,完成社区的良性闭环,也为后继的用户量爆发制造了条件。
- B轮融资获得3亿元的IN,最大的杀手锏其实并非集聚用户,而是一个天然地,适合品牌露出的商业场景。IN抓住了青年男女喜欢晒自拍、晒生活的刚需心理,而透过一张图片我们看一个人的造型、打扮、衣服、挎包、首饰等都是其品牌的表达,用户要看的就是这些,而这些品牌贴个标签就成了容易传播的广告。场景体验上自然连贯,场景延伸上符合用户的模仿学习需求,场景逻辑上跟用户爱晒品味、晒生活的方式很搭,所以IN的商业场景探索是极具优势的,只要用户量累积到一定量级,达到了品牌商的流量曝光标准,站着赚钱是迟早的事。
Keep
- Keep是一款专注于健身的移动健身工具App,通过提供视频课程真人同步训练,上线7个月,就获得了600万用户,完成了3轮融资,尤为受投资人喜欢。和咕咚之类的健身APP不一样的是,Keep的构建的场景更富有黏性,通过一个个健身视频来改培养用户的健身习惯,同时用打卡分享的方式激励用户健身,如果说咕咚最后会成为计步工具的话,Keep更像是一个健身教练,关系就好像是你在健身房只办了一张卡还是找了一个健身教练的区别,后者的场景粘附力会更强。在此基础上Keep做健身设备电商,做健身教练在线化教育培训,甚至上门健身辅导等商业探索都是可以想象的。很显然它的场景构建就更贴合人健身的消费心理和健身习惯,在商业模式探索上就更加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