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qndxlt9th - Bili-Sakura/NOTES GitHub Wiki

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会议

[!NOTE] 基本信息 会议链接 : https://www.qndxlt.com/program.html
会议时间:5月18日-5月20日(5月17日报道)
会议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主题一览

alt text

目标主题为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Here is the completed timetable with the given framework:

主题七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专题一栏

专题报告18日下午

专题 7.3 地学大数据融合与应用

时间A:2024.5.18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5

专题 7.17 夜光遥感处理与应用 & 专题 7.19 农情遥感定量监测与智能感知

时间A:2024.5.18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3

专题 7.1 全球变化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物候与碳循环

时间A:2024.5.18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1

专题报告19日上午

专题 7.8 城市感知与模拟 & 专题 7.21 水信息观测与模拟

时间B:2024.5.19 08:00~12: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1

专题 7.9 大气环境遥感 & 专题7.6 遥感与地理大数据驱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时间B:2024.5.19 08:00~12: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3

专题 7.10 海岸带遥感 & 专题 7.7 SAR 遥感农林应用

时间B:2024.5.19 08:00~12: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5

专题报告19日下午

专题 7.11 农业地理与遥感

时间C:2024.5.19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1

专题 7.12 社会地理计算

时间C:2024.5.19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3

专题 7.5 无人机遥感数据校正、参数反演与多尺度应用

时间C:2024.5.19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5

专题 7.14 生物多样性遥感

时间C:2024.5.19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7

专题 7.2 城市热环境与景观可持续性

时间C:2024.5.19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9

专题 7.13 生态保护与监测新技术及系统理论

时间C:2024.5.19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1

专题 7.14 生物多样性遥感

时间C:2024.5.19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3

专题 7.15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机理与应用

时间C:2024.5.19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5

专题 7.18 植被结构与功能参数遥感

时间C:2024.5.19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7

专题 7.20 地质矿产遥感

时间C:2024.5.19 13:00~18: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9

专题报告20日上午

专题 7.11 农业地理与遥感

时间D: 2024.5.20 08:00~12: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1

专题 7.12 社会地理计算

时间D: 2024.5.20 08:00~12: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3

专题 7.5 无人机遥感数据校正、参数反演与多尺度应用

时间D: 2024.5.20 08:00~12: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5

专题 7.2 城市热环境与景观可持续性

时间D: 2024.5.20 08:00~12: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7

专题 7.4 流域遥感监测与模拟

时间D: 2024.5.20 08:00~12: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9

5月18日下午——目标专题 7.3 地学大数据融合与应用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房间号: 305

会议时间: 2024.5.18 13:00 - 18:00

议程安排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持续时间 报告编号 报告标题及讲者信息
13:00 13:30 30分钟 休息
13:30 13:50 20分钟 2208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机遇与挑战 - 朱孝林 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13:50 14:10 20分钟 2191 多模态遥感图像智能解译 - 洪丹枫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姚靖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4:10 14:25 15分钟 2207 融合地形阴影平衡机制和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影像侵蚀沟提取方法研究 - 李思进 讲师/南京师范大学
14:25 14:40 15分钟 2198 一种无需多模型的遥感影像集成分类框架 - 窦鹏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14:40 14:55 15分钟 2197 顾及空间关联知识的土地覆盖深度亚像元制图方法 - 何达 副教授/中山大学
14:55 15:10 15分钟 2195 基于广义时空谱一体化融合的土壤水分降尺度 - 蒋梦辉 博士后/武汉大学
15:10 15:25 15分钟 2192 一种面向交通型通风路径挖掘的城市街道自然通风潜力评估方法 - 刘稳 助理研究员/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智慧城市研究院
15:25 15:35 10分钟 休息
15:35 15:55 20分钟 2202 面向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时空增强和特征融合网络 - 李星华 副教授/武汉大学
15:55 16:10 15分钟 2215 联合波段调整与波段预测的多源中空间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波段协同方法研究 - 沈奥杰/重庆工商大学
16:10 16:15 5分钟 2194 MDFF:一种基于多模态地理数据融合的城市功能区细粒度制图方法 - 欧阳松 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16:15 16:20 5分钟 2214 跨维特征融合:一种基于大卷积核和通道混洗的遥感场景分类网络 - 张科谦 硕士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
... ... ... ... ...
17:10 17:15 5分钟 2213 利用ADS80三线阵立体影像空中三角测量加密与GNSS重力位方法分析其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再次精化精度方面的提升效果 - 许伟 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海省自然资源遥感中心
17:15 17:20 5分钟 2210 基于视听时空融合的旅游活动异常事件识别方法 - 张峰极 博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5月19日上午——目标专题 7.6 遥感与地理大数据驱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会议时间: 2024年05月19日 08:00 - 12:00

会议地点: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房间号: 305

议程安排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持续时间 报告编号 报告标题及讲者信息
09:55 10:05 10分钟 3241 SDG 11.4遥感信息指标和进展评估 - 陈富龙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0:05 10:15 10分钟 3237 局部形态对城市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机制与模式挖掘 - 陈杰 教授/中南大学
10:15 10:25 10分钟 3244 中国式现代化实证——基于遥感大数据的城市可持续研究 - 孙立群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10:25 10:35 10分钟 3242 全球城市三维建筑结构制图(GUS-3D)及人均建筑空间不平等性研究 - 许晓聪 副教授/中山大学
10:35 10:45 10分钟 3234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城市应急设施配置优化研究进展 - 王少华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0:45 10:55 10分钟 3240 基于全尺度连接孪生网络SNUNet3+的高分遥感影像耕地变化检测 - 苗立志 副教授/南京邮电大学
10:55 11:05 10分钟 3243 基于30米高空间分辨率SDGSAT-1的城市地表温度反演 - 欧阳晓莹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1:05 11:15 10分钟 3245 城市国土空间一体化建模与可持续发展评估 - 张修远 副研究员/北京大学
11:15 11:25 10分钟 3235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 - 李宏薇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1:25 11:33 8分钟 3239 地理特征空间因子辅助建筑垃圾遥感识别优化方法研究 - 程柳润 硕士研究生/北京建筑大学
11:33 11:41 8分钟 3238 基于SDGSAT-1和Sentinel-1/2的中国城市群建筑高度估算 - 李子璐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1:41 11:49 8分钟 3236 功能区视角下高分辨率城市区域碳排放估算方法研究 - 李玲 硕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1:49 11:57 8分钟 3233 低载和超载社区:揭示城市内部社区尺度人口分布与承载力之间的冲突 - 董晓燕 硕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特邀报告]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机遇与挑战

报告类型: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8日 13:3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长: 20分钟
所在会议: [S7]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 [S7-3]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18日下午,305)

摘要

卫星遥感数据已成为地表变化监测的重要工具,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尽管如此,卫星图像在监测过程中常常受限于其时空谱分辨率的矛盾,以及云层覆盖和其他形式的噪音,导致数据应用时存在局限性。随着地面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多源遥感数据。这为地表监测提供了新的机会,但也带来了多个挑战,如多源数据之间的尺度差异、融合结果的客观评价、异源数据的整合处理以及遥感数据的具体应用适用性评估。

本报告将探讨当前多源遥感数据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介绍最近在解决这些科学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报告人

朱孝林
职位: 副教授
单位: 香港理工大学

关键字

  • 数据融合
  • 地表变化

[口头报告] 顾及空间关联知识的土地覆盖深度亚像元制图方法

报告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8日 14:4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长: 15分钟
所在会议: [S7]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 [S7-3]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18日下午,305)

摘要

本研究采用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一种考虑地物空间关联的可学习亚像元制图技术。该方法可以显示学习亚像元与混合像元之间的空间依赖性,实现可解释性的地物空间位置与边缘细节的重建,支撑国土调查和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为自然资源监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确数据。

关键字

  • Remote sensing (RS)
  • Land use land cover
  • Sub-pixel mapping

报告人

何达
职位: 副教授 单位: 中山大学

[口头报告] SDG 11.4遥感信息指标和进展评估

会议详情

报告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9日 09:5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长: 10分钟
所在会议: [S7]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 [S7-5]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19日上午,303)

摘要

本报告围绕SDG 11.4目标——“努力保护世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探讨了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评估问题。在统计年鉴数据缺失的情况下,本研究创新性地使用遥感技术进行评估。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 开发了一种融合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数据的遗产地旅游承载力评估方法,通过形变时空建模和情景推演,预测了柬埔寨吴哥窟的年游客承载量为2.5百万人次。
  2. 首创了面向UN SDG 11.4的文化遗产双线保护范围地表覆盖变化率和地表形变异常占比指标,构建了遥感信息与资金投入的回归加权评估模型。
  3. 通过实证分析,评估了中国30余项和全球589项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重建了国别-全球尺度文化遗产永续利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

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空天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支持。

关键字

  • 遥感监测
  • 可持续发展目标
  • 指标评估

报告人

陈富龙
职位: 研究员
单位: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口头报告] 功能区视角下高分辨率城市区域碳排放估算方法研究

会议详情

报告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9日 11:41 (Asia/Shanghai)
报告时长: 8分钟
所在会议: [S7]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 [S7-5]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19日上午,303)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制定有效的碳减排策略,对城市碳排放进行精确评估至关重要。传统研究方法由于数据获取困难和精度限制,难以准确描述城市内部的碳排放空间异质性。本研究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使用1m分辨率的国家尺度土地覆盖产品SinoLC-1,结合开放街道地图和城市兴趣点数据,对北京市建成区进行功能区划分。研究提出了一个以1m分辨率和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为基础的碳排放核算和空间分布研究框架。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北京市林地、水体、草地的总固碳量约为62.49万吨,而耕地和城市建成区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则约为10769.23万吨。建设用地成为主要的碳源,而林地和水体对总碳汇有较大贡献。Moran’s I检验表明,城市功能区内的高碳排放区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尤其是居民住宅区、工业区和交通区的碳排放显著高于其他区域。此高分辨率的空间分析方法增强了对城市碳排放空间异质性的理解,有助于优化城市能源配置和低碳城市管理。

关键字

  • 北京市
  • 高分辨率
  • 城市功能区
  • 碳排放
  • 多源数据

报告人

李玲
职位: 硕士研究生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总结

SNUNet3+

image-20240523083934942

Change Detection

Dataset:

  • LEVIR-CD

    Chen, H., & Shi, Z. (2020). A Spatial-Temporal Attention-Based Method and a New Dataset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 Change Detection. Remote Sensing, 12(10), Article 10. https://doi.org/10.3390/rs12101662

  • SYSU-CD

    Shi, Q., Liu, M., Li, S., Liu, X., Wang, F., & Zhang, L. (2022). A Deeply Supervised Attention Metric-Based Network and an Open Aerial Image Dataset for Remote Sensing Change Det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60, 1–16. https://doi.org/10.1109/TGRS.2021.3085870

  • WHU-CD

    Li, J., Wu, Z., Hu, Z., Jian, C., Luo, S., Mou, L., Zhu, X. X., & Molinier, M. (2022). A Lightweight Deep Learning-Based Cloud Detection Method for Sentinel-2A Imagery Fusing Multiscale Spectral and Spatial Features.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60, 1–19. https://doi.org/10.1109/TGRS.2021.3069641

    Wu, Z., Li, J., Wang, Y., Hu, Z., & Molinier, M. (2020). Self-Attentiv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for Cloud Detection in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17(10), 1792–1796. https://doi.org/10.1109/LGRS.2019.2955071

image-20240523083942774多模态遥感图像智能解译 - 洪丹枫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姚靖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SpectralGPT(Hong et al., 2024)

Hong, D., Zhang, B., Li, X., Li, Y., Li, C., Yao, J., Yokoya, N., Li, H., Ghamisi, P., Jia, X., Plaza, A., Gamba, P., Benediktsson, J. A., & Chanussot, J. (2024). SpectralGPT: Spectral Remote Sensing Foundation Model.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18. https://doi.org/10.1109/TPAMI.2024.3362475

⚠️ **GitHub.com Fallback** ⚠️