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 JeffYin/Seminar GitHub Wiki

读书报告

加拿大多伦多恩福神学院 殷振岭 <[email protected]> v1.0, 2014-06 :doctype: article

第一本书 《科学与圣经》

- 作者: 雷雁博
- 出版社: NA
- 版次:一九九九年十月

简介
~~~~
找到这本书是在恩福神学院的图书馆里,初见作者的名字不是非常熟悉,还以为是一位姓雷的中国同胞呢,看英文名字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Fraid Abou-Rahme,是《创造还是进化》,《科学会有答案吗?》等书的作者,取得过两个土木工程学学位,哲学博士,苏格兰Abertay大学的化学高级讲师,可以说是一个博学之士。


在我们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大陆人的思想里,科学与圣经属于完全对立的两个东西,若信科学就不会信圣经,若信圣经则科学研究就会进行不下去。但雷雁博以他丰富的知识,用特别的视角在《科学与圣经》里向我们展示了这两者是如何和谐地共处,原来,而信仰是最根本的东西,科学也是建立在信仰的根基上。“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神话造成的(希伯来书十一3)”。


这本书引用了许许多多的科学成果来验证圣经上的话,可以看到在经典物理学、现代量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考古学各个学科中上帝的话如何显明出来。
“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 的缘由,就要常任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书三15)”,我们神的儿女既要对神有充足的信心,又要努力推动科学的发展,从感性和理性上不断加深对信仰的信心。


新颖的观点
~~~~~~~~~~
#### 约伯记中的河马就是恐龙(第十八章)
“河马“ 这个名字由两个在旧约时代的阿拉伯语组成,意思是“死亡在他里头“,跟主耶稣“生命在衪里头“形成强烈对比。河马与恐龙差别极大,怎么会是同一种动物呢?书中列出了很多证据:

     > - 它摇动尾巴如香柏树,它大腿的筋互相联络(伯四十15)
       - 它的骨头好象铜管,它的肢体仿佛铁棍 (伯四十18)
       - 它在神所造的物中为首(伯四十19)
       - 河水泛滥,它不发战,就是约旦河的水涨到它口边,也是安然(伯四十23)
       - 谁能牢笼它,穿它的鼻子呢(伯四十24)

河马的尾巴很小,绝对不会象香柏树一样大,而恐龙却有一条又粗又大并且朝上的大尾巴。化石中挖掘出来的恐龙骨头确实像铜管一样,恐龙是最大的动物,说它在被造物中为首是有道理的。

#### 过渡动物永不出现(第十章)
这可能让相信进化论的人猛醒,书中指出,过渡动物的化石不但过去没有发现,今天没有发现,就是在将来也不会被找到。 作者列那些曾在进化理论中作为过渡物种出现的化石证据**全是假的!**,没有一例能存到今天不被推翻。
  - 爪哇猿人(Java Man)
    发现者杜布瓦(Eugene Dubois)以大腿骨、头顶骨、三只牙齿为据,其实Java Man与现代人同类的真相被发现者隐瞒三十多年,临去世前才公布真相。
  - 内在内拉斯加猿人(Nebraska Man)
    证据只是一颗牙齿,一颗猪的牙齿!
  - 皮尔当猿人(Piltdown Man)
    证据是下颚、两颗臼齿和头骨
  - 北京猿人(Peking Man)
  -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 东非人(Zinjanthropus)
  - 尼安得塔尔人(Neanderthal Man)
  - 克罗马努人(Cro-Magnon Man)


### 不同意的观点 - 恐龙绝种之迷的解释
作者在解释恐龙绝种的原因时说,恐龙是一种恐怖的蜥蜴,蜥蜴的身体会不断地生长,体积会不断地变大,而不像人类那样长到一定高度就不长了。诺亚洪水过后,人和动物(包括恐龙)的寿命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了,恐龙就缺少足够的时候长大,只长到现在蜥蜴那么大就该寿终正寝了。换句话说,只要时间足够长,现代的蜥蜴就可能达到恐龙那样的身高。这种观点难以让我信服。
恐龙蛋化石那么大,可是蜥蜴的卵是那么小。产卵是身体发育成熟时才拥有的能力,蜥蜴既然能产卵,说明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就算给他们的时间再长,也不可能产下恐龙蛋来。
物种的一切特性都来自于DNA,蜥蜴与恐龙的DNA绝不可能是一样的,一定有非常大的差别。若不然,科学家拿着蜥蜴的DNA就可以复制一只很大的恐龙。
我相信恐龙与蜥蜴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恐龙只能是恐龙,不会成为蜥蜴,蜥蜴只能是蜥蜴,不会成为恐龙。
人类目前所取的科学成就是巨大的,但是比起神所创造的奥秘来还差得远,现在科学不能解释的就不要强解,留给将来的后代,或着见主面的时候直接问主。“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哥林多前书十三12

## 第二本书 - 铁证待判

麦道卫的《铁证待判》是一本名著,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了基督信仰的真实,没有读过的人不多,而我就是这不多人中的一个。也不是真的没有读过,以前也在朋友家翻看过,当成是一本让人相信耶稣的书。因为当时我已经是一个基督徒了,所以也没有很仔细地阅读,更没有把它当成一本很好的护教书。
### 圣经的形成
学习护教学后,这次又再次把它打开,认真仔细地读了一遍。我收获最大的的不是耶稣复活的证据(书中所写的甚好,认证让人无法辩驳,只因为我早以完全相信主的复活),而是关于圣经的介绍。
从第一天读圣经到现在,在这十年中我读过好多遍了,完全相信圣经就是神的话,是按神的默示写成的,但是从没有仔细地学习过它形成的详细历史。
原来圣经很早是由纸草写成,这种Papyrus我在艺术品中看过,很古朴典雅。纸草的原料非常丰富,制作容易,所以曾大量用于写作。但是它也容易腐烂,不能长期保存,那时又没有印刷术,所以当时专门有一批文士、律法师和马所礼人来抄写。虽然圣经中对文士 有很多的批评,但他们在传承圣经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
其它的书写材料还有羊皮、牛皮、瓦片、石碑、黏土、腊板等,保存期相对长一些,但是制作不易啊,有的还需要用锥子或金属笔。想一想,把圣经读一遍需要多久? 更不要说抄写一遍了。 在很古老的年代,就是靠人力一笔一画地写完一本又一本,通常一个城市里只有一本圣经,有的连一本也没有。这些圣经是厚厚地羊皮卷,放在一间独立的屋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读经的。 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在尼西米记中要找以斯拉来诵读经文了,别人没有那么多机会啊。
想一想现在,在明亮的光下,或读中文,或读英文或其它文字,圣经已被翻译成了两千多种文字,在我身边每一个信耶稣的人都有至少一本免费的圣经,这是神对我们现代人多大的恩典啊,我们若还不花时间读经从里面吸取丰富的营养,真是白白地浪费神的恩典。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圣经一开始 是不分章的,第一次分段是主前五八六年,将摩西五经分为一百五十四段。最古老的分章系统是在主后三百五十年左右,而分节是在主后九百年左右。
###耶稣复活的证据
关于耶稣复活的证据,以前很早听冯秉诚布道的时候就听过不少。
⚠️ **GitHub.com Fall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